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苻堅傳》第二十 八章 土斷和江州之爭
這邊謝安在東山逍遙,那一邊,朝廷再次準備北伐。

341年,庾冰著手準備第二次北伐,為了這次北伐,庾冰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土斷,二是江州之爭。

所謂土斷,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就是西晉末年,大量北方僑民南渡,政府臨時設立了許多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僑民,僑人的戶籍稱為白籍,不入正式戶籍,白籍者不負擔國家調役。但是這些僑置郡縣,隻相當於一個辦事機構,並無實土,只是在現屬州郡撥一塊地,集中安置僑民,但是地少人多,僑民們於是三五成群,散落到各處,尋找更適宜落地生根的地方,這樣以來,他們散落各處,戶籍卻在僑郡、縣,這就和他們的南方鄰居有了很大區別,一樣的種地打糧食,一樣的生兒育女,僑人的糧食就留下來自己吃,無需給國家上交公糧,僑人的兒子就可在家裡種地,無需上戰場打仗。而他們的南方鄰居則要承擔沉重的賦稅、兵役。

另外,有些僑人大族,在新的地方廣佔田園別墅,很多僑人就依俯在莊園裡,淪為部曲和佃戶,這些大族就像一個個獨立小王國,只要不造反,東晉政府就完全不管他們。如此以來,在南方有限的土地上,就擁有大量不納糧不當兵的僑人,這讓南方土著居民極為不滿,這裡本是我的家,一下子擁來這麼多北方人,都是漢人同胞,躲避戰火來到南方,我們隻得接受,對,劃了地給他們,他們人多不夠分,又散落各處見縫插針,開荒拓土,我們也忍了,但是他們還不納糧不當兵,真拿我們本地人當冤大頭啊。

南人不服,政府也不樂意。本來想著在南方只是暫時的,很快將要打回北方去,這些北方佬自然跟著回北方老家了,可誰知打了這麼些年,北方胡人更加強勢,別說打回去,守住江南都已不易。這些僑人由暫住漸漸變成長住,而且他們發現,南方其實很不錯,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種瓜得瓜,種米得米,魚蝦成群,水美蟹肥,於是安心住了下來。留下來就留下來,他們還成了化外之民,這如何了得?同時,南方的舊有大族,也吸收了大量僑人到自己的土地上,這些人不對政府負責,隻對莊園主負責,誰不樂意用?

這樣以來,東晉政府能控制的納稅人口就少得可憐,國庫長期空虛,國家既征不出兵,也拿不出養活軍隊的糧食。沒有錢,沒有糧,沒有兵,皇帝說話從來不硬氣,多是士族們說了算。皇帝想改變這個局面,336年,成帝就曾下詔禁止豪族將山川大澤私有化。可是天下皆然,禁誰去?

341年,庾冰協助成帝推行土斷,就是將僑人按現住地址落戶入籍,成為政府的合法兵源和稅源。

政策一出台,南方平民很支持,但南北大族都不樂意,東晉政府差不多就是個大地主聯盟,大地主們都不樂意做的事,推行難度可想而知,當時在朝中當權的,多是北方士族,他們大多是僑民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所以,這個土斷,執行得很是陽奉陰違,士族豪強們不過做做樣子,各拿出數十數百人交差,算是給王室一個面子,彼此相安。

這次土斷浮皮潦草,執行得很不徹底。但總算給北伐擴充了一點家底。

另一方面,庾氏著手爭奪江州的控制權,江州是庾氏兄弟一直想得而未得的,得了江州,就可將荊、江連起來,做為北伐基地也好,做為庾氏勢力範圍也好,這兩州能統一號令,統籌調配,行動力會翻倍。

關於江州之爭,庾氏到底做了什麼,史載不詳,卻記載了一件疑點頗多的風波。342年春天的一天,豫州刺史庾懌派人給江州刺史王允之送了一壇酒,王允之不放心,喝之前先給狗喝,狗暴斃,這說明,酒有毒。王允之把這事密奏成帝,成帝大怒,說:「大舅(指庾亮)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耶?」庾懌聽到這話後,大懼,飲鴆自殺。

這個王允之是王導的侄子,也是琅琊王氏此時的頂樑柱,有人要毒死他,這是要徹底剷除王氏勢力的節奏,老太傅王導,於國有功,曾經的「王與馬,共天下」是多麼輝煌,如今他剛死不久,難道真就人走茶涼,卸磨殺驢,朝廷得給個說法。

而被指控的庾懌,是庾家老四,庾氏兄弟個個了得,久歷官場,能文能武。庾王相爭多年,地球人都知道,庾懌公然給政敵送毒酒,這個智商,顯然有硬傷。而且,以成帝可憐的威力,庾懌竟因他一句話,害怕到自殺,殊為難解。史書對此事記載太過簡略,其中曲折已隨歷史湮滅。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庾懌在這場鬥爭中死了,庾氏四兄弟只剩下兩兄弟,庾冰和庾翼,庾冰在朝,庾翼在地方。庾氏兄弟剛籌謀北伐,又折了四弟,他們兄弟向來友愛,二人實是傷心不已,北伐放緩了腳步。

這時,事情又意外地出現了轉機。

這一年,王導已死3年,王導之子王恬守喪期滿,可以出仕了,朝廷任命他做豫章(約相當於今江西吉安以北的地方)刺史,堂堂丞相之子,隻給了這麼個小官,王允之不服,上書說王恬是宰相之子,理應受到優待,不可出任遠郡,他呢,自請解除江州刺史的職務,請朝廷轉授王恬。這是給庾冰施壓呢,您不能這麼欺負我們王家!史書說庾冰看到上書後,很是慚愧。

但是他接下來的安排一點也看不出慚愧在哪裡,他呢,改任王恬為吳郡太守,而以王允之為衛將軍、會稽內史,這就是說,吳會地區我都給你王氏家族,這可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但是呢,江州你王允之要讓出來,有了江州,就可將荊、江連成一片,長江上遊都在掌握之中。王允之明白庾冰的意思,雖說吳會是好地方,得之,大惠,但是從權力角逐的角度講,王氏在東晉的軍政地位從此休矣,王允之十分不樂意,他以會稽的「會」字和自己的祖父王會同名,不去就任。

好,不去就不去吧,庾冰又給了他一個衛將軍的名號,讓他回建康保衛首都去,也就是說,不管去哪兒,總之,江州必須讓出來。王允之氣怒傷身,還未到任,就去世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