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長篇南河》第三十章+6
曉宇和小寶到開荒地,從一塊地跳另一塊地,經過立本家的地頭。小寶想著死的小雞埋在那,不敢從那走。曉宇說,怕啥,膽小鬼兒,沒出息。小寶從地的另一邊走,說陷下去呢?萬一呢?曉宇也繞著走了,說:「就是活了能怎的,不還是一隻雞?」

他倆走在草裡,坑窪裡有水,有小蟲遊,硬殼帶翅的短距離飛。走草墩子,塔墩兒上的草是膨脹生長,因為水充足,通風暢,陽光普照。草墩子,不規則,不等距,行走不方便,得測量選擇跳躍。水窪,都不深,水很清。平靜的水像一張薄紙,未能飛的幼蟲一張一弓地前行。老單說,這樣的小生命隻存活幾天,它們很快長成,生子,就死去。

新開墾的四周溝,還沒有連起來,如果連起來了,上下貫穿,旱時給水,澇了可以排水。現在,水多了就多,少了就少了,就是疆域守護,是個護城河。這「河」裡,有蛤蟆,蛤蟆是這裡最大的動物。小蟲在水面一抓一抓的,沒有了悠閑,恐懼,躲避。地裡有會跳的,不大點兒的蟲也會跳。水裡除了蛤蟆好像沒有什麼能跳。老單說,動物離開大海,或進淡水,或上岸登陸;初期都是「臨時的」,洄遊的魚類就是遺留的固化;兩棲是留存,是固定了的一支。海中的獸類,是在陸地持久生存後的選擇,是往返的證明。隨著陸上生物的豐富,上演了分化、興亡、進化等大戲。水中推進的次要的鰭,成為陸上行走的腿腳,主力的尾成為配搭兒,甚至去掉,蝌蚪向蛤蟆的成長就是一幅生命的演變圖。

南邊,都沒有開墾,還保持原始風貌,塔頭下都有水,水是相通的,有小魚和小蝌蚪在遊動穿梭。跳上塔頭,邁上近的,走向裡邊,曉宇把瓶子放進水中,隨著水進來小魚,提起來,一瓶滿滿的水裡面盛著驚慌遊不出的小魚。把瓶子又放進水裡,不讓淹沒了瓶頸。外邊的魚來看瓶裡的,瓶裡的尾在擺,頭在尋,換著地方。

曉宇另一隻手用小網兜兒——用藥紗布做的,兜過去提上來,撈了兩個蹦跳翻卷著的小細魚。蝌蚪逃得利索,曉宇也不願要它們。

看水庫的,有個小板房,木板白灰色,一豎條一豎條,有一小窗,上掀的。旁邊有水池,連通水庫。水邊有花叢,房後邊是松樹林,樹枝尖的嫩綠變了新綠。抽水泵停臥在房前,大道那邊有小路通過來。小勤在房子裡,他家的親戚管那片兒。曉宇往那看,看小勤出來,後面跟著小民。小勤總來這躺著,把屋裡床鋪弄亂也不收拾;小民來躺,把床鋪弄亂了就生氣;生氣不能說,領他出來,到林子。「小民怎麼會跟他在一起呢?」曉宇心裡納悶兒劃魂兒。他走到小房子那,轉了一圈,往水裡踢了幾腳土。在一棵樹下,坐著。紙條上說,人的進化,主要是在延遲和延長反應,調整控制了反應。

大道連著大壩,通向大東邊。水庫附近是菜社,種些蔬菜。往大東邊都是連片的大田,靠天下雨,天旱年份打井灌溉,或者用水罐車運水澆地。

小江從地裡走來,他逮了一隻蛤蟆。小寶說:「放了它。」「為什麼?」「它吃螞蚱。」曉宇說蛤蟆埋汰,禍禍它幹嘛?「我不殺它,帶回家去養著。」「有癩,粘你手洗不掉。」小江放了蛤蟆,在草上擦手,又抓土揚出去,趕蛤蟆進水坑。「蛤蟆離水也能活。」曉宇說蛤蟆有兩套呼吸法。小江逮了一個螞蚱,拎著腿,「蛤蟆吃它?」曉宇說蛤蟆的舌頭比你的手都好使,——你沒洗臉啊?「洗了。」「洗了還有眼眵!」小江擼起褲管,露出了傷疤。曉宇看了看,問:「怎整的?」「讓馬車壓的。馬車從腿上壓過去,就這麼平著壓過去,拉了一車的東西。上面還有兩個人呢。我媽說,多虧地不平,要平這條腿就廢了。」「啥時的事兒呀?」「那時還沒上學呢。」

「你今天幹啥來了?」「跟我媽來幹活,她在地裡呢。」

紙條上記:本性,是反應習慣。

小江手裡揪了一根草,繫繩式玩,扎毛毛狗。小寶要玩,小江丟給他,自己去折幾個毛嗑葉子,回來鋪地上,躺下,一個毛嗑葉子蓋臉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