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開局一把加特林》第一百三十四章 聽懂掌聲
華雄慢條斯理地跟他們解釋起來。

「你們覺得,如果我不處罰荀彧的話,其他人就會有樣學樣。」

「你們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背叛我的人,我都能封侯,那忠誠我的人,將來得到的回報,又豈止是一個小小的爵位?」

「聽懂掌聲!」

眾人聽完以後,目瞪口呆。

是啊,荀彧背叛主公,都能獲得封侯。

咱們要是一直保持對主公的忠誠,那將來得到的好處,怎麼可能只是小小的爵位?

郭嘉率先反應過來,由衷地感嘆道,

「主公的眼界,果然非我們常人所能理解。奉孝佩服!」

「是啊,我們的胸懷,遠不及主公啊。」

其他幾人也是紛紛附和道。

華雄微微一笑,

「況且文若的能力,你們也都清楚,用王佐之才來形容,絲毫不過分。」

「如果我嚴厲處罰他,他日後又怎麼肯為我效力?」

「白白失去這樣一位人才,可以說是巨大的損失。」

「事情已經發生,就算再怎麼生氣,也於事無補。」

「與其這樣,倒不如寬待荀彧,這樣才能讓他死心塌地效忠我。」

華雄的一番話,瞬間讓在場眾人心悅誠服。

他們目光滿是敬佩。

主公果然還是主公啊,不管是眼界還是思想,都是我們拍馬也趕不上的。

……

以曹操的聰明才智,逃離洛陽城之前,想必已經做好萬全準備。

所以華雄並沒有特意派人捉拿他。

幾天后,他得到消息,曹操已經逃到南陽袁術那裡去了。

而荀彧私自方走曹操,華雄不懲反賞的事,也被朝廷一眾大臣所知曉。

朝會。

「曹操這人,咱們真看錯他了。」

楊瓚一臉不忿地道。

「是啊,沒想到他竟然背著咱們,偷偷溜走,著實可氣。」

黃琬咬牙切齒地說道。

他們推曹操為首,卻沒想到曹操竟然會見勢不妙,直接開溜。

「那華雄也是傻子,荀彧背叛他,他居然還封其為萬歲亭侯。」

「腦子被驢踢了。」

幾人小聲地議論著。

就在這時,華雄緩緩走入皇宮。

眾位大臣連忙朝他行禮。

華雄微微頷首,「諸位,朝會這就開始吧。」

忽然外面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緊接著荀彧走了進來。

他一出現,讓在場人皆是一愣。

啥情況?

華雄不是讓他在家好好休息的麽?

荀彧面色有些發白,他上前朝華雄拱手行禮。

「太師大人。」

華雄一臉關切,輕笑著道,

「文若啊,你這臉色有些不對。我不是讓你在家好生歇息幾日嘛。」

荀彧搖搖頭,態度堅決地道,

「文若違抗太師命令,私下放走曹孟德。」

「但太師卻不計前嫌,甚至對文若厚愛有加。」

「文若內心慚愧,幾日來都徹夜難眠。」

「故此文若便整理一份文書,還請太師過目。」

華雄接過來翻閱一番,隨後遞給其他大臣。

眾人看了這份文書之後,皆是吃了一驚。

因為這份文書,詳細地指出如今朝廷上下的弊端,以及該如何解決的辦法。

可以說是一份很好的改革文案!

「除此之外,文若還想向太師大人推薦幾位人才。」

「潁川荀攸、潁川陳群……」

從荀彧口中,說出一連串名字。

但他越說,旁邊大臣越是震驚。

我累個去,這他麽可是代表整個潁川的士族階級啊!

荀彧這麼做,就表明了他的態度。

他完全投靠了華雄!

李儒、賈詡、郭嘉他們,此刻是徹底服氣了。

只是沒去追究荀彧的責任,好好安撫他,就獲得他的效忠。

甚至還收穫了潁川世家的大部分人才!

這簡直是血賺啊!

而至於楊瓚、黃琬等人,此刻則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隻覺得臉被打得生疼。

他們剛才還在嘲諷華雄,說他腦子被驢踢了。

但現在看來,華雄沒有懲罰荀彧的舉動,簡直稱得上是明智之舉!

「荀彧,真是辛苦你了。」

華雄目光炯炯地看著荀彧,嘴角忍不住泛起笑意。

荀攸、陳群…這一連串名字,都是三國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才!

這一舉動,也正式宣告,荀彧徹底投靠了自己。

「為太師效力,又怎麼會辛苦?」

荀彧輕笑一聲。

此刻他放下了所有的包袱,隻覺得渾身輕鬆。

他前半生一直都在苦苦找尋一位明主。

但現在他才發現,這位明主就在自己身旁!

「叮,恭喜宿主收服荀彧,獲得威望值三千!」

華雄精神為之一振。

他出言勉勵荀彧一番,這才開始今天的朝會。

「太師,昨日接到情報,管亥率領青州黃巾軍餘孽,圍困北海。」

郭嘉把軍情司接到的情報,彙報給華雄。

華雄摸了摸下巴,看向其他大臣,

「針對這條消息,諸位大臣有什麼看法嗎?」

王允略一沉吟,搖頭道,

「北海地處偏遠,若是現在發兵去救,怕是來不及啊。」

「不錯。」

蔡邕也點頭附和道,

「況且最近袁紹又與公孫瓚,爭奪青州之地,貿然插手,怕是會引來他們猜忌。」

孔融此人剛正不阿,在朝廷上跟想要總攬朝政大權的董卓據理力爭。

董卓氣得是暴跳如雷,但又礙於孔融的名聲,以及其孔子後代的身份,不好殺他。

最後隻好把他發配到黃巾軍最猖狂的青州,擔任北海國相。

北海距離洛陽,路途遙遠。

青州又是黃巾軍大本營,黃巾勢力雄厚。

所以在場大臣,都不建議派兵前去救援。

華雄卻哈哈一笑,搖頭道,

「我的想法跟你們恰恰相反,北海之圍是必須要解的。」

眾人一愣。

華雄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孔融乃是孔大夫的後人,又是朝廷重臣。

而北海是大漢土地,豈有不派兵救援的道理?」

「如果不派兵救援的話,只會讓天下人寒心,這是其一。」

「其二,青州土地肥沃,又有大批黃巾流民。」

「如果能收復青州,那麼則極大能增強朝廷勢力。」

「連公孫瓚和袁紹都極為眼饞,互相爭奪,咱們更不能拱手讓人。」

「其三,青州臨近大海,如果能將其收復,則能大規模修建鹽場,緩解朝廷壓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