快點來登入喔~!!
《亂臣》第二百三十三章:騎兵
朝廷已經開始爭論起來。事實上,新國建立以來,對外疆的統治辦法一直不明確,而現在俄羅斯即將崩潰,眼下接收就很成問題,該用什麼方法進行統治來維護新國的最大利益才是官員們爭論的要點。

有的是支持西方模式,也即是納入殖民體系,任命總督進行管理,在工商業方面對其滲透,隨後得到原始礦產。

不得不說,這種模式算是此時資本利益的最大化,新國不必派出過多的官吏和軍隊,可以容納一部分當地人納入這個行政和軍事體系,用工業品將其市場摧毀,隨後再大肆的搜刮礦產,成本最小,獲利卻是最大。

在金融資本還未成型之前,殖民模式是最優的選擇,相當一部分官員是持這種態度。

但是對於這個態度,吳辰卻沉默了,他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聽完了一些大臣的陳詞之後,也只不過淡然一笑。

吳辰的態度令這些人精們摸不著頭腦,按道理,在大夥兒的心目中,吳辰還是那個二楞子,當然,現如今是皇帝了,該說是心直口快才是,大家太了解他的脾氣了,他要做什麼,誰都攔不住,要說什麼,也完全沒有什麼遮攔,也不拐彎抹角,該罵的的罵,該說的說。

可是今天……

眾人開始摸不著頭腦了。

在場的人中,恐怕只有李鴻章和張謇最明白吳辰的心意,於是李鴻章提出了第二個意見,立時引起朝堂內一片嘩然。

「皇上,俄國與其他小國不同,譬如南圻,小小一隅之地當地的土人就佔了數百萬之多,俄國是南圻的百倍,人口卻不足千萬,大國寡民,治理的辦法恐怕也要有所改變。」

「老臣的意見是,將俄國的領土全部納入新國。自此之後,天下再無俄國,俄人亦成為新國人,俄國的土地進行清丈,建立郡縣、行省。」

吳辰微微一笑,李鴻章這個老狐狸是個明白人啊,俄國地大寡民,若是採取殖民統治,顯然是行不通的,攥取資源比不上攥取生存戰略空間重要,漢人的生育能力恐怕與某族不遑多讓,戰亂時期人口都不見下降,如今國泰民安,再加上人均壽命的增加,在未來,人口將進入膨脹期,這才是關鍵,拓展土地空間極為重要。

而俄國的土地就保證了漢人有了足夠的遷徙之所,吳辰的意思是,在未來三十年內,遷徙一億至兩億的漢人進入這個國家。完全的掌控這個國家的命脈。

對於俄羅斯人,單純的武力是行不通的,這個民族過於彪悍,要徹底征服,需要大量的軍費和無休止的小規模戰爭,他們可以躲入茫茫的雪原,可以躲入森林,可以組成遊擊隊,可以襲擊漢人的定居點和補給線,若是這樣,恐怕一百年都解決不掉這個問題,新國會被迫拖入這個泥潭,極有可能成為另一平行世界裏的德國和拿破崙法國。

因而,進行綏靖政策極為必要,吳辰的想法是,消滅掉一部分俄國人,而後將另外的大部分俄國人納入新國,成為新國人,對其進行安撫,消滅的自然是貴族,而農奴則藉以解放的名義成為新國人,這樣一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農奴憎恨貴族高於新國人,只要將他們的矛盾調轉到貴族頭上,再給他們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讓他們得以人身自由,至少他們在幾十年內是不會有任何反抗的,甚至極有可能對這個加入的國家感恩戴德。

就算等到他們的民族主義抬頭時。那個時候,在俄國的大地上早已佈滿了漢人,俄人最多只是少數民族,就算是叛亂,恐怕也不再成氣候了,再加上漢人人口的增加,而俄人人口逐漸的減少,若是俄國土地上漢人的人口到達四億到五億的規模,那一千萬不到的俄國人恐怕想翻也翻不起浪來,吳辰隻解決眼前的問題,不能所有問題都能盡善盡美的解決,有些遺留,還得讓子孫後代自己負責。

吳辰一笑:「李閣老能否往細裡說。」

李鴻章早就明白而來吳辰的心意,從王秋那邊送來奏疏,而後吳辰將奏疏又發回內閣,讓李鴻章認真看看,李鴻章便知道大致的戰略,因此早就做足了功課,滔滔不絕的將自己的見解說出來。

吳辰滿意的點點頭,東方俾斯麥卻是不同反響,這傢夥雖然毛病不少,但是做事四平八穩,滴水不漏。憑這個,確實是個閣老的料子。

說了足足一個時辰,吳辰已有些不耐煩了,雖然道理不錯,可是太嘮叨,他蓋棺定論道:「此事擬出奏疏,立即發往北征軍那裏,給王秋好好看看。」

這項國策也就基本敲定。

…………………………………………………………………………………………………………………………………………………………………………………………

在庫茲涅茨城休整的王秋接到發來的旨意,精神不由振奮起來,就在兩個星期之前,中路軍已經攻破庫茲涅茨。數十萬俄軍幾乎是一觸即潰,一下子幹掉了數萬人,俘虜超過十萬,其餘的散兵遊勇四處潰逃,只是在這個廣闊無垠的土地上,附近哪裏還有什麼城鎮和定居點,冰天雪地的,一大幫潰兵四散的逃散,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王秋這一次算是第一次在政治上提出建議,居然還獲得了吳辰的支持,並且要他開始推廣,他自然二話不說,立即開始召集俘虜,對俘虜加以甄別,若是農奴出身,那麼很幸運的是,他們將獲得人生自由,並且王秋告訴他們,他們再不是奴隸了,而是一個國家的子民,享受著與新國人一樣的權利,他們可以經商,可以開墾,可以自由的選擇工廠做工。

農奴們木訥的先是不知發生了怎麼回事,不過很快,他們就沸騰了,對於奴隸來說,一個自由的身份將是多麼令人渴望不可及的字眼,他們世世代代成為別人的奴僕,男人為別人做工,女人成為別人的玩物,幾百年來,從來未有改變,而現在,夢想居然成真了。

王秋宣佈了安置的辦法,軍隊中超過七萬的農奴將會進行安置,他們可以得到口糧。並且開始為他們建立營地,這個營地的待遇自然與新軍是相同的,隨後,他們的工作是伐木,這裏到處都是森林,只要有一柄斧頭,伐木並不是難事,王秋告訴他們,這只是暫時的安置辦法,到時候他們可能會被分流遷徙各個城市,而且可能會得到一個住宅,當然,誰也別指望住宅能有多好,而後他們就可以自由的去找工作了。

「工作!工作在哪裏?」有些人提出了疑惑,他們只知道幹活,但是卻不知道什麼叫工作,就如牛馬一樣,他們怎麼可能會知道什麼叫工作呢,工作是有報酬的。

「一切都會有的。」這是王秋的最後回答。

緊接著,三千多名貴族軍官被甄別出來,這些人的命運恐怕就有些悲慘了,他們全部被押解到了城外的開闊地,全部槍決。

「消滅這些寄生蟲,當俄國成為新國的郡縣行省之後,這些貴族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還能夠一定的平息俄國人的民憤,這是最好的辦法。」王秋這樣對他的軍官們說。

其餘的則士兵則包括了不少平民,還有為數不少的哥薩克人,平民採取的辦法差不多,也是懷柔的政策,不過他們仍然在戰俘營中,原因是這一部分人仍然具有危險性。

至於哥薩克人,王秋就不得不謹慎的解決了。

哥薩克騎兵是俄羅斯的特殊兵種,用來取代騎兵的地位。哥薩克騎兵的移動力相當快速,在戰況不利時也能迅速撤退,拖離戰場。

哥薩克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群體之一。如果說吉普賽人是大篷車上的民族,那麼哥薩克就是戰馬上的族群。哥薩克人正是憑著一匹戰馬、一柄軍刀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廣闊疆場上,馳騁數百年,縱橫千萬裡,因此,哥薩克人無疑成為沙皇軍隊中最特殊的存在。

哥薩克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的遊牧社群。在歷史上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撐俄羅斯帝國於17世紀往東擴張的主要力量。

13世紀開始,一些斯拉夫人為了逃避蒙古帝國中欽察汗國的統治而流落到俄羅斯南部地區,包括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遊和伏爾加河流域。15、16世紀時,一些不願成為農奴的俄羅斯、烏克蘭農民遷徙到由於欽察汗國被推翻之後的俄南地區。這些人被稱為「哥薩克」,即突厥語中的「自由人」。哥薩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權。東歐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薩克族群多數以河流命名,如「頓河哥薩克」。

哥薩克人以英勇善戰著稱。在俄羅斯歷史上,沙皇通過收買哥薩克上層人物而控制哥薩克人。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俄國向西伯利亞擴張的過程中哥薩克是俄國的主要依仗。

長期居住在黑海和裏海北邊俄羅斯大草原上的精銳騎兵,也就是兇殘剽悍的哥薩克騎兵,在長達10年的不斷爭戰後,終於獲得獨立,也終於因為在軍事上配合沙皇政府,而享有俄羅斯政府特別賜贈的領地作為酬謝。在16世紀時,哥薩克共有6個主要領地,分別是頓河、高加索地區、易克、伏爾加、第聶伯河以及扎波羅熱。在俄羅斯的羽翼下,哥薩克迅速地由他們的頓河領地往東拓展,戰績彪悍驚人。

俄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606-1607的鮑洛特尼科夫起義、1667-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起義和1773-1775年的普加喬夫起義都是以哥薩克為主力的。1654年烏克蘭的哥薩克首領赫麥爾尼茨基起兵反抗波蘭受到鎮壓,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求助於俄羅斯,當年赫麥爾尼茨基與俄簽訂「別列亞斯拉夫協定」,宣佈接受俄羅斯保護,又經過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廢除哥薩克人的蓋特曼自治,烏克蘭總督魯緬采夫把10個哥薩克軍團改編為俄軍的10個正規騎兵團。

一部哥薩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哥薩克人從最初的成群結夥、打家掠舍到後來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在其幾百年的發展史中,戰事幾乎沒有間斷過。例如,頓河哥薩克從1552年參加伊凡四世奪取喀山戰役到現在作為軍事組織的340年間,僅大規模的戰爭戰役就參加了24次,平均每15.3年一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戰爭打了26年。哥薩克參加了從18世紀19世紀末半期俄國,如彼得大帝發動的俄瑞北方戰爭、亞速海遠征、克裡米亞遠征、波斯遠征,兩次俄波戰爭,六次俄土戰爭,歐洲戰爭。在1812年的衛國戰爭中,哥薩克有90個團參戰。在一戰期間,哥薩克投入了164個騎兵團、54個營、30個特種步兵營、9個騎步營、179個百人隊、78個五十人隊、63個後備百人隊和3.5個炮兵連,總兵力近30萬人。

在和平時期,哥薩克還有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在漫長的俄國邊界上守土戍邊、保一方平安。如頓河哥薩克軍鎮守南部邊界,捷爾斯克哥薩克軍防守高加索一線,烏拉爾哥薩克軍負責東南邊界。為了抵禦準格爾人的侵擾,於1808年建立了西伯利亞防線哥薩克軍,並構築了5條防線,其守衛的邊防線由1787年的2400公裡增加到1803年的5038公裡。哥薩克所擔負的守土任務之繁重由此可見一斑。

哥薩克之所以在腥風血雨的征戰中所向披靡,是因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他們一樣隻為戰鬥而生,這支用血肉之軀鑄就的鋼鐵之師總是在最關鍵的戰役中贏得關鍵性的勝利。他們以自己的鮮血、生命、勇敢來賺取沙皇給予他們的賞金,沙皇曾賜予其擔任禦林軍的殊榮。在長期征戰中,哥薩克戰將如雲、群星璀璨,湧現出眾多出類拔萃的軍事將領。頓河哥薩克軍首領普拉托夫將軍就是其傑出的代表人物。在1812---1814年的抗法衛國戰爭中,他在決定戰爭勝負的莫斯科近郊博洛迪諾戰役和進軍巴黎的作戰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令拿破崙這位打遍西歐無敵手的天才統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如果我的軍隊有這些哥薩克,必將橫行於天下!」

在冷兵器時代,哥薩克的騎兵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的輪番攻擊威震歐洲,歐洲國家也常招募哥薩克作為雇傭軍。哥薩克參加了從18世紀到到現今所有東歐的戰役。有人說他們是歐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風格的經典騎兵。他們的騎兵馬蹄是與沙俄向外擴張的步伐同步飛揚的,多次為俄國開拓疆土立下赫赫戰功。歐洲大戰中,俄國大約組建了二十萬人的9支哥薩克軍團向南進攻。

這個民族幾乎人人都是戰士,且極為驍勇,對騎兵戰術相當在行,吳辰發來的奏疏中,著重提到了這一點,並且希望如沙皇收買他們的上層一樣收買他們為自己服務。

這並非沒有可行性,任何人都知道,俄國已經是強弩之末,誰都不能挽救,而新國需要一支騎兵,原本高謹曾想自己訓練出一支來,但是效果並不理想,至於蒙古騎兵也曾有過考慮。

蒙古騎兵曾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蒙古騎兵擺拖了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絕對是騎兵的好料子。

但是當吳辰抱有這個想法時,最終還是放棄了,今時的蒙古人不再是從前的蒙古人,王公們早就被滿清給喂得貪婪無度,也不再是以騎射為榮,而是以奢侈為榮。

吳辰組建騎兵的目的在於快速機動,畢竟俄國的領土過於遼闊,不可能佈滿公路鐵路,一旦發生叛亂,那麼想要鎮壓單kao步兵是不夠的,鎮壓叛亂最好的辦法是趁著他們還未壯大時以最快的速度給予他們雷霆一擊,這一點現今的技術條件很難做到,汽車雖然得到普及,但是在俄國的道路上非常難行,若是遇到大雪紛飛的天氣,就更加麻煩了,因此,一支機動性的騎兵有著很大的效果。

而且,在騷擾,突襲,追殺的戰鬥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吳辰決心給這些傢夥一點甜頭。V!~!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