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快穿之我是俗人》第28章 七零知青(02)
「瓦片啊,能。只是你確定要全部換成瓦片。」肖會計多瞧了兩眼眼前的姑娘,是個大方的,也是個撒手的。手可一點都不緊。

「換,木樑要去哪兒買?」雲淼先搞定主要的材料,其餘的牆體加固,得自己讓建築機器人悄咪咪的來,只要不讓別人發現就成。明面上也不需要花錢。

「市裡啊,不過你不用擔心,大隊可以給你出證明,你自己去買就行。」

看到屋子,雲淼忽然想起在收購站看到的整體的舊玻璃窗,也有了主意。

肖會計帶著雲淼走到屋子的一側,「等你有錢了,可以搭兩間棚子,裝雜物。」

原來的棚子已經坍塌在原地。

三天的休息與適應,當下是八月。還不到生產大隊最忙的時候。

第二天,雲淼這邊就忙活了起來,託大隊長請的匠人。

拆木樑,拆屋頂,忙的熱火朝天。雲淼請來了大隊長的妻子來做飯,她一早天不亮借了大隊長家的籮筐去了城裡。

回來的也挺早,坐在拖拉機上,是運的木樑,身後還有一輛拖拉機,是運的瓦片。她的一擔籮筐中裝的是糧食,粗糧,還有一刀肉,一條魚,一些油鹽醬醋。

也有自己買的農具。

生產隊的木匠給她夜晚加班做傢具,炕櫃,衣櫃,炕桌,廚房兼客廳的中間屋子放置的大方桌,以及坐的椅子。

家裡多了十來口開口大的陶缸,是用來裝糧食的,上面用木板蓋著,再在木板上面壓著大塊石頭,老鼠也沒有法子進去。

中間屋子多了四口大水缸。

最近,雲淼已經開始上工,中午下工回來,莫青牛迎上前,對著雲淼說,「窗戶有人送來了。」

雲淼定睛一瞧,確實是送來了,是讓機器人扮做本地人送來的,用牛車送來的,用乾草層層包住,才能保住這些窗戶,不然從市裡出來的十裡路是大公路,還行。可從大公路分叉的另外十裡路,可是很難走的。

「行,下午裝上。不然家裡總覺得不安全。」雖然她還沒有住進來,可沒有窗戶看著也不是那麼回事。

「你去瞧瞧那兩間偏屋(搭棚子的地方蓋的兩間偏屋)。」對於眼前的女知青捨得買房子,還蓋房屋,本大隊的莫青牛是想不明白,最後總結的意思是:有錢燒的。

偏屋也蓋上了瓦片,雲淼走過去瞧了瞧,「看著就不錯。」她能說啥,反正最後自己是要加固的。無論牆體還是屋頂。

「明天老趙那邊的傢具與偏屋的木架子會放進來。」趙五是個木匠,他家裡的幾個兒子都是木匠,最近一直跟著他給雲淼做傢具,因為要的急,天天下工回來還要做到晚上很晚。

從到清江生產大隊已經半個月的時間,今天雲淼搬家。下工回來,一群知青直奔雲淼的家裡。早上早起已經搬完家,下工後,都過來幫忙溫鍋。

衛燕進來就給雲淼幫忙,「才十多天,你院子裡種的菜就已經冒了苗,真是不錯。」

前院後院一收拾出來,雲淼就給種上了該種的東西。後院的自留地是無法種糧食,雲淼也種上了不少的蔬菜。

一群城裡娃,從上工以來,被農活折磨的不輕。一個個的每天都蔫頭耷腦,唯獨今天的精神不錯。

「是呀,等到冬天就不用擔心沒菜吃。你們那邊的菜園出苗了沒有。」在雲淼的帶動下,知青院的院子也開墾出來菜園子,還在知青院邊上要來一塊自留地,是除雲淼以外六人的。

「出了點苗,雲淼你真是啥都懂?」衛燕很是好奇,看著雲淼有錢買房,蓋房。那家裡的條件應該是不錯的,怎麼還懂那麼些。

「嗨,你要是有個糟心的成長環境,也會懂很多,文的要學武的也要學,不然就要挨打或者挨餓挨凍。好在我有個好姐姐,一個好師父,不然我能不能活著長到現在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雲淼感嘆道,她的感嘆中也傳遞出來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

衛燕沒有再問,只是嘆息一聲: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兩間偏屋,一間是儲存糧食的,有一整面放著陶缸,巨大的陶缸,洗的乾乾淨淨,曬的乾乾的,上面用乾淨的木板與大塊石頭蓋的嚴實,當然現在沒有裝什麼糧食。

只是有備無患,一面則是全是結實的高大木架與碗櫃,另外一面也是木架,有木梯。這間偏屋進門左側還有一座有能安放兩口鐵鍋的土灶。背靠著帶窗戶的土牆,可以坐在這裡燒火,進門是右側,推開門,是用換下來的舊木樑打的高高的長長的案板。

土灶上用薄薄的石板代替瓷磚,鋪上了一層,這樣乾淨,土灶是雲淼設計的,在兩口鍋前面靠在燒火的灶口都裝有一個專門燒水的帶鐵蓋的燒水小鍋。

鍋的直徑只有一尺,但有一尺半深,日常的早上燒開水,燒洗臉水,可是很方便。

隔壁的偏屋也是最邊緣上的偏屋,是裝柴火的,能裝很多的柴火,足夠雲淼一個冬天燒,還綽綽有餘。偏屋後牆還有一道門,打開就是浴室,浴室隔壁就是旱廁。

但雲淼是花了心思建設的,一個蹲坑下面是斜坡,斜坡用磚頭與水泥做的長度有一米五,下面連接糞坑,廁所與浴室地面全用斷的磚頭與水泥抹了地面,與可以沖水衝到後面的大糞坑中。對於農村人來說,這樣的浴室與廁所講究的不得了。

三間正屋中間,那幾人前後轉悠一圈,然後走到中間屋坐下,幾人聊天。陳夢琪有嬌嬌氣,但人不壞,性子直,是個說話不過腦子的人。

她羨慕的說道,「若不是我膽子小,我也想買房自己住。」她下鄉父母給了她兩百多塊錢,父母還說了,缺錢給家裡寄信就是。

劉權聞言嘴角抽搐:有錢人的世界,我等小屁民真是搞不明白。

趙建設帶的錢也不少,但也不是很贊成自己買房一事。不過他沒有發言,只是打量著屋內的一切。

所有的牆都用白灰刷過,地面也抹了水泥。

地面是土地面,可乾乾淨淨。兩側的房間也收拾的整整齊齊,比他在京城的家裡都收拾的利落整齊。

如今吃的蔬菜全是雲淼找生產大隊的人換的,如今的蔬菜產量可沒有後世的高,但唯一好的就是蔬菜可以自己留種,不像是後世的種子自己留種倒是可以留。只是那些種子的各方面性能都太差,留種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口感也好。後世的唯一的好處就是產量,缺點是一大堆,口感也差,很多老人都說蔬菜沒有以前的味道。

雜交的蔬菜種子,好處有,可對於後世自種自吃的農民來說雜交的蔬菜種子缺點太多。

雲淼嘚嘚嘚的切菜,做了一個紅燒肉,肉是她天不亮去城裡買回來的。

來回幾個小時,她買回來三斤肉,兩斤排骨,還有帶回來一條魚,幾塊豆腐,以及一些小物件。

一會兒功夫,紅燒肉,魚燉豆腐,肉燉豆角,排骨燉冬瓜,以及幾個小菜,自己自製的酸豆角就著一些肉沫與碎青椒一起炒的。

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全部上桌,中間的餐廳兼客廳,一大桌子上擺滿了菜。

六人看著一桌子的好吃,就差流口水了,「愣著幹啥,吃啊。」雲淼端起碗,看著發愣的幾人,說道。

「吃吃吃,雲淼你做的菜我就只是聞聞味兒,就知道肯定好吃。那我不客氣了。」陳夢琪可不客氣,只是愣神那麼一瞬間,很快就拿起了筷子。

「之前怎麼不覺得你的手藝有這麼好。」嚴昊也好奇的問。

江彧跟看傻子一眼看著嚴昊,「之前雲淼那麼忙,就是做飯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我們連蔬菜都沒有,有好手藝也發揮不了。」

劉權不說話,手上的動作飛快。

其餘的幾人很快的都不說話了,一個勁的吃飯。

吃完,是陳夢琪與幾個沒做飯的收拾。這已經形成了自然反應,在知青院的時候,就是如此。做飯的人不收拾。

吃過晚飯,幾人在知青院與雲淼家前面的一條路來回的走著,散步消食。今晚都吃撐了,就是雲淼也吃撐了。

趙建設走著走著忽然問,「雲淼,你說我們這群人要怎麼才能把日子過好?」

「儘快學會做農活,適應農村的一切。我從明天開始,下工以後都要上山去撿柴火,為冬天的嚴寒做準備,你們也別閑著,讓一兩個人在家裡做飯,其餘的人還是多存儲一些乾柴,不然冬天有你們受的。」雲淼想借著上山撿柴火的機會,打打野食。

撿些蘑菇木耳曬乾儲存起來。

也能存些肉食,為以後吃肉找借口。

「嗯,那下工後,我們這邊四人與你一起上山。大家一起也好有個照應。」

「我沒有意見。」

雲淼需要與他們一起,她打獵也想讓人看到,有人證明。

七人足足散步了一個多小時才消停,肚子才微微舒服些。雲淼躺在新家的第一晚,居然有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穿越來的當日晚上,她就試過,這個世界無法修真。古武可以,倒也能行。

半個月的時間,雲淼已經開始修鍊古武。

雲淼確實有別的計劃,可剛來清江生產大隊,其餘幾位知青還沒有適應農村的生活,每日都有諸多的抱怨。她也沒有把自己的計劃說出來。

再次來到這樣的年代,雲淼依然有顆搞事業的心。只是她要先了解清江生產大隊,對清江周圍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根據當地的情況搞事業。搞事業也不能盲目的搞。

翌日一早,曙光微現。雲淼早早的起床,趁著時間還早,她背著背簍上山,挖野菜撿蘑菇,昨晚半夜下了半夜的夜雨,還是中雨。

雲淼手中還拎著一把柴刀,一路泥濘進山。

野菜沒有尋到幾株,但野生的蘑菇,卻采了不少。背簍裝滿,雲淼在山上找到不少動物的腳印。在動物腳印密集的地方,雲淼弄了一個大陷進,還做了標識。

看著離上工只有一個小時,雲淼背著蘑菇拎著一大捆木柴蹬蹬的下山。回到家裡洗漱,然後從空間拿出來一份早餐,快速的吃起來。皮蛋瘦肉粥,味道賊好。

上工的哨聲響起,雲淼拿著農具去到地裡做事。

知青院的陳夢琪與衛燕站在外面喊,「雲淼,快點。」

「哦,來了。」院牆也換成了土坯磚,還有一張結實的院門。外面看不到裡面,院牆有兩米高。

雲淼已經把蘑菇洗乾淨攤在竹篩上瀝乾,下面是墊的長板凳。

拎著農具,雲淼走了出去,順手關上了院門。

看著幾人說,「我早上天不亮就上山,采了不少的蘑菇還弄了很多的柴火,你們可要加油啊。」

她的話說的趙建設幾人有些緊迫感了,「我們今天下工就去上山打柴,你也太勤快了點吧。」

「不勤快沒法子,這裡的冬天十一月就開始了,一直到五月左右。半年的時間,需要的柴火多著呢。你們可別不重視,不然到時候就是你們幾個男知青全住在一間屋子,也只怕柴火不夠燒。」

趙建設走到了前面,遇到了親二大爺,親叔叔,爺奶已經不在世。他父親有五兄弟,兩個妹妹。在戰亂年代,親大爺與四叔,還有一個姑姑,都早早的死了。

如今剩下的最大的就是二大爺,五叔,老姑。趙建設的父親當兵的早,如今在京城定居。至於老姑,嫁到臨江市,姑父是工人,姑姑也在多年前剛結婚不久,就有了工作。雙職工,日子過得不錯。

家裡的二大爺與五叔,在十多年前因為二老相繼離世,已經分了家。

「二大爺,五叔.....」趙建設小跑了幾步,上前。

趙建設的二大爺與五叔,關切的問,「建設,還適應不?」

兩人對於下鄉回到老家的侄子還是很關心的,時不時的去知青院看望趙建設,或者是喊趙建設回家吃飯。

被當作孩子的趙建設,既覺得心底暖暖的又有些哭笑不得,「慢慢在適應中,您二位別擔心,我會儘快適應的。」

二大爺想到還有一個多月點的秋收,叮囑,「有啥不適應的跟我們說一聲,我讓滿屯給你換份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