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血鑄山河之兩宋》第五回 保國家何惜自身 好兒O理當奮起1
第一節

從宣和六年到宣和七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大金一直在秘密集結重兵並調往宋金邊境,到了宣和七年的下半年,金軍在邊境地帶的軍事調動更加頻繁,準備參與南侵的各族騎兵都已經基本到位。k章節請到)

此時,金兵開始搜刮壯丁、籌集糧草,甚至侵入了幽雲十六州的範圍進行掠奪,與金交界的各州府駐軍都與金人生了多次衝突。

邊境各州縣將金軍調動異常的情況都報到了燕京,新任燕山宣撫使蔡靖一邊要求常勝軍出動驅趕金人,一邊將現在的軍情匯總後飛報朝廷,請朝廷提高警覺,認真對待金兵集結的軍報。

金人已經在磨刀霍霍,準備殺大宋這頭已經養的肥到流油的大肥豬了,可大宋朝廷根本就沒有把金兵南不南下放在心上。

皇帝趙佶以為交出了張覺父子就萬事大吉,他現在正在享受著名妓李師師的風情和美貌,過著自己「趙公子」那快樂似神仙的好日子呢。

至於中樞的宰臣們,也隻知應和、奉承趙佶,甚至把皇帝成是「微服私訪民間冷暖」,哪還有那個心思去管金人的行動。

負責軍事的樞密院主官大都是文官,對報上來的軍情,可以說是有的看、沒的懂,從這些雜亂的情報中找出真正需要的內容,還真不是從來沒有過帶兵經驗的秀才們能夠勝任的。

就算有樞密院和兵部裡有明眼人看出了問題,可他們大都是普通文臣,無法進入中樞,連提醒朝廷注意的渠道都沒有,乾著急沒辦法!

而最應該對金人南下提高警惕、也就是手裏掌握著北方軍事大權的太尉童貫,現在卻正在耍小性子。

當年,宋太宗為收復幽雲十六州並提高士氣,下過一道旨意,大意是收回幽雲的功臣可封王。童貫自認為收復幽雲是他一手策劃,封王原是跑不掉了。

誰知,眾文臣大都認為武官封王有違朝廷歷來的規據,更何況童貫還是內監!若不是皇帝趙佶的恩寵,太監如何能帶領大軍?一個五體不全的太監封王?大宋可丟不起這個臉。

正好,收復的幽雲地區還不是全部,少了一個平州,文臣們就以此為由,將皇帝趙佶準備封賞的旨意給拖了下來。

皇帝趙佶見朝廷官員大多反對封童貫為王,也知道這事阻力太大,便好言安慰了童貫幾句,把此事就給放下了。

這下,滿心歡喜的童貫給兜頭潑了一頭一臉的涼水,氣的手腳冰涼。可他又不敢和皇帝趙佶理論,便撂了挑子,故意消極怠工。雖然人還在太原城督軍,但對下面上報的金軍可疑動向置若罔聞,根本不加理睬。

對北方軍事負有主管之責的童貫都是如此,更不要說下面的將領了。尤其是原遼朝剛剛投宋不久的兵將們,他們不是不明白金兵即將南下,而是隨他去!什麼加強戰備、整頓軍隊全都放在了腦後:朝廷都不管,我們管他們幹什麼?!搞不好把自己給搭了進去,不值得。

就在大宋上下把掌握自己命運的最後機會都徹底放棄的時候,一場毀天滅地的「風暴」已經來臨!虎視眈眈的大金終於開始了南下滅宋的行動,災難降臨到了無辜的大宋百姓頭上。

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太宗正式下旨,以宋人背盟、金人討伐不義的名義,大軍分兩路南下攻宋。

奉金主旨意,皇叔斜也(漢名完顏杲)出任兵馬大元帥,總領各軍,留在上京,協助金主掌控全局。

斡離不為東路軍元帥、兀朮為副元帥,統一指揮六萬東路軍,為主攻部隊。所有章節都是請到並在平州建樞密院,以劉彥宗主院事,且為漢軍都統,作為東路軍第二梯隊跟進作戰。進軍路線,是由平州進取燕山府,而後進攻汴京。

金主吳乞買親領大金禦林軍——龍翔軍隨斡離不、兀朮兄弟禦駕親征,為東路軍後備。

粘罕為西路軍元帥,統一指揮六萬西路軍,主要任務是牽製和接應。完顏希尹為右監軍兼先鋒經略使,指揮西路軍先遣縱隊。建樞密院於雲中,時立愛主院事。進軍路線是從雲中府進攻太原府。

兩路完成預定戰略計劃後,在黃河岸邊彙集,合力攻擊大宋都城——汴京。

此時,大宋在幽雲的兵力有二十五、六萬人,燕山府駐軍十一萬,這其中還包括了戰鬥力最強的郭藥師常勝軍一萬人。其它的十四萬人分在了四個城池中守衛。

但是,從燕山府到四鎮、再到黃河岸邊,廣大的平原上宋軍毫不設防,幾乎處處都有漏洞。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幽雲平原平整而廣闊,是金人騎兵馳騁的好地方。大宋沒有多少騎兵,更不要說是精銳,在這樣的平原地帶根本沒辦法與金人野戰,隻好守城了。可大宋這樣的守城法,以金人騎兵的快和迅猛,基本上可以很輕鬆的把幽雲給分割開來。

現在幽雲的官員中,童貫身為太尉,不僅是軍事主官,而且負責的就是北部邊境的防務。可他一聽到金兵南下,就嚇的逃回了汴京,丟掉了幽雲的軍事指揮權。

其他大宋派來的文官根本不懂軍事,只能依靠常勝軍郭藥師指揮整個幽雲戰事。但前面張覺的遭遇,早已讓本來只是因勢降宋的郭藥師寒了心,要他為大宋死戰,又怎麼可能?!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本一直認為幽雲之人不值得相信的皇帝趙佶,卻對郭藥師這個連漢人也不是的幽雲人「信任」的有些過度,在他已經明白表現出對大宋離心離德的情況下,只是設立了一個義勝軍牽製》

在金軍南下前,已經明知郭藥師不可靠的朝廷,不僅沒有撤掉郭藥師的職務,甚至都沒有派出得力的將領接管幽雲地區的指揮權。()

不出意料,斡離不東路大軍剛剛圍住燕山府,郭藥師便立刻綁了燕山宣撫使兼知府蔡靖、轉運使呂頤浩出降,燕山府陷落。

金人進城後,金主吳乞買就停留在這裏,並將它再次改回原名——燕京。

郭藥師的投降,不僅僅是出賣了燕山府和幽雲十六州,更主要的是,由於朝廷和原太尉童貫對他的過於信任,郭藥師對大宋邊防的軍事佈置十分熟悉和了解。

有了郭藥師的指引,金東路軍遂長驅直入,宋軍不戰而潰,一路之上基本沒有遇到任何象樣的抵抗,短短一月已經是兵臨黃河,直面大宋本土。

大宋在面臨戰爭的時候,居然如此的兒戲,連一個可靠的得力將領都沒有派出,這讓輕易攻下燕山府並兵臨黃河的斡離不兄弟實在是想不明白,但對金人卻是好事。

金人大軍南下討宋的消息一傳到汴京城,朝廷上下立刻亂作一團,有的建議皇帝南下避敵、有的建議遣使大金謝罪。但李綱等主戰派堅決反對朝廷南遷,要求派兵援救幽雲,至少要把金兵擋在黃河以北。

趙佶勉強接受了李綱等人的建議,下罪已詔,革除了多項弊政,並命令全軍軍隊勤王。

面對外敵膽小如鼠的皇帝趙佶卻絲毫沒有堅守汴京的決心,為了逃命,在幾位大臣的強烈要求下,趙佶被迫下旨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太子趙桓,也就是歷史上那位宋欽宗。然後,就攜帶著部分妃嬪和宗室逃離了汴京城。

本來,比自己父皇還要膽小、懦弱的趙桓也想逃跑,但被主戰的大臣們給攔住了。這也是,金兵還沒打到京城呢,皇帝倒是先跑路了,讓臣民們如何有信心守住自己的京師?

在主戰大臣和汴京城軍民們的堅決要求下,趙桓終於答應派禁軍前去幽雲增援,這就需要負責軍隊調動的樞密院準備相應的計劃,皇帝讓他們先拿出一個章程來,這可要了樞密院的命了!

本來,樞密院中以文官為主,精通軍事的就不多。原本還有一個可以諮詢的太尉童貫,可他臨陣脫逃,,導致幽雲宋軍大部潰散或是投降,心中也明白自己作為軍事主官,對如此不利的戰事只怕要擔上很大幹系,一急之下,已經重病在床,怕是沒多少日子可以活了。其他將領歷來被文官排斥,中樞之中居然沒一個懂軍事的武官,任一幫文人在那裏胡來。

結果,光製訂調動計劃、選擇合適的軍隊,樞密院就足足忙了個十多天。剛剛作出的計劃,就被負責軍隊的日常管理和訓練的兩司三衙給駁回來了,因為禁軍還分佈在各個軍營之中,到了現在都還沒能收攏,無兵可調!

這下,不只朝廷重臣,連稀裡糊塗的小皇帝趙桓也急了。

俗話說「八十萬禁軍」,國家養兵千日,就是用在這種外敵入侵的時刻,如何到了要用的時候,就無法調動了?

誰知,兩司三衙理由還很充分,一番話把君臣人等給堵的無話可說:因為缺少軍餉,前段時間大災之年軍隊裡收容的災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安置好,訓練就更加談不上。也因為亢兵太多,錢都花在養活人頭上了,軍備幾乎為零。

讓這些所謂的「禁軍」上戰場,還是和兇殘的大金騎兵對陣,一觸即潰還是好的呢,純粹是給人家送軍功去的。

就在大宋朝廷的爭吵中,金人東路軍已經打到了黃河岸邊,虎視大宋。

麻了爪的大宋君臣之下慌了神兒,為了振奮士氣、民心,膽小如鼠的趙桓在貶斥了蔡京等奸臣之後,勉強把一些軍隊調到了黃河渡口上。

經歷過大戰的宋將本就不多,而且大都畏敵如虎、逡巡不前,被朝廷申斥之後才領兵到了黃河岸邊。

為了撫慰將士,讓他們能夠真心的為保衛朝廷而戰,朝廷在諸多無正職的閑官中選擇了一批年青文官,派到守衛黃河沿線各個渡口的宋軍中宣撫,以促使將士們保家衛國。

虞允文也被挑中,和帶隊的左諫議大夫王衛、五位同僚一起,前往離汴京最近的孟津渡口勞軍。離京之前,虞允文將愛女水靈交給了清義道長,免得別人管不住她。

從汴京出的時候,大多數宣撫官員都是滿臉的愁容,現在戰況不明,但白癡也知道大宋面臨著危機。他們都是文官,手無縛雞之力,萬一黃河失守,只怕宣撫的官員都回不來了。

孟津渡口離汴京只有不足百裡,很快就能抵達。

同行的中書舍人劉文全很佩服虞允文的才華,出之後,他乾脆就跟在虞允文的身邊,一路討教。

哪想到,離孟津渡口還有三、四十裡的時候,大家已經看到不少士兵三五成群的散佈在路邊,有的手邊連武器都沒有。

吃驚的宣撫官員們停住了腳,左諫議大夫王衛命自己的從人上前詢問:「你們是哪裏的士兵?因何在此閑坐?」

「我們是侍衛馬軍都虞侯王權的部下,因為王將軍前幾天說要向朝廷請旨,自行離去。我們沒人指揮,又不願意就這樣散去,隻好在此地獃等。」一名士兵答道。

啊?!

前來勞軍的官員面面相覷、全部傻掉了,戰爭將至,主將卻跑了,這渡口還怎樣守?

幾名官員全聚到了一起,左諫議大夫王衛急的直搓手:「這便如何是好?萬一金人此時渡江,我等休矣!」

論壇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