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苻堅傳》第八十七章 蜀兵反叛
在蜀地,每年春三月,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就是先蠶禮,相傳,蜀人是最早發現野蠶,並學會養蠶的,蜀字的本義,就是蠶的意思。而蜀國的第一個王,叫蠶叢,他掌握了先進的養蠶術,教導當地百姓如何養蠶,深受百姓愛戴。

蠶桑在蜀地歷史悠久,意義非常,每年的先蠶禮,是蜀人最隆重的禮儀,歷屆領導人都十分看重這個祭禮。往年先蠶禮由皇后主持,今年呢,蜀地沒有君主,自然也沒了皇后,這個先蠶禮還搞不搞?

蜀地官民最近都在議論蠶桑祭祀的事,蜀人看重蠶桑祭禮,認為這關於今年蠶桑的興衰,而蠶桑在蜀地,隻許興不許衰,衰了這一年就意味著一多半的經濟來源斷了。

此事迫在眉睫,桓溫召來蜀地官員,商量有沒有變通的方法。辦法,只要想總會有的,有人提出,用官祭代替國祭,以祭蠶神代替先蠶禮。先蠶禮需要皇后娘娘率朝廷命婦們完成,祭蠶神則不同,可由地方官組織,百姓參與,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選擇一位美麗的少女騎在馬上,手捧一盤繭子,寓意著蠶花娘娘,帶領祭祀隊伍走到地頭,由當地的貴族婦女們帶頭,親自采幾條柔桑,完成採摘禮儀,之後,「蠶花娘娘」率隊回到祭壇,由這位民選「蠶花娘娘」將蠶繭獻上祭壇,眾貴婦陪祭。

儀式完成之後,則是大開廟會,賣吃的,吹糖人的,練攤的,走江湖賣藝的,搭棚唱戲的,舞獅子的,農產品交易的,販牛賣馬的,一句話,祭祀過後,是百姓的狂歡。

這個提議真是說到了桓溫的心坎上,這個與民同樂的狂歡場面讓他遐想不已,更讓他遐想不已的是,假如這個美麗的「蠶花娘娘」,讓公主李嫣來扮呢?頭戴花冠,一襲白衣,飄然若仙,想想都讓人心醉神馳。

桓溫一拍幾案,就這麼定了。

人散後,袁喬若有所思地看著桓溫,微笑說:「將軍是想讓公主當這個『蠶花娘娘』?」

「除了她,還有誰配?」

「可她畢竟是成漢公主,將軍就不擔心她的美麗會讓蜀人懷念李氏?一想到這麼美麗的公主,即將被帶到遙遠的建康,再也不可能回到蜀地,蜀人會不會為公主而戰呢?」

「或許,蜀人會因為我優待李氏宗親而歸心呢。」桓溫辯解道。

袁喬想,對一個色迷心竅的老男人,真是說什麼都沒用。

祭禮定於清明節前一天在成都郊外舉行,參軍鄧定受命搭建祭台,參軍王誓抽調2000名軍士,專門負責祭祀治安,有司官員核定相關禮儀。

4月4日,天清氣明,春暖花開,成都南郊,錦江岸邊,人們挑壺擔漿,攜兒帶女,說不盡公子踏青,仕女遊春,不過,今天公子無心觀仕女,都想一睹公主風采。

辰時,桓溫登上祭台,面向東方,跪拜上香,典禮官宣佈,祭禮開始。由儀仗隊開道,儀仗隊由年輕的貴族公子擔任,領隊就是鄧定的大兒子鄧博。之後,李嫣公主穿著白色絲裙,披著白色披風,頭帶鮮花花冠,手捧裝著蠶繭的盤子,騎在馬上,神情較白衣猶清,桃腮比鮮花更艷,美目偶一顧盼,滿城春色頓時有了靈氣,目光拂過的心靈,內心最柔軟的那根弦倏地一顫。

公主後面,跟著一眾貴婦,再後面,則是鼓樂隊和舞獅隊,巡遊隊伍緩緩到了桑樹林,公主下馬,親手在樹上採下三條柔桑,之後,貴婦們各采柔桑數條,公主重新上馬,巡遊隊伍繞過桑樹林,穿過農田,沿錦江岸邊走回祭台。公主將蠶繭和柔桑放上祭台,然後焚香,三跪,六拜,一眾貴婦隨她一起行禮。之後,公主退下祭台,將一條黃色絲帶系在樹上,祈禱風調雨順,蠶事順遂,五穀豐登。

之後,公主回到供她起居的錦帳中,她的母親和侍女已在裏面等著她。

此時祭台旁,唱曲的,彈琵琶的,舞獅的,雜耍的……開始給蠶神表演;賣吃食的,賣玩藝兒的,農產品交易的,紛紛登場,有錢人家在青草上鋪上席子,擺出酒盒食盒,一邊賞玩春色,一邊吃著、看著,享受這春日暖陽,分享這熱鬧氣象。

桓溫大悅,和袁喬及諸將坐在臨時搭建的帳中,臨江而魚,開懷暢飲,眼前的繁華景象讓他胸中大快,蜀中果然天府之國,富庶、安適非他處可比,將這樣一份大禮送給東晉小朝廷,恰如一聲驚雷,落下滿天金雨,天地都要起六種震動。

鄧定斟滿酒杯,端到桓溫面前,滿面春風地說:「今日睹此盛況,大快人心,將軍入蜀,立下不世功業,蜀地在將軍治下,官民共樂,實是蜀人之幸,鄧定敬大將軍一杯。」

桓溫大笑,說:「桓某何德何能,全賴諸位扶持,蜀中氣象,果是不凡,桓某今日大開眼界,十分快慰,來,咱們一起喝。」桓溫舉杯,和鄧定一飲而盡。

鄧定又去敬袁喬,對袁喬的勇略機謀極盡奉承,袁喬滿面含笑,也是一飲而盡。

鄧定之後,眾蜀將你一杯,我一杯,紛紛去敬桓溫,桓溫來者不拒,漸漸雙目朦朧,有了七分醉意。

不久,桓溫伏在桌上,睡著了,鄧定上前,輕輕推一推桓溫,桓溫醉裡哼哼了兩聲,抬起頭來,說你是誰呀?

「在下鄧定,來給大將軍敬酒。」

桓溫呵呵一笑,拿起酒杯,說:「滿上,喝酒……喝酒。」說著頭一低,又睡著了。

鄧定見狀,忽然摔掉手中的酒杯,大聲喊:「來人吶」,只見十多名刀斧手闖進帳來,直撲桓溫、袁喬等人。

袁喬忙離座,拔劍護在桓溫身前,大聲說:「鄧定,你這是要造反嗎?」

鄧定說:「我只是要打走強盜,復我漢國。」

在席的四位將領和袁喬一起,護住桓溫,和刀斧手激戰,這時,一名士兵衝進帳來,背上中了一支箭,他口吐鮮血,拚儘力氣喊了聲:「王誓起兵造反,彭模告急。」說完噴出一口血,倒地而死。

袁喬怒目圓睜,揮劍直取鄧定,鄧定舉刀相迎,殺做一處。越來越多的叛軍將營帳包圍,帳中殺得昏天黑地,血腥氣熏人慾嘔,桓溫還是沉睡。

另一路,鄧博帶著人馬衝進公主的錦帳……

又有數名軍士衝進桓溫帳中,和鄧定夾擊袁喬,袁喬奮力戰鬥,漸被士兵逼到角落,鄧定繞到桓溫身後,提劍,直刺桓溫背心,桓溫在醉中忽臥倒在地,這一劍刺中盤中燒雞,鄧定回劍,燒雞飛到空中,直撲一名蜀兵面門,蜀兵騰不出手來,情爭之下,張口咬住。鄧定撤回長劍,再刺桓溫,桓溫就地一滾,跳起身來,拔劍橫在身前,兩眼瞪圓,鬚髮皆張,死死盯住鄧定。

鄧定害怕,後退了兩步,說:「你、你、你……」

桓溫冷哼一聲,說:「你以為我真的醉了嗎?看劍……」話音未落,劍尖已至,鄧定展開身法,和桓溫鬥在一處。

這時,一名士兵衝進大帳,大聲說:「報將軍,隗文率軍一萬進攻成都大營。」

桓溫命袁喬快去成都,「這裏有我,你快走,成都若有失,平蜀之功,毀於一旦。」

袁喬殺出一條血路,帶領數十騎人馬,奔回成都。

此時,帳中湧進更多叛軍,桓溫手刃數人,帳中橫屍累累,血腥氣熏人慾嘔。桓溫抖擻精神,他的貼身侍衛只剩下5人,他們5人圍成一圈,迎戰四方來敵,人人渾身血汙,血紅的眼緊盯敵人,在倒下之前,拚盡最後的力氣。

這時,晉軍在幾名下級軍官的帶領下,從背後殺散鄧定叛軍,軍士逃散,晉軍衝進大帳,營救主帥,鄧定見事不諧,領著數十騎人馬殺出重圍,逃了出去,晉軍要去追,桓溫說算了,窮寇莫追,料他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桓溫四周看看,遺憾地對身邊的士兵們說:「好好的一個廟會,本想與民同樂,誰知鬧成這樣,百姓們都散了,真可惜。

桓溫率兵回到成都,此時,袁喬已打退隗文軍隊,隗文率軍潰逃。

桓溫命周撫率兵去彭模平叛,五天后,軍士來報,周撫將軍陣斬王誓、王瑜,打退叛軍。

叛軍四人組至此均已落敗,叛亂暫時平定了,桓溫臉上的陰雲卻日漸濃密。更讓他憂心的是,袁喬病了,咳喘嚴重,常常一句話說到半截,忽然咳得抽成一團,半日方蘇。近日,桓溫讓袁喬好好休息,吃藥將息,不必到軍營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