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34 豪言壯志
不過,朱棣還沒來得及過去東宮,就被朱元璋傳旨給叫了過去。於是,他隻好先把大妹的事情放一放,先緊著他爹再說。

沒有意外,朱元璋召見朱棣,還是詢問有關婚禮的事情。問得很仔細,不少地方,朱元璋直接提出,做得不夠。

末了,他還再三叮囑朱棣道:「你嶽父鎮守北疆,要防著韃虜南下。沒他在,朕不放心,因此,你小子必須做好了,不能虧待了你媳婦,聽明白了沒有?」

朱元璋這麼說,不是沒道理的。根據收到的消息,北元被趕跑之後,一直不甘心,蠢蠢欲動,試圖反撲。

在原本的歷史上,也多虧了徐達在鎮守,擊潰了北元的進攻。

朱棣被他老爹再三交代,也知道事情輕重,連忙表示,絕對會做好,讓嶽父滿意,讓父皇滿意。

等他出宮時,天色已經不早了,無奈之下,朱棣就隻好先回自個府去了。

朱元璋這邊,之所以這麼關心這個事情,並不只是因為徐達要鎮守北疆,而是還有其他說不出口的苦衷。

他是真正的窮人起家,一窮二白的那種,相對其他王朝的開創者來說,沒有族人幫忙,沒有家族財富為後盾。因此,在他的經歷中,他是非常重視血緣關係的。

一如其他人一樣,乾兒子收了一大堆,並且作為監視各地領軍將領的眼線派出去,對於有才能的,再加以重用。

可就算這樣,也並不夠的。

坐上了龍椅,跟著他打天下的兄弟,自然要共富貴,但是,這其中,又有一些講究。

爵位賞賜,朱元璋並不吝嗇,但是,他怕啊,他怕有的人不滿足他賞賜的爵位。

從開國以來,他發現有些情況,讓他有些擔心。

比如說,有的老兄弟,在打天下的時候,雖然是他的左膀右臂,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也會籠絡人心,經常施恩於眾多將領。

還有,讓他們舉薦人才的時候,經常舉薦自己的鄉黨。以至於朝堂的文官體系內,也有許多官員以那些老兄弟為首是瞻。

這些情況,特別是周圍有一堆文武聚集的老兄弟,讓朱元璋感覺有些不安,並且因此更加敏感了起來。

為此,他也尋思了破解之法,就是重開科舉。但是,科舉只是重開了幾年,就是各種弊端,以至於他不得不在前幾年又停掉了科舉,重新恢復了舉薦製。

如今的朝堂上,某些人的勢力很大,互相之間也在聯姻,讓他很是憂心。

虧了老鄉徐達是個忠厚人,如今以兒女親家再綁緊一些,對於局勢才能更有把握。回過頭來,給那老兄弟示好一下,再敲打一下,如此,他該是能明白他只能是什麼位置吧?

不過,這麼一來,只是有點讓大女兒受委屈了,要嫁給一個比自己大那麼多,還是結過婚的人。

朱元璋想到這裏,便問了下情況。知道朱鏡靜去東宮那邊,倒也沒多想,等忙完了老四的事情,再和她去談談吧。

……………………

次日,興奮中的朱鏡靜就帶著太子妃給她的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柳家村。

她不但帶來了不少泥瓦匠,木匠,而且連帶著建窯用的各種磚頭材料,也都拉來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絕對是南京城中勛貴,要不然,不可能在短短一天不到的時間,就湊齊這麼多人力物力。

想著要好好表現,張一凡也沒多話,給木匠交代了之後,就重點給泥瓦匠們講解他的水泥窯。

因為有不少問題要好解釋,畢竟這個水泥窯的設計,是這個時代所沒有的,甚至張一凡還考慮到了廢氣利用。不但有夾熱層減少熱能消耗,還利用廢氣可以加熱出熱水,給水泥工人一個洗熱水澡的地方,還是淋浴的那種。

所有的這些,對於這個時代的熟練工匠來說,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唯獨就是想不到,原來建窯還可以這麼建。

張一凡在講,一群泥瓦匠就圍著他聽,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就當場問下情況。也有張一凡說不清楚的地方,但是泥瓦匠們能知道這該怎麼做。總之,張一凡懂理論,泥瓦匠知道實際操作,他們湊在一起,倒也說得熱火朝天。

朱鏡靜一開始是在邊上聽得,後來她發現這些泥瓦匠因為她的存在,有些拘束,她怕影響張一凡建窯的事情,就帶著她侍女和侍衛去看鳥籠去了。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之後,柳家村裏那邊,有人來喊吃飯了。

這個時候,張一凡連比劃帶講的,甚至還在地上畫,總算是講得差不多了。

於是,先全都回村吃飯。

這時候,張一凡才發現,朱鏡靜不在身邊,他這水泥窯的事情交代了下去,心思就又活絡了。

幫他這麼大的忙,自己未來的丈人家,到底是哪家勛貴,總得要問清楚才行,有些事情,該面對的要面對,該準備的也要準備。

不過朱鏡靜不在身邊,他便問和他一起的泥瓦匠們道:「你們是哪個府上的?」

為首的泥瓦匠一聽,連忙回答道:「我們是鄭國公府上的。」

鄭國公?

張一凡想了下,好像想起來了。明初悍將常遇春死後,他的長子就受封鄭國公。那就難怪了,開國元勛中最有名的幾個人之一,那肯定可以在朱元璋面前說得上話的。

這泥瓦匠倒也沒有說謊,因為太子妃就來自鄭國公府,這次給出的人手,沒有以東宮的名義給,那樣會驚動太子朱標,而朱標的迂腐,顯然不適合參與到這個事情中。因此,太子妃就以娘家那邊的名義給了這些人力物力。

張一凡這邊一聽,很自然地就認為,原來靜靜是來自鄭國公府上。

於是,他在心中琢磨了起來。

常遇春有個女兒嫁給朱標,貴為太子妃,這個是比較有名的事情。但是問題是,常遇春還有另外的女兒麽?叫常靜靜?

想到這,張一凡不由得撓撓頭。說實話,他以前讀到朱標的事情時,有看過太子妃的一些記錄。可就算這樣,他也沒看到太子妃叫什麼。那就更不用說,常遇春另外女兒的事情能在歷史上留下幾筆了。是不是叫靜靜,真得是天知道了!

靜靜的大嫂,應該就是常遇春大兒子的老婆。他家的老爺,肯定不是常遇春,因為已經死了。那是常遇春的大兒子?這不是應該叫大哥麽?難道一家之主,就得是老爺來稱呼了?

感覺好像有點不對,但是張一凡又不敢肯定這感覺是靠譜不靠譜,因為,對於古代的細節實在了解不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