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清紫袍》16.廷審(2)
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天神一般的天子認為他已經有了這樣的生活。——聽官員逐句重述了一遍嘉慶的問話,他眼淚沒有落下來,而是流向了眼角,漸漸乾涸。

他家鄉巴州,處在陝西、四川、湖北交界。上百萬外省流民攜妻挈子來到萬山叢雜,袤延千裡的巴山老林。人們在深山搭建草棚遮風擋雨,借幾鬥糧做種子開山荒,一邊在高山深谷中的木廠、鹽井、鐵廠、煤場、紙廠做僱工生活。運氣好的熬過五六年,八九年,荒地成熟地有了收成,再把田地典當出去,建蓋土房長住下來。這千百萬人被朝廷叫作「棚民」。期間或許天災人禍出一丁點兒意外,棚民依舊做迴流民,去往不知哪裏的下一處討生存。

官府差役、訟棍、地痞也多起來,州縣差役多到四五千名,在棚民多的地方征夫、收賦、派徭役、查案、勒索、恐嚇。貧苦流民以為深山老林是世外桃源,開出荒地才知道是無盡頭的敲骨吸髓。

他不是棚民,可也沒有田地。田地像長了腿都跑到縣吏、差役、鄉紳監貢、舉人家裏。他們有的不必向朝廷交錢糧,有的替朝廷收錢糧,免一次錢糧,賑一次災,他們的土地就多了一些。

在箕山大營和隊伍裡的流民交談時,他才知道田地肥美的河南、安徽同樣緩徵錢糧,蠲免賦稅,同樣被舉人、監貢、鄉紳買了去。

他兄弟三人本來作織機匠織綢布為生,年成好時收入很高。前年乾旱,沒有主顧,哥仨便開酒飯店。

差役怎麼會放過他們呢?為禳災治病,更為有勢力和縣吏差役抗爭,他結交朋友,又在白蓮教裡認了師傅。湖北造反,他在巴州遭受索拿於是跟著反了官府。

箕山流民慕名而來——六十人,一千人,兩萬人,三萬人,隊伍像滾雪球一樣壯大。以前,他相信白蓮教的「彌勒佛轉世」「無生老母,真空家鄉」;這時他反而不再信白蓮教老師傅,也不再燒香拜佛。

他們佔據了箕山周圍的田地,山寨安心耕田種地。一年稻米收穫了,米粒兒潔白晶瑩香甜。平生第一次聽不到催錢糧的鑼聲,聽不到張牙舞爪手持鐵索的差役砸門,不用想還有沒有下一碗飯。他流了淚,眼淚「啪嗒」「啪嗒」掉進白米飯裡。

湖北傳教老師傅王廷詔到箕山,帶來「能避槍炮」的七代教首佛像,他一笑了之,甚至燒掉了佛像畫。

人馬越來越多。他想:不與朝廷對抗,不為白蓮教犧牲,這樣佔山為王或許是最合適的。湖北白蓮教各路人馬到箕山,他不僅沒有挽留還暗示並不歡迎他們,他幻想著有朝一日,朝廷也許不得不招安。

直到清兵剿散達州教眾回身來攻打箕山時,他才知道「招安」的想法是何其荒謬!

而直到現在,他才知道,他們認為的「官逼民反」原來也是錯的。——壓榨他們的並不是只有官府!

朝廷——眼前這如天神般的「聖天子」——不許他們在箕山一隅有世外桃源;不許他們自食其力;不許他們有本該有的夢想。

「羅其清,回萬歲爺的話!」氈房裏響起一聲怒喝。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