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氣瘋了!》第兩百三十章 豈曰無衣?
貞觀十一年,八月十五。

一支數千人大軍自南詔部落出發,向著麟角部落進發。

行軍途中,將士們悄然無聲。

只有腳步踩在落葉上,才會發出些許聲響。

瑤姬對此很是訝異。

因為他們南詔人,向來喜歡熱鬧,這般行軍,只要還不是靠近對方的部落,一般鬥湖高談闊論,以一解路途上的枯寂。

可是現在,這些將士們就好像不是南詔部落的一般。

居然沒有絲毫出征時的熱血沸騰。

沒有人說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人強調自己要如何如何殺敵,如何如何建功立業。

所有人都沉默著趕路。

這是戰陣訓練時,留下來的習慣。

戰爭當中,不必要的言語很有可能暴露一支部隊的行蹤。

進而造成局部戰局的失敗。

而這失敗,說不好就會影響到整個大局。

所以,一般情況之下,大唐的將領都會要求士兵們出征途中寂靜無聲。

只有歸程時,方才解開這一禁忌。

當然,這種沉悶的氣氛也有可能會導致士兵們過於緊張,而在戰鬥之中出現失誤喪了性命。

所以一般都是為老兵準備的。

畢竟他們擁有足夠的作戰經驗,知道利弊,也有良好的心態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

而新兵往往會因為緊張或是害怕等情緒,而在戰場上有出人意料的表現。

這時候,讓他們放聲談論反而有助於舒緩壓力。

另外,便是軍歌了。

譬如西楚霸王項羽,便時常在軍中高聲詠唱。

這並不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歌喉,而是為了鼓舞士氣,讓士兵們壯起膽子與敵軍廝殺。

與之相同的還有秦軍那首廣為流傳的戰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當時正處西周存亡之際,周王室內訌,而戎族入侵。

大舉進攻。

身處王畿周圍的秦國,不得不面對戎族的刀兵。

在這樣背水一戰的情況下,這首戰歌應運而生。

而在戰歌之下,秦國也最終延續了下來,最終成為了那個統一天下的大秦。

事實上,崔曜早已考慮到了一切。

若是在此時唱響戰歌,固然可能激勵士氣,讓戰士們氣血上湧,士氣高昂。

但崔曜想要的並不是這個。

若是敵我戰力差距懸殊,我軍勝算很小,需要背水一戰的情況下,戰歌固然可以鼓舞士氣。

但是征戰麟角部落,在崔曜看來,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了。

所以這時候,他需要的是士兵們保持冷靜,能夠按照自己的指揮行事。

若非熱血上湧,作出與敵人血拚的愚蠢舉動!

換而言之,崔曜所率領的部隊軍陣,相當於是一台嚴密運作的機械。

崔曜並不需要某一個零件發揮出遠超其本來能力的作用。

他只需要每一個零件都能各司其職,讓機械能夠順利運作起來。

這樣一來,麟角部落根本就不是對手!

對於瑤姬的疑惑,崔曜只是簡單解釋了幾句,表示自己已經在軍陣訓練之事為士兵操練過軍紀了。

而並沒有為其解釋什麼有關士氣的長篇闊論。

因為沒有必要。

此次讓瑤姬同行,是因為他才是名義上的南詔之主。

而自己則是大唐的外來者。

所以若是想讓那麟角部落的首領米倡兀屈服,只能由瑤姬出面。

而自己只需要率領戰陣進行武力震懾便可!

而既然戰鬥上並不需要瑤姬出力,自然也就不用同她解釋那麼多了。

要知道,這禁止交談的指令並不是只針對普通士卒的。

便是崔曜與瑤姬也要遵守。

上行下效,若是自己制定出來的規定,自己不去遵守,反而要求部下去嚴格遵守。

那這樣的領袖是無法讓人心服口服的!

即便他暫時統領了其他人,也只不過是通過暴力進行的。

而不是真正的以自己的德行與一舉一動去影響治下的民眾。

治國如此,帶兵亦是如此。

……

經過了半日的跋涉,部隊總算是來到了麟角部落的領地範圍。

進到這裡,道路就變得清晰了起來。

畢竟這裡常年有人涉足。

而崔曜也讓眾人放慢了腳步,減緩了行軍的速度。

若是讓麟角部落的人察覺他們的到來,這一路上的各種準備就白費了!

只是似乎時運不濟,在他們前進了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便被一個在叢林之中玩耍嬉戲的小孩發現。

那孩子見了他們,警惕非常,立刻就高聲大喊了起來。

一名部下害怕孩子暴露他們的行蹤,立刻就彎弓搭箭,想要將這麟角部落的孩子進行射殺。

然而,他的箭剛剛搭上弓,便被崔曜所阻止了。

倒不是因為心慈手軟。

若是此行的部落是滅亡麟角部落。

那麼崔曜定然二話不說,就讓這部下放箭。

可這次的目的並不在於此,而是為了收服麟角部落。

這些麟角部落的精銳可是不可多得的戰鬥力吶!

所以,還沒有開戰,就射殺對面手無寸鐵的孩子。

多少有點不講武德了。

而對方見孩子死亡,必然也會反抗地更加頑強,為收服麟角部落增添難度。

總之,崔曜更希望能夠以德服人,而最重要的武德方面,可不能拖後腿。

阻止了這名部下以後,崔曜就下令全速前進。

畢竟行蹤暴露已經註定。

如此,倒不如單刀直入,速戰速決!

趁著對方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一舉將其拿下。

如此,便能以最小的損失創造最大的戰果。

當然,若是可以悄無聲息地潛伏到對方的部落附近,想來能夠更為輕易地獲勝。

只不過,這不是暴露了嗎?

只能隨機應變。

而隨著崔曜的號角吹響,南詔士卒們也不再遮掩自己的腳步與行軍的聲響。

一個個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立刻朝著對方的部落衝去!

偶爾遇到一些麟角部落之人,也被很快製服在地。

當然,目的是征服而非殺戮。

所以,在這些人沒有反擊能力的時候,南詔的士卒就自動停手了。

將其留在原地,繼續跟上行軍隊伍突襲麟角營地。

或許是孩子的呼喊聲。

也或者是南詔的行軍引起了對方的注意。

麟角部落的營地裡很快就吹起了一陣急促的笛聲。

這聲音尖銳刺耳,完全不比崔曜的號角聲音低多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