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苻堅傳》九十一章 後趙伐涼
桓溫一戰功成,名震天下,東晉朝野沸沸揚揚,都在讚頌他的不世功業,這可是東晉立國以來,第一次勝得如此漂亮,如此不可思議。

北方的石虎也十分震驚,起初聽到桓溫伐蜀的消息時,石虎的第一反應是出兵東晉,和李勢來個前後夾擊,好好教訓一下不自量力的東晉朝廷。隨後聽說桓溫隻帶一萬人入蜀,石虎的眼睛瞪得又大又圓,「他一定瘋了,我派兵3萬攻打小小的前涼,還吃了敗仗,他竟隻帶一萬人,就敢長驅直入兵強民富的蜀地,簡直是以卵擊石,白白送死。」

可話又說回來,既然此人隻帶了一萬軍隊伐蜀,也就是說,東晉的主力部隊都在,不宜出兵東晉,還是按照既定計劃,先收拾前涼,沒了這個後顧之憂再說。

就在這時,傳來了桓溫勝利的戰報,石虎這回驚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想我石虎,當年在石勒帳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堪稱戰神。如今竟被這野小子搶了風頭,以一萬滅一國,他是真敢想,真敢幹,還真乾成了,而我石虎,屢派大軍,竟拿不下一個小小的前涼。

不能讓這小子看扁了,這年4月,石虎下令,再度攻伐前涼。

石虎為什麼要攻打前涼?

首先,他倒是想打燕,當然,燕還是其次,他心心念念的頭號敵人是東晉,只有滅了東晉,他這個滅了正統的後趙,才能理直氣壯地以正朔自居,號令天下,可是從石勒時代起,後趙和東晉打了幾十年,誰也奈何不了誰,落了個暫時相安的局面。和鄰居燕,從338年起,大仗小仗打了幾十仗,沒佔到半點便宜,反而屢屢吃了虧。石虎總結經驗,思路和桓溫很像,杮子先撿軟的捏,拿前涼先祭刀,恰好這一年,前涼領導人張駿駕崩,幼子張重華即位,孤兒寡母,正好欺負。

戰爭開始之前,先簡要介紹一下前涼的前世今生。說起來,前涼政權和燕一樣,也是一個漸進式政權,它的第一任領導人張軌是西晉的涼州刺史,西晉末年,天下分崩,晉室南渡,張軌和晉室之間,被後趙隔開,成了晉室在北方的一塊飛地。張軌本人效忠晉室,抗擊後趙,在戰鬥中逐漸擴大地盤,成為一方「諸侯」,他始終心懷晉室,不肯獨立稱王,以晉臣自居,可到了他的兒子、孫子,就把那個不爭氣的晉室不放在眼裏了,亂世出英雄,王圖霸業,此時不圖更待何時,於是表面上依然接受晉室的封號,向東晉稱臣,但在國境之內都以王稱之,歌舞使用為諸侯、宰相專用的六佾(即六行,六列,共計36人),所設置的官職衙門與王者一樣,只是稍微變更一下稱謂。永和元年時,當時的前涼領導人張駿將全國分為三個州:涼州、河州和沙州,張駿則自稱大都督、大將軍、代理涼王、管轄三州。

張駿是個有作為的領導,在任期間,從石趙手裏竊取了秦隴部分地區,設置武衛、石門、候和、漒川、甘松五個護軍,與石勒分境,後戰敗,轉而向石勒稱臣,雙方之間維繫了長約11年的和平。

和後趙暫時達成和平協議後,張駿將目光投向了西域諸小國,派兵遠征西域,討伐鄯善、龜茲等國,將西域諸國收服為前涼的附屬國。

對外有輝煌戰績,對內,政治比較清明。有幾件事可看出張駿的胸懷和策略。西域長史李柏曾請求攻擊叛將趙貞,結果吃了敗仗。有關部門要求誅殺李柏,張駿說:「我常常以為漢武帝殺了敗將王恢,不如秦穆公釋放敗將孟明視高明。」於是沒有殺李柏;張駿曾想通過嚴刑峻法來加強統治,參軍黃斌提出反對意見,並暗示現行法律沒有適用於權貴,張駿當即改容,並提拔黃斌為敦煌太守;有一年,境內飢荒,有人建議將國家糧倉中的糧食賑濟災民,等到秋後回收三倍的糧食,從事陰據勸諫:「古代,西門豹治鄴的時候,將國家的糧食存放到老百姓家裏。另外一個大臣解扁治東封,國家糧倉裡多收了三倍的糧食。魏文侯說:『西門豹有罪但可賞,解扁有功卻應罰。』如今因人饑饉,而要歸還三倍糧食,老百姓將會因為歸還裘皮而傷及皮肉。」張駿採納了陰據的意見。

張駿對龐大的石趙始終感到不安,他曾聯絡晉室,試圖與燕一起討伐石趙,未果。鹹康六年(公元340年),那時石虎一再敗於慕容氏,前涼對石趙的態度就微妙了起來,派往後趙的使臣也言語傲慢起來,這讓石虎很不爽,本欲斬使發兵,又擔心頭號敵人東晉趁機和涼前後夾擊,暫時忍了這口氣。

只是,雙方的蜜月期算是到頭了,此後屢有摩擦,344年4月,為配合庾翼北伐,河州刺史張瓘率兵在三交城(陝西省寶雞市),將石趙休屠王擢擊敗,前涼試圖從隴西滲透到隴東。

可惜庾翼的北伐因為庾冰的突然去世而夭折,此後,後趙和前涼之間的梁子就更深了。

機會來了,346年5月,張駿病逝,世子張重華,年僅16歲,青蔥少年,軟弱可欺。石虎大喜,很快命令王擢、涼州刺史麻秋、征西將軍孫伏都等襲擾前涼邊境。王擢率兵奔襲武街(今甘肅省臨洮縣南),活捉前涼護軍曹權、胡宣,並將那裏的七千多民戶遷往雍州。

同年秋,麻秋和孫伏都攻陷金城,涼州城一片震恐。

張重華集中兵力,交給征南將軍裴恆指揮,裴恆在文武(甘肅省永登縣)設下大營,卻久久不敢出擊,他天真地認為,石趙補給線長,採取持久戰,即可拖垮麻秋軍團。

兩軍對峙,麻秋一時也不敢孤軍貿然深入。

347年4月,石虎大概被桓溫入蜀刺激到了,也想一鼓作氣,拿下前涼,於是增兵金城,命涼州刺史麻秋、將軍王擢等率大軍發起總攻。

危難之際,張重華臨陣換帥,任命謝艾為中堅將軍,讓他率5000步騎迎擊麻秋。謝艾指揮將士奮勇殺敵,打退了第一波猛攻,麻秋退保大夏(今甘肅廣河西北)。張重華大喜,封謝艾為福祿伯,只是到底年少耳根子軟,聽了幾句讒言,很快又將謝艾打發到酒泉做太守。

石虎令將軍石寧率領2萬生力軍增援麻秋,又集結在河湟地區的屯兵十餘萬兵馬,捲土重來。前涼將軍宋秦等人率領兩萬餘戶聞風而降,面對空前的危機,張重華再次想到了謝艾。

謝艾統領步騎三萬,從姑藏出發,直抵黃河北岸,兩軍對歭於黃河,謝艾坐著軺車,讓部下擂鼓而行。

麻秋大怒,道:「謝艾不過是個年少書生,兩軍交戰,竟不穿鎧甲,不乘戰馬,如此輕視於我!」他命令300黑矛龍驤騎兵,直衝涼州軍團的陣腳。

見敵軍來勢洶洶,部將勸謝艾乘馬,這樣萬一有變,跑起來較快,可謝艾壓根沒想過逃,他乾脆車也不坐了,讓人在陣前擺了張胡床,他穩坐胡床,指揮若定。

麻秋見他如此鎮定,以為後面有伏兵,不敢輕進,猶疑間,謝艾部將張瑁領著敢死隊抄小路切斷麻秋軍後路,前後夾擊,麻秋慌了,下令撤軍,謝艾乘勢進擊,大敗後趙軍,俘虜、斬首1.3萬人,麻秋僅單騎逃往大夏。之後,屯兵長最(今永登南),意欲對前涼京都姑臧(今武威)發動大總攻,遭謝艾軍隊反攻,後趙軍大潰,麻秋逃歸金城。

5月,麻秋與石寧重整兵馬12萬,再戰謝艾,8月,經過三個多月的苦戰,謝艾對麻秋所部發動反攻,大破麻秋兵團,麻秋再度退回金城。

之後,麻秋率兵包圍枹罕,枹罕護軍李逵率眾七千投降。麻秋又在河陝襲擊涼州將領張琩,斬首三千餘級,至此,石趙軍終於拿下了枹罕,盡取黃河以南的地方,黃河南岸的氐羌部眾也都歸順了石趙。

經過一年多的戰鬥,石虎算是拿下了涼州的黃河以南之地,但是,他滅亡涼州的野心卻沒法推進,雙方暫時對峙於黃河兩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