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皇兄聽我解釋:朕真沒想當皇帝啊》第284章 爭端將至
天子這麼大陣仗離開京城,自然是驚動了大大小小的官員和百姓。

「嘿,你看這天子儀仗,到底是氣派!」

坐在街上小吃攤前,吃著早飯的食客津津有味的說道。

在他對面那個人拿著包子嗤笑一聲說道:「真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這不過年不過節的,天子這麼大的陣仗還有軍隊護衛,這明顯就是要離開京城了。」

「所以呀,依我看這朝廷肯定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生長在皇城根下的百姓,總是喜歡談論這些政治。

聽到這裏剛剛那個喝湯的食客,也把碗放了下來,「也對,你說的還挺有道理。」

「但現在應該也沒有什麼大事要發生吧,高麗倭國以及北方的遊牧民族全都被打了個遍兒,還能有什麼大事兒,勞咱們的皇上親自出城?」

這一幕幕的議論,發生在京城的四面八方。

「相爺,天子的儀仗已經出了京師了。」

專門侍奉張四維的中書舍人董中書一把推開了值房的門。

聽到這個消息還在埋頭處理公文的張四維,並沒有幾分驚訝。

當今聖上能做出這種事情,倒也不是很奇怪。

「那你打聽出來這次伴駕的官員是哪幾位了嗎?」張四維抬起頭來問道。

「小人打聽了一下,這六部尚書都還沒有被天子召見的,這六部侍郎好像有一人跟著皇上走了。」董中書說道。

「誰?」

「禮部左侍郎余有丁。」董中書回答道。

原本這禮部尚書的職位就應該是余有丁的,但是天子卻臨時改變了主意,讓於慎行也兼著禮部的事。

可以說於慎行是深得天子的信任了,而這余有丁也算不得是張居正的人。

平日裏余有丁做事十分沉穩低調,也並不站隊,所以在朝堂之上,也沒有人特別厭惡此人。

「天子居然帶著余有丁前往南京,那這事可能有意思了。」

「若是元輔病死在南京,那內閣之中又空出一員。」張四維放下公文站起身來,走到值房門口。

「這余有丁恐怕是天子屬於的入閣輔政務之人。」

其實這件事確實被張四維猜透了。

朱翊鏐的確是有這種打算,因為張居正若是去世,那麼朝堂之上仍舊是張居正的黨羽佔據著大半。

而這些人諸如吏部尚書王國光,戶部尚書張學顏,兵部尚書方逢時,都是頗有才幹之人。

若是罷黜他們,就顯得張居正死後人走茶涼,就如同要清算他一般。

若是長久的留著他們只有難免會讓他們與新任的首輔張四維形成對抗,這朝堂之上若是形成了黨爭,就會大大增加朝廷的內耗。

黨爭就是朝中大臣們就由於政見不同和權力之爭,開始普遍勾結同黨、黨同伐異。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這種如火如荼的黨爭根本沒什麼原則性而言,相互的爭端也不是為了國計民生的大事,只不過是為了本黨派的利益玩弄權術,互相攻擊、互相報復,使得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在萬曆後期就形成了宣黨、昆黨、齊黨、楚黨、浙黨等等。

各種政黨自然代表著一方利益,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謀得更多財富,各黨派之間一直存在鬥爭。鬥爭,就要消耗數之不盡的資源,無數的人才都成了黨爭的實際犧牲品,最後留下的都是精於權謀卻不懂得治國安邦的人。

所以後人就有人總結說,明實亡於黨爭。

「拿本輔的揭帖,今晚把本輔的門生都請過來,本輔有大事要與他們商議。」

……

通州出發沿京杭運河順流而下,幾日便可能到達杭州,然後再由杭州啟程南京,這其花費的時間僅僅需要十日。

這次是朱翊鏐離開京城的第二次,上一次離開京城也是接近年關,當時是去了武昌府。

這一路上朱翊鏐也來不及去欣賞那些沿途的風土人情,他現在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去南京見張居正,起碼要見上張居正的最後一面。

「萬歲爺,前面是通州,咱們可能要在通州下榻一夜了。」

馬車外面,一道聲音傳了過來。

聲音的主人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宏,這次就是由他伴駕。

與陳矩一樣,張宏早年也是高忠門下宦官,所以這兩人還有一定的情誼。

要不是陳矩舉薦張宏,朱翊鏐還忘記了這歷史上同樣忠誠清廉的宦官張宏。

「朕知道了。」

「告訴通州知州,朕不見任何外臣,也不必去辦什麼宴席。」

「若是讓朕知道了他大操大辦,朕就拿了他的腦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