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大地上的遊魂與向陽的山坡(2)
但是在此時的中華帝國裡,從皇帝到農民的觀點驚人地一致:中國不需要這東西。

中國的牛車雖然很慢,但是很穩。更重要的是,人坐在牛車上的清閑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車轔轔,馬蕭蕭",這是一種悠遠的傷感;"青山轉,綠水還",這是一種現實的夢境。

坐在牛車上面搖晃著,可唱可吟,可醒可睡,可以從容地計算一筆小交易上銀兩銅錢的得失,也可以觸景生情地在冥想中和古老的祖先交流心曲--對中國人來講,無論是學者還是農夫,生者與死者之間的交流是片刻不能中斷的,因為這是中國人感受自己存在於現實和忙碌於世間的惟一可靠的證據。

1863年冬天,正和太平軍打仗的李鴻章收到上海27家英法美洋行老闆的聯名信,第一次提出要在上海至蘇州間修建鐵路,洋人們說,如果修成這段鐵路,清軍可以利用它攻打太平軍。

李鴻章把這個建議報給了帝國的總理衙門,得到的回答是:"嚴加拒絕。

"原因不詳。第一次看見火車的中國人是幸運的北京人。兩年以後,即1865年,一個叫做杜蘭德的英國人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在北京城外修了一條僅500米長的窄軌小鐵路,並且試行了小火車。

誰知汽笛一響,京城人心裏充滿了恐懼和驚詫:英人杜蘭德於同治乙醜七月,以長可裡許之小鐵路一條,敷於京師永寧門外之平地,以小汽車駛其上,迅疾如飛,京人詫為妖物。

旋經步軍統領飭令拆卸,群疑始息。徐軻:《清稗類鈔》13冊,第6093頁。

關於這條鋪設在中國土地上的第一條鐵路的記載見於《清稗類鈔》,其文珍貴而有趣。

"小汽車"其實就是最簡陋的一台小型蒸汽機車,其速度絕不會比馬車的速度快多少,但是,在善於想像和誇張的中國人眼裏,其速度居然如同妖怪急促飛奔一樣。

這個玩具般的東西驚動了京城的文武百官,直到它被帝國的步軍拆毀,中國人這才放心地長出了一口氣。

同年7月6日的《中外新聞七日錄》報道了廣州的洋人準備修建鐵路的新聞,說"西人慾在羊城造一火輪車路先通至禪山",然後繼續往湖北的漢口修建。

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報紙同時刊登一文,向中國人詳細地講解了鐵路的好處,從筆調上看,不像是出自洋人手筆,而如果是國人為之,這個國人真是個罕見的有經濟頭腦並能迅速接受新鮮事物的時髦人物:考火輪車為之有用,快逾奔馬,捷勝飛禽,每一點鐘可行一百二十裡。

其務求平穩,不尚疾馳者,亦常行八九十裡。若由省抵禪,不過四個番字之久,便可到埠矣。

車內上客位,窗明幾淨,鋪設整齊,坐臥行走,皆綽有餘地。其由省至禪者,每位約收銀七分。

次客位宛似火輪船之大艙,亦可坐立,但人數眾多,頗形狹隘,其由省至禪者,約收銀五分。

將來此路告成,不特省垣百貨流通,既四鄉土產,亦必流暢。蓋百物往來,瞬息可至,貨腳鮮浩繁之慮,客身無昂貴之虞。

且彼埠所無者,即來此埠運去,此埠所缺者,即來彼埠返來,以有易無,交相貿易,日行千裡,絕不廢時,將見趙壁梁珠,悉羅市肆;南金東箭,盡萃民塵。

羊城生意興隆,可拭目而待矣。《中外新聞七日錄》1865年7月6日。

這個連車票的價錢都已公之於眾了的修建計劃,不知道為什麼結果還是不了了之了。

最大的可能是帝國政府沒有批準。又過了兩年,即1867年,帝國政府終於公開表示:不準洋人修鐵路為的是"國防安全"。

帝國的官員們認為,如果讓洋人在中國修鐵路,洋人會更方便地進入中國--"大有利於彼,大有害於我"--洋人們所有關於修建鐵路的請求,都是別有用心的陰謀詭計。

但是,洋人們一定要修,具體地說,是英國人一定要修鐵路。英國是最早侵入中華帝國的外國勢力,它有在這塊土地上繼續"發展"的野心和雄心--帝國常常忽視洋人們到中國來的"貿易目的"--其實這才是洋人們最主要的"心思"。

當時除了日本和俄國,英、法、美並沒有佔領中國領土的"不自量力的野心",因為他們"科學"地認為世界上誰也不可能佔領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中國不是太平洋中的一個土著人居住的蠻荒小島--他們要的是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在中國開展他們掠奪性的貿易活動,這是他們向海外發展的最大動力。

修建鐵路,最直接的目的是鋪設更迅捷的貿易通道。英國人要在中國乾的事,帝國政府已經無法阻止,這就是19世紀末中華帝國的現狀。

廣州鐵路修建計劃流產不到一年,上海的吳淞鐵路通車了。英國人在給帝國政府的報告中隻說是"修路",修的是鐵路根本沒提。

當火車終於轟隆隆地在帝國的土地上震動起來的時候,惱怒的帝國政府對英方開始了嚴肅交涉。

當雙方的官員們打嘴仗的時候,英國人讓這條鐵路完工了。吳淞鐵路全線開通之日,鐵路公司舉行了盛大的慶祝酒會,當然參加的都是英國人。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看見真正的火車。帝國的南方和帝國的北方對火車的反映居然有很大的不同,南方的中國人看見火車的時候"面帶喜色":此處素稱僻靜,罕見過客,今忽有火車經過,即見煙氣直冒,而又見客車六輛,皆載以鮮衣華服之人,鄉民有不詫為奇觀乎?

是以盡皆面對鐵路,停工而呆視也。或有老婦扶杖而張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鋤而癡立者,或有弱女子觀之而嬉笑者,至於小孩或懼怯而依於長老前者,僅見數處,則或牽牛驚看似做逃避之狀者,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帶喜色也。

《申報》1876年7月10日《民樂火車開行》。但是,即使是南方的中國人,臉上的喜色也沒停留多久,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土地因為鐵路的修建而受到了侵害,於是鐵路公司立即成為他們主要的攻擊目標。

帝國的農民們要求修鐵路的洋人賠償他們的原因是:鐵路的修建破壞了他們的祖墳和風水。

祖墳問題,洋人們有點耳聞;風水是什麼,洋人們就不明白了。沒過兩個月,火車壓死了一個中國人。

史料記載當時的情形是:這個中國人面向鐵路行走,火車開過來鳴笛,他走下鐵路避讓,但是,等火車行駛到跟前時,他又重新"走入軌道"。

中國人立即意識到時機到了。他們群起而攻之,帝國的官員們這一次也不客氣了。

上海道馮俊光正因為英國人在修建鐵路的事情上戲弄了他而心存仇恨,現在他終於得到了發泄的時機,於是,官方認可的示威開始了。

英國人注意到,示威的中國人中還有不少帝國的士兵。英國人在反覆解釋"這是正常事故"無效後,被迫停止了鐵路的運營。

帝國政府立即提出將鐵路"收回自辦"。事後,國人議論紛紛:有的說被火車撞死的那個中國人實在太遲鈍,大概是他就是想死了;有的說是帝國官方收買了這個人故意送死的,為的是給英方施加壓力。

不管怎麼說,李鴻章的話很有趣:"雖是無聊之極思,實亦兩全之妙法。

"帝國政府花了285萬兩白銀把這條英國人剛剛修好的鐵路買回來,然後,把它拆了。

在這之後,在洋人們固執的請求下,加上帝國官方洋務派官員的努力,中國開始正式修建鐵路。

1881年,帝國政府允許的第一條鐵路投入使用,這是一條長15公裡的煤礦鐵路,從唐山煤井開到胥各莊。

這條鐵路有軌有車廂,但是沒有機車,由馬拉著車廂在鐵軌上行進。這一年的6月9日,是蒸汽機車發明人喬治·斯蒂芬孫百歲誕辰紀念日,洋務派官員趁機上奏朝廷論及這種機器的"偉大",帝國政府終於引進了一台機車,命名為"中國洛克"號。

中國自辦的鐵路上第一次行駛了蒸汽機車。機車剛行駛幾天,朝廷突然命令立即停止,原因又和祖墳有關。

有大臣上奏說,火車運行引起的震動,"驚擾了皇陵",使皇祖在地下"不得安眠"。

後經過洋人和洋務派官員的反覆解釋,朝廷才勉強允許機車繼續運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