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第134章 忽悠老朱開海
沒一會兒,儀錶堂堂,目若朗星的卓敬穿著朝服大步走了進來,叩首道:「臣戶部尚書卓敬叩見皇上,聖躬金安!」

說罷,看到朱元璋身旁的朱英,又拱手道:「拜見皇長孫!」

朱元璋笑了笑,指著卓敬說道:「大孫啊,看看卓尚書,要模樣有模樣,要才華有才華,三十齣頭就坐上了六部尚書,替咱掌管整個大明的錢財,這就是人才!」

「卓尚書乃朝廷棟樑之材!」

朱英點點頭,表示贊同,卓敬的才華先不說,就憑這副相貌,放在後世那真是老少通殺。

卓敬聽後微微一笑,拱手道:「皇上,皇長孫謬讚了,臣愧不敢當!」

事實證明,長得好看又有才華的人誰都喜歡,洪武四年的狀元吳伯宗也是因為長得好看才走了狗屎運。

「卓敬啊,坐吧!」朱元璋隨口說道。

卓敬惶恐的坐在下面的椅子上,屁股剛算挨著邊。

「咱找你來,沒別的事,就兩個字,要錢!」說著,拿起身前的一本本奏疏緩緩說道:「這是山東水災,黃河多處大堤決口,三千多戶房屋被大水沖毀,四五萬百姓無家可歸!」

「大堤要修,房屋要重建,百姓要吃飯,,,」

說著又拿出剛才朱英看的奏疏說道:「這是福建倭患,,,」

「這是緬人勾結土司造反,,,」

說話間,連續拿出十幾個奏疏扔在桌上,問道:「咱就問你一句話,戶部還能不能拿出錢來?」

卓敬聽到此話,沉默一陣,隨口說道:「能!」

還沒等朱元璋露出喜悅,卓敬緊接著說道:「臣剛在心中估算了一下皇上剛才所言之事,若想全部完成,國庫見底,接下來整個大明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臣諫言,請皇上三思!」

「錢呢?」

朱元璋怒道:「娘的,是不是讓你這個戶部尚書貪汙了?」

「臣冤枉!」

卓敬跪在地上,朗聲道:「自臣接任戶部尚書以來,每一筆帳都清清楚楚的記錄在冊,皇上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查,若是查到臣有中飽私囊之舉,甘願領死!」

「那咱問你,錢呢?」朱元璋一臉的怒意。

卓敬老實回答道:「去年河南旱災,加上燕王北伐偽元太尉乃而不花,光這兩件事就耗費了國庫三成的銀兩,這還不算東南,西南,遼東大小的戰爭,加起來耗盡了國庫一半之多!」

聽到此話,朱元璋臉色緩和了一些,繼續說道:「你的意思是,國庫沒錢,災情就不管了,倭患就不平了,緬人就不打了?」

「就讓百姓餓死?」

「就讓那些殺我大明百姓,佔我大明國土的倭子,緬狗逍遙法外?」

卓敬跪在地上惶恐道:「臣絕我此意,只是國庫實在拿不出這麼錢,,,」

「你這個戶部尚書是怎麼當的!」朱元璋突然大吼道:「咱看你比傅友文那個混帳也強不到哪去!」

眼看老朱又要發火,朱英連忙勸道:「皇爺爺,卓尚書只是掌管大明的錢財,又沒有錢生錢的本事,你這就有些不講理了吧,這事怎麼能怪到人家卓尚書頭上呢!」

朱元璋見自己的最心疼的大孫都發話了,隻得說道:「卓敬,咱也不為難你,先從國庫拿出一半的錢去賑災和打仗……」

「皇爺爺!」朱英打斷道:「孫兒認為凡事都有個輕重緩急,仗可以緩一段時間再打,但賑災一天都不能耽誤,延遲一日不知道要餓死多少百姓……」

「孫兒去過災區,親眼看到過百姓的慘狀,百姓過的實在太苦了,經不起折騰了,孫兒建議還是先賑災,後打仗!」

朱元璋聽後陷入沉思之中,這話說的倒真是這麼回事!

隨口沉聲道:「就按照咱大孫說的對辦吧,打仗的事先放一放,先調撥銀子去賑災!」

「臣遵旨!」卓敬捏了一把冷汗,隨後退去!

朱元璋緊閉雙眼,半躺在椅子上,滿臉愁苦的說道:「別看咱是大明的皇上,其實啊,是驢糞蛋子,表面光而已!」

「幹啥都要錢,天天操不完的心,有時候咱都想退位讓給你爹了,也落個清閑自在!」m.

「瞧您這話說的……」朱英安慰道:「這大明離開誰也離不開您啊,您就是大明的定海神針,有您在才能四海昇平,國泰民安,您這根頂樑柱要塌了,那才是大大的不妙呢!」

聽到此話,朱元璋頓時笑了,說道:「你今天吃蜜了,怎麼小嘴這麼甜!」

「孫兒說的是實話而已!」朱英笑道:「不就是缺錢嗎?」

「孫兒有辦法解決!」

此話一出,朱元璋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問道:「你有啥辦法?」

朱英正色道:「解除海禁,開關!」

「你啥意思?」朱元璋瞪著他質問道:「還他娘的嫌倭寇不夠多?」

朱英解釋道:「海禁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護了百姓的安危,但同樣影響了朝廷財政收入,而且,海禁非但沒有起到隔絕倭寇的作用,反而越來越嚴重,皇爺爺,由此可見,海禁是錯誤的!」

「咱用不著你這在唱反調!」朱元璋沒好氣的說道:「之前你就給咱提過開海禁的事,咱是一直不同意的,不僅是倭患這麼簡單,還有……」

「還有走私,內外勾結,影響大明的安危,對吧?」

朱英搶先說道:「這樣大明也失去了對外貿易的機會……」

「停!」朱元璋坦然道:「大明不需要對外貿易,關起門過咱自己的日子多好!」

「大孫啊!」朱元璋語重心長的說道:「那倭寇皆是狼子野心,覬覦咱們大明的土地和財產,咱萬不能做那引狼入室的事情,種地足矣養活自己!」

「再說了,你還有你帶來的那兩樣寶貝,以後餓不死人!」

「皇爺爺,那您現在還認為種地能養活整個大明的人口嗎?」

朱英反駁道:「大明開國已二十餘年,人口也在不斷增長,洪薯和洪米一旦推廣到全國,人口會劇烈增長,到時候大明能養的起這麼多百姓嗎?」

「那玩意雖然頂餓,但始終不能當飯吃啊,不然您將來看到的不是洪武盛世,而是洪薯盛世!」

朱元璋聽後眉頭緊皺,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英趁機繼續說道:「皇爺爺,孫兒建議您取消海禁,恢復太倉,泉州,明州,廣州四個市舶司,讓大明對外開展貿易,從而在其中收取海關稅!」

「海關稅?」朱元璋好奇問道:「啥叫海關稅?」

在山東的時候,朱英就想到了開海徵稅是目前為朝廷增加收入最好的辦法,至於細節問題,這幾天也想的差不多了!

朱英胸有成竹的說道:「所謂的海關稅,就是無論拉東西出海,還是拉回東西回到大明,經過港口時都要按照貨物的價值交一成的稅,貨物多就多交,少就少交,這樣來回一次就是二成的稅!」

「不僅如此,特殊的東西和船隻,還要交額外稅,比如,船隻定為15尺寬,多一尺要多加稅!」

「還有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硬通貨在其他國家很受歡迎,還要在二成稅上再加二成!」

朱英侃侃而談,朱元璋聽的雲裡霧裏,見老朱神情凝重,朱英說道:「皇爺爺,您是不是沒聽懂,孫兒再給你解釋一遍!」

「不要說了,咱聽懂了!」朱元璋搖頭道:「這事太大了,咱要和太子,還有大臣商量一下!」

朱英知道,這事不是靠自己幾句話就能解決的,心裏已經打定主意,等到自己當家作主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開海,但前提要徹底解決倭患問題!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就確立以農為本,所以朝廷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農業,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靠種地已經逐漸養不起這麼多百姓!

海禁雖然可以打擊倭寇,走私和勾結外敵,但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最重要的是,扼殺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此時的大明還沒有意識到大海對貿易和戰爭的重要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