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八零後的長恨歌之光陰的故事》第四十五章節:父親的往事(1)
1992年(立冬)

立冬之後天色早早就黑了下來……

臨近午夜的時候,楊家寨的一戶農家裏,一個五歲半的孩子在吃吃完飯前被罰跪在院落裡幾個小時未曾進食。

孩子痛苦的表情和瑟瑟發抖的身體已經不成支撐他自己那幼小的身軀,雙膝從疼痛到麻木已經到了極限失去知覺,小男孩兒倔強得並未屈服,一雙稚嫩的小手顫抖著吃苦撐著地面,牙關咬的彷彿要把牙齒崩碎……

小男孩兒一個人就這麼被拋棄在一個午夜荒涼幽暗的斷壁殘垣之中,他的家人此時正在屋內溫暖的被窩裏呼呼睡的香沉。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小男孩兒到底有多大的錯,竟遭到如此這般的體罰?

體罰他的不是別人,正是號稱是那個孩子的親生父親……

父親「楊海兵」1963年生在一個李姓家庭裡,身世頗為曲折,他出生地在內蒙,尚在繈褓中時被「軍屬」奶奶抱著跟隨部隊上的爺爺分配來到了內蒙古建設兵團。

爺爺弟兄兩人,大爺爺當時是部隊上的一名軍官幹部,後來隨著軍隊改組和我爺爺分配到了一個單位。

1966年2月,為了加強北部邊防,中共中央華北局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指示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負責籌建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

經中共中央批準,於1969年5月7日正式成立,同日,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建設兵團職工、幹部(包括300多名現役軍人)3000多人併入內蒙兵團。同年秋,通過接受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山東等省、市區及本區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的知識青年而迅速膨脹起來。

兵團編為6個師、41個團(其中6個工業團)。一師、二師、三師設在巴盟,四師、五師、六師設在錫林郭勒盟。1971年5月兵團發展到14.5萬人,其中現役軍人5600人,職工10.1萬人,家屬3.8萬人。知識青年7.6萬人,佔職工總數的75%。

196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

內蒙古直屬機關***思想大學校總校、分校及原內蒙古(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全部、華北農墾兵團大部一同併入新組建的生產建設兵團。

北京軍區從下屬各部隊抽調現役軍人組成各級領導班子,率領數千名複員、轉業軍人前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和錫林郭勒盟等地接管國營農場,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兵團規劃為6個師的建制,每個師轄10個團,每個團轄10個連隊。

1969年5月7日,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司令部設在呼和浩特市。當年,兵團組建了4個師,24個團,246個連隊,接收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包頭等城市上山下鄉知識青年5萬餘人,全兵團在職人員達7萬餘人。

1970年,又組建了2個師,15個團。按照原來的規劃,一、二、三師設在內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境內,四、五、六師設在內蒙古東部的錫林格勒盟境內;由於錫林格勒盟草原地區不適於發展農業和超量發展畜牧業,內蒙古兵團不得不將四師從錫林格勒盟遷到了巴彥淖爾盟,使「東三師、西四師」的格局變成了「東二師、西四師」的態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