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吶喊衝出青紗帳(1)
就在慈禧太后被"迎神"的百姓吵醒而大發脾氣的時候,在遙遠的另一個大洋的岸邊,英國海軍部的值班軍官也被人叫醒了,他看見了一份英國駐華艦隊海軍中將西摩爾發自中國天津大沽口的電報,內容是:我率領全部可以使用的士兵立即登陸,並已要求各**隊合作。6月10日凌晨,各國聯軍開始的在中國海岸登陸的行動是以英國人為首領的。英國,最早入侵中華帝國的國家,19世紀以來一直以列強之首自居。儘管他們知道這個地位正在受到各國的嚴峻挑戰,但是,在地球的東方的這一危機時刻,英國人還是找到了"統帥"的感覺。昨天晚上,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得到了一份"可靠的情報",情報表明,中華帝國實際掌握國家權力的慈禧太后已經決定向所有的外國人發難,並且開始了把京城內的外國人驅除出去的行動,這個行動的證據是:甘軍董福祥的軍隊已經奉命做好了進攻使館的軍事準備。半個小時之後,竇納樂給西摩爾發出電報:北京局勢正在每時每刻地變得更加嚴重,必須派部隊登陸,並且為立即進軍北京做出一切安排。(英)薩維奇·蘭德爾:《中國與聯軍》。深夜,駐天津的各國領事召開緊急會議,共同討論增援北京的問題。會議毫無例外地變成了一次勾心鬥角的爭吵。英、日、意、奧、美五國同意立即派遣軍隊增援北京,俄國和法國反對。俄國人反對的原因很簡單:俄**隊正在從旅順口向大沽口調動的途中,如果立即增援北京,俄國從兵力上講,成不了聯軍的主力。正在爭吵,英國公使竇納樂的電報又到了:情況萬分緊急,若再不準備火速進發北京,一切就會太遲了。同上。這封電報的到來終於使各國的爭吵安靜了下來,洋人決定立即登陸。兩個小時之後,天津大沽口外各國的軍艦升火起錨。6月10日凌晨4時,聯軍在塘沽登陸。從上午9時30分起,每隔兩個小時,便有一列運載著聯軍官兵的火車開出天津站駛往帝國的都城北京。增援北京的各國聯軍共有官兵2053名,他們是:英軍915名,德軍450名,俄軍313名,法軍158名,美軍100名,日軍52名,意軍40名,奧軍25名。英軍是主力,因此,這支聯軍的統帥當然是英國皇家海軍西摩爾中將。英國人的目的暫時得到了滿足。俄國人心裏仍不舒服。他們認為,各**隊除了共同的目的之外,"都有個小算盤"。俄軍上校沃佳克對記者說:"英國人大概想搞什麼名堂。昨天英國領事答應我說,英國派去北京的軍隊,人數將與其他各國的軍隊相等。可是你看,這些英國人的帽子多得數不清。他們說他們派出的軍隊人數不會多於300人,而他們卻悄悄爬上900多人。我必須向俄國的軍艦上再要這麼多人。"至少是在6月10日這一天,向北京增援的聯軍沒有受到任何阻擊。運載聯軍官兵的火車看上去竟像是一列列觀光火車。每列火車由八節客車、三節敞篷車和一節裝有鐵軌和枕木的貨車組成。最前面的一節敞篷車上架著大炮和機槍。車上的各國官兵分開乘坐,各式各樣顏色不一的軍裝令火車看上去像遊行狂歡的彩車。從軍帽上看區別最明顯:英國和法國官兵戴的是白色軟木遮陽帽。日本人的帽子幾乎沒有帽簷,小小地箍在頭上,東方式黃色的臉令人看上去總是有一種猥瑣的表情。德國人的帽子是褐色的,有一部分官兵戴的是鋼盔,德式鋼盔最明顯的標誌是鋼盔頂部那明晃晃的一根尖刺。意大利官兵的帽子上裝飾著羽毛,隨風飄蕩。美國人的軍帽戴得隨便,歪著,遮著一隻耳朵,給人一種嘻嘻哈哈的感覺。這是一支沒有任何戰鬥準備的聯合部隊。每個士兵僅僅攜帶200發子彈。各**官沒有就一旦投入戰鬥該怎樣配合以及後勤如何保障等問題協商過。聯軍官兵們覺得這一切都沒有必要。他們不相信義和團的農民們敢於和聯軍打仗。而根據情報,中華帝國的正規軍隊已經接到命令,"避免與聯軍發生衝突"。下午2時,天津與北京之間的電報聯繫被義和團的農民們切斷。這意味著,聯軍司令西摩爾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依靠自己的判斷做出處置了。晚上,火車到達楊村車站。果然,守衛在這裏的由聶士成率領的帝國的正規軍對聯軍的到達"表示了歡迎"。聶士成的部隊正和破壞鐵路的義和團農民們打仗。聯軍官兵看到帝**隊的士兵抬著一隻大筐,筐裏面裝的全是人頭。無法解釋帝**隊對外國聯軍的"歡迎"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和目的。聯軍的隨軍記者甚至和帝**隊的士兵"友善地聊了一會兒"。談話中聯軍官兵得知,這些帝**隊是奉命來"驅除義和團"的。但是,帝國的士兵埋怨說,中國的皇太后"不允許他們打義和團"。6月10日黃昏,在中國楊村車站發生的這一幕實在令人費解,無論是情景還是邏輯,都混亂不堪。聯軍的火車經過一個晚上的開進,6月11日早上到達落垡車站。這是一個位於北京和天津之間幾乎是中間位置的小車站。聯軍已經順利地走了一半的路程,事實似乎基本上證實了聯軍預先的猜測:他們將是順利的,可以很快實現到那個"美麗壯觀的古老城市北京去看看"的願望。聯軍在落垡車站留下了30名英國官兵,建立了一個目的在於保護鐵路的據點。英國人在車站上掛出了一個招牌:美少年炮台。第二天,鐵路開始有被破壞的跡象,但是不怎麼嚴重,充其量是抽走了幾根枕木或是移動了一小節鐵軌。聯軍邊修邊前進,傍晚到達廊坊--這裏已經很接近帝國的都城北京了。令西摩爾率領的聯軍官兵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已經到達了他們此行的終點。這一天,北京城裏發生了一件驚人的事:日本公使館的書記生杉山彬被殺。地點是在北京南城的永定門外。這個日本書記生是奉日本公使的命令,出城來迎接西摩爾率領的聯軍的。結果,聯軍沒等到,卻被董福祥的士兵抓住。甘軍根本沒搞清楚這個外國人是什麼身份,就把他的洋頭砍了下來。殺外國使館人員的是帝國的正規軍,這和落垡車站的帝國正規軍對待外**隊的態度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而這正是中華帝國在那段混亂的歲月裡經常上演的歷史事件。日本外交人員的被殺,立即引發了各國公使館的驚慌。外交抗議、加強防守和催促西摩爾前進的文字日夜不停地一遍遍寫著,發出,東交民巷頓時亂了。帝**機首領禮親王早上上朝,沒敢把日本人被殺的事情上奏。但是,內宮傳旨,"叫榮祿的起"--這是帶有滿族風格的皇家俗語,意思是命榮祿上朝接受詢問。榮祿和慈禧單獨談了話,談了什麼不得而知。榮祿下朝後,什麼話也沒說,徑直回家了。傳聞是:太后不允許增援的洋兵進入北京,榮祿同意。但是榮祿要求允許北京的外國人全部安全撤離北京,並且說使館萬萬不能攻擊,原因是"實與公法不容"。廊坊車站。西摩爾發現,前面的鐵路被破壞得很嚴重,火車根本無法前進,於是命令停車修路。誰知,就在這時,鐵路兩邊的青紗帳裡突然響起了震天動地的吶喊之聲。這是一片人海,一片紅色的人海。成百上千的義和團團員頭扎紅色頭巾,高舉著大刀、長矛、木棍和糞叉,抬著土槍土炮,巨浪般地向洋人和他們的鐵路擁了過來。來不急弄明白是怎麼回事聯軍官兵們立即扔下手裏修路的工具,爭相逃命。這是義和團的農民們第一次與外國正規軍隊的真正的戰鬥。時間是1900年6月13日,帝國北方一個晴朗的、瀰漫著成熟麥香的初夏早晨。正向修路的方向行進的一隊美軍立即架上火炮,迅速發射。炮彈在義和團的人群中爆炸,帝國農民的殘肢在煙霧和火光中飛上陽光刺眼的天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