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59 朱元璋生氣了
前文說過,朱元璋是一窮二白起家,沒有族人相助。他要穩固皇權,就要有足夠可以信任的勢力。

為此,他給兒子許配各功臣的女兒,又準備把女兒嫁給功臣之子,以此鞏固他朱家的皇權。

但是,不管怎麼樣,他最為信任的,肯定不是姻親,而是他的子女,特別是他的兒子。

因此,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給他的兒子封王,並且給予兵權,鎮守重要地方,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他鞏固皇權最為看重的事情。

對於這麼做可能帶來的危害,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因此,他還特意在分封的時候,就對他的臣子公開說過。

藩王領兵,只要朝廷掌握了升遷之權,財政後勤之權,那就不可能翻出什麼風浪!

作為開國皇帝,太知道打仗的事情本質是什麼了!

朱元璋主要培養朱標在治國方面的能力,培養其他兒子在領軍方面的本事。就是他設計出來的,鞏固朱家皇權最為關鍵的一步。

結果倒好,他才分封了四個兒子為藩王,並且只是在中都鳳陽練兵,都還沒去就藩呢,這個葉伯巨就開始攻擊他的藩王制度了。

並且這個攻擊藩王制度,還不只是針對他的這些佈置指出有什麼缺陷,如何改進,而只是引用歷史上的一些事情侃侃而談,完全無視了朱元璋的制度設計。

葉伯巨的這份奏章,在朱元璋看來,就是針對他鞏固皇權的措施開炮,不是真有什麼好心,這就不是他能忍的了。

本來胡惟庸那邊擔任宰相之後,相權和皇權的衝突就越來越劇烈,這葉伯巨還帶頭開炮他忌諱的事情,那就絕對不能像其他奏章一樣留中不處置就會算了的。

朱元璋感受到來自文官方面的惡意之下,他當即勃然大怒,立刻以葉伯巨離間皇家父子感情為由,下旨地方押解平遙訓導葉伯巨到京。

他震怒未息呢,手下檢校又送來一個消息。

是韓國公府的檢校密探傳出的消息,說昨晚李佑和李存義父子拜訪了韓國公府,和李善長父子商議,說大公主有出牆之兆,拖下去怕婚事有變,李善長決定在燕王大婚之後朝賀之時向皇帝求婚,以其長子李琪迎娶大公主朱鏡靜。

如果這個事情在朱元璋看到葉伯巨奏章之前,和李家聯姻,本身就是在朱元璋的考慮之中,拉攏李善長,鞏固皇權需要。

可此時,朱元璋剛看完了葉伯巨的奏章,感受到文官方面對皇權的惡意,他的心態就不一樣了。

雖然朱元璋還不知道葉伯巨的背後,是否有指使之人,但是,皇權和相權的爭奪中,你李家反而去和胡惟庸聯姻,如今又想和他聯姻,兩頭討好?

別人噁心了一次朱元璋,此時的朱元璋,也不介意噁心一下李善長。

於是,他便叫過一個侍衛,吩咐道:「你記得在朝賀那一日,趕往那個柳家村,找到那個張一凡,以燕王的名義,給他提醒,說韓國公馬上準備提親,讓他也趕緊提親,晚了就別想當什麼駙馬了!」

隨後,他又傳旨叫去了太子朱標。

對於朱標,朱元璋是真得盡他最大能力來培養的。

針對這一大早的事情,朱元璋親自給朱標分析了情況,隨後也對朱標說道:「鏡靜的婚事,最終還是要許給李家的。各種道理,無需再解釋了吧?你是當大哥的,要開導好你大妹,不要再鬧出什麼麽蛾子了!」

朱標聽了,腦海中閃過昨天朱鏡靜的身影,感受到朱鏡靜的決心,猶豫片刻,他還是對朱元璋說道:「父皇,鏡靜她說那個人也是很有能耐的,能幫到父皇。而且,她非那人不嫁……」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朱元璋打斷了:「荒唐,一個鄉下小子,還只是一個毛頭小子,能有多大能耐?就算有點能耐,能有李家給我們的助力更大?你啊,身為太子,以後要執掌大明江山,一定要以江山為重,懂不懂?」

朱標聽了,又想起朱鏡靜的決然,他是看著朱鏡靜長大,知道她性格的,就怕她真得會做出傻事,想了下便又對朱元璋說道:「鏡靜說,那人的才華真得很好,她甚至都說出了可以比才招親,因為就算全天下的才子一起比試,肯定也是他勝出!」

聽到這話,朱元璋是又好氣又好笑,便教導朱標道:「她一門心思都在那小子身上,她的話你也能信?我見過的人多了去了,才那麼大的鄉下小子一個,回頭讓他來噁心李家,估計都戰戰兢兢,醜態百出了,還要天下才子比試勝出,怎麼可能?」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之後便斷然說道:「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了,你也可以讓鏡靜自己看著,看她喜歡的人,在大眾廣庭之下其實是個什麼樣的人,她也就死心了!」

小女孩麽,情人眼裏出西施,但是當她認識到自己的情郎其實並沒有平時在她面前表現得那樣,那火熱的心思便會熄滅了。

甚至在朱元璋看來,那小子敢不敢來都是一個問題!

朱標見他父皇心意已決,並且他其實也認可他父皇的說法,最終,他便沒有再表示反對,就這麼同意了。

隨後,他們便開始忙朱棣的大婚了。

親王婚禮,從迎親開始,持續幾日,最後是朝賀。

在這個過程中,都不用朱標去找朱鏡靜,朱鏡靜就和太子妃找他了。

於是,朱標便把父皇的決定告訴了朱鏡靜。最後,他安慰自己的大妹道:「你只是被男女之情迷暈了眼睛而已,身份出身相差這麼大,你們不合適的!」

朱鏡靜聽了,當然不同意,雖然父皇和太子大哥都不看好,但是,她還是堅決認為,張一凡肯定不是他們想得那樣的!

太子妃這邊,雖然是欣賞張一凡,但是,畢竟場面不一樣,不是在柳家村,而是在紫禁城,她不看好張一凡在皇帝面前的表現,更不用說,到時候可能還要面對大明開國第一個功臣!人家什麼世面沒見過?一個毛頭小子,還能壓過韓國公,讓父皇改主意?因此,她沉默了。

朝賀之日,轉瞬即到。文武百官,還有命婦,皆都入宮祝賀。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侍衛,也趕往了柳家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