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一個重要人物的出場(6)
此次誤聽人言,致拳匪猖獗,責有攸歸,此固中外所共知者。尊電一概抹殺,專咎新聞紙,似未足信。即經漢口領事轉達外部,不必再致英總領事。若將各使護送赴津,自任剿匪,尚有辦法,否則大禍降臨,非百喙所能解。《張文襄公全集》卷126,電牘41,第27~28頁。果然不出李鴻章所料,沒幾天帝國的"大禍"真的"降臨"了:聯軍佔領京城,光緒和太后以及整個朝廷逃亡。給張之洞回電中的措辭出自李鴻章這樣的大員之口,慈禧決不會接不到"小報告"。可出乎李鴻章預料的是,慈禧的又一紙任命到了:"著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接到這個任命的電報時,李鴻章一下子從床上坐了起來。"全權",就意味著他有權力處理目前帝國的一切事務,也就是說,現在國家的一切都由他做主了。慈禧在電報中專門強調了他的一切決斷"朝廷不為遙製"。幾乎是同時,劉坤一的賀電也來了,措辭有點過分,簡直是歌頌皇上的口吻:"恭賀全權大臣,旋乾轉坤,熙天浴日,惟公是賴!"朝廷的任命和劉總督的賀電是一劑"藥方",沒有比這更能讓78歲的李鴻章再次站立起來並且感覺好起來的"良藥"了。"除了誘惑之外,我能抵擋任何誘惑"--這好像是一個洋人說的話,用在此刻的這個中國老頭身上再恰當不過。李鴻章立即以"全權大臣"的名義開始發出一系列電報,雖然大都是發給逃亡中的慈禧的,但措辭激烈的口氣簡直就是在給朝廷下命令。他先是開列了可以與他共同對付洋人的大臣名單,然後是要求在全國採取的"政治措施",最後點了必須懲辦的朝廷大員的名,其中包括莊親王載勛、大學士剛毅、總理衙門大臣載漪、左翼總兵英年、右翼總兵載瀾、刑部尚書趙舒翹等。李鴻章還要求朝廷公開做出"檢討",為大清帝國前些日子的舉動向國人和洋人有個交代,並且要求朝廷停止繼續逃亡立即"迴鑾"。除了回北京這條慈禧沒答應之外,其餘的要求基本上都有了確切的迴音。李鴻章不再流淚了,他夢想的感覺找到了。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懼怕過什麼,相對於平靜的生活來講,他說像他這樣的一個人最懼怕的是"賦閑"--任兩廣總督之前他曾經被閑置在京城一段時間,他至今回想起來那彷彿是在坐牢--讓這個老頭兒挺身而出的前提只有一個:有權指揮一切。當年,年僅23歲時李鴻章就留有這樣的詩篇: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裡車。丈夫隻手把吳鈎,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裏外欲封侯。《李文忠公遺集》卷六,第1~3頁。李鴻章終於從上海動身了。上海碼頭上,這一次人們看到了一個精神抖擻的李鴻章:全套的一品大員的官服,綉袍馬褂,紅翎耀眼,朝珠在胸前搖晃。他的目光向送行的人群掃視了一下,為的是讓大家更清晰地看見他那張刻滿皺紋的臉。上海,吳歌綿軟之地。李鴻章的那張臉永久地留在了上海人的心裏。人流如織的上海灘上後來矗立起一尊雕像,所有的上海人都知道:那是李相國。相國,宰相也。大清帝國慣例,沒有入過軍機處者不得以宰相稱。李鴻章一輩子也沒有入過軍機,可朝廷和平民都稱他為李中堂、李相國,或者根據稱謂宰相的習慣,按他的籍貫稱他為李合肥。李鴻章是大清帝國歷史上惟一沒有宰相之職而具宰相之名的一個人。1900年,將對危機中的大清帝國的命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的人物,經過冗長複雜的鋪墊後,正式出場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