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苻堅傳》第三十九章 襄陽,襄陽
桓宣出兵丹水,又是怎麼回事呢?這事還得從庾氏兄弟說起。

慕容氏在北方的連戰連勝,大大削了石虎的銳氣,也大大激發了江南的朝野士氣,一時,北伐呼聲再起,主導北伐的主角是庾冰、庾翼兄弟。

庾翼要出兵,庾冰也行動起來,為奪江州,343年十月,以北伐的名義,庾冰自解中書之位,出任方鎮,都督荊江寧益梁交廣七州、豫州之四郡軍事,領江州刺史,鎮武昌,和鎮守荊州的庾翼相呼應。江州就這樣被強行納入庾氏勢力版圖。庾氏兄弟掌握的軍事力量,前所未有的膨脹,幾乎掌控了整個長江上遊地區,之前的王敦、陶侃等,相比之下,都是小兒科了。

接下來,在上遊地區,就剩下襄陽了,駐守襄陽的是流民帥桓宣。

流民帥,簡言之,就是兩晉交替之際,中原大亂,一些大家族和民眾渡江避亂,但是在淪陷區和半淪陷區,在東晉和後趙的拉鋸區域,一些漢族地主豪強,建立武裝部隊自保,他們修築塢堡、自稱刺史、太守,稱霸一方,依形勢,有時臣服於東晉,有時臣服於後趙。

桓宣本不是流民帥,起初是元帝司馬睿的丞相舍人,後來,協助祖逖收服盤踞在兗、豫一帶的流民帥張平、樊雅,祖逖順利進據譙郡。後趙石勒大驚,派石虎引兵包圍譙城,桓宜率軍救援,石虎收兵退去。

一年多的苦戰,讓祖逖和桓宣結下了深厚的戰鬥情誼,祖逖於是請朝廷留桓宣為譙國內史,協助自己。

後來,桓宣憑著累累戰功,受陶侃任命,鎮守襄陽,這一守就是十多年,在這十多年裏,桓宣禮賢下士,體恤民情,力拒後趙,339年,石虎派七千騎兵,進攻襄陽,後趙軍從三面挖地道,想出其不意拿下襄陽,桓宣帶領兵勇,奮力拚殺,大敗趙軍。

桓宣在襄陽經營多年,深得民心。可是庾氏兄弟對他還是不放心,認為他是「約黨」,所謂「約黨」,就是說他和祖約(祖逖的弟弟)是一夥的,祖約和蘇峻一起打著「清君側,殺庾亮」的口號起兵叛亂,雖然桓宣在蘇峻之亂中,一直站在朝廷一邊,但是因為他和祖逖的淵緣,依然被目為「約黨」。

祖逖在世時,不計生死,立志北伐,以攻為守,起到了保障東晉偏安的作用。但即便如此,他也始終沒有得到司馬睿的真正信任,東晉朝廷只是利用他保家衛國,從未讓他進入權力核心,對東晉政局,他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

東晉朝廷需要這樣的人,需要這樣能戰鬥的軍事力量,但是又始終不放心這些人,擔心他們手裏的武裝力量,尾大難治。

祖逖的哥哥祖納,對此明了於心,於是在祖逖死後,不問政治,沉迷圍棋,終成國手;祖逖的弟弟祖約繼承了祖逖的軍團,面臨著比祖逖時代更尷尬的政治局面,終因參與蘇峻之亂,身敗名裂。

桓宣一心為國,卻被劃入「約黨」。只是他實力強,威望高,庾氏兄弟不敢直接把他怎麼樣,既然挪不走,那就升,把他往刀尖上逼,朝廷任命桓宣都督司、梁、雍三州以及荊州之南陽、襄陽、新野、南鄉四郡軍事,梁州刺史,持節,平北將軍,並命令他率部到丹水,與後趙軍作戰。

桓宣被任命為北伐先鋒,先行開拔到丹水,他前腳率部離開襄陽,庚翼後腳就向朝廷上書:我要移鎮安陸。

當然,他不是真的要移鎮安陸,他的真正目標是移鎮襄陽。

庾翼瞄著襄陽不是一天兩天了,包括早年庾亮,也非常想把襄陽收入懷中,將荊襄連成一片。只是桓宣在襄陽多年,深得士眾百姓愛戴,不能輕易將他挪開。

這回好了,借北伐的名號,給了桓宣一個北伐先鋒的名號,終於讓他挪了窩。

康帝和朝臣們也不傻,知道庾翼的小心思,於是詔不許。庾翼一不做二不休,管你朝廷許不許,繼續開拔,到了夏口,在這裏再上表:移鎮襄陽。

康帝見舅舅鐵了心,也不敢再硬下去,隻好下詔回授庾翼都督征討軍事;命車騎將軍庾冰鎮守武昌,作為庾翼的後援。

庾翼率軍抵達襄陽,召集僚佐,組織了一場大閱兵。這一日,秋高氣爽,旌旗烈烈,甲士如雲。庾翼豪情頓生,拿起弓箭,對眾說道:「我今日引眾北行,有如此箭,左右可取正鵠在百步外,由我連射,試看我能射中否?」

士兵們很快在百步外立了箭靶,只見庾翼拉弓,射箭,三射三中,滿場歡呼,庾翼一時躊躇滿志,心情大好,隻覺此次北伐,定能功德圓滿。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