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敕勒歌:兩魏英雄傳》第83章 河橋之戰(上)
538年,七月,洛陽。

從去年十月開始算,獨孤如願坐鎮洛陽已經將近十個月了,這段時間他修葺宮室,接納豪傑,撫慰百姓,各項工作完成得非常不錯。

在西魏陣營之中,獨孤如願基本上是僅次於宇文泰的存在,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出身和履歷,更是由於他曾經有過拋妻棄子單騎追隨元修西奔的光輝事跡,以及流亡南梁之後再次棄家遠投長安的忠義之舉。所以,雖然他資歷不如趙貴,戰功不如李弼,謀略不如於謹,但政治影響力卻要比這些人大得多。

從某種意義上說,獨孤如願就是忠於魏室的一面旗幟,他忠君愛國名聲已經天下皆知,成為很多人效法的榜樣,這也是他進入洛陽之後河南地區的將領們紛紛望風款附的主要原因。這些人大部分並沒有直接入關去見宇文泰,而是留在洛陽協助獨孤如願開展工作。

除了安置這些投奔過來的將領之外,獨孤如願還主動去招撫一些流散在各地的人才。洛陽被高歡荒廢之後,有不少忠於西魏的人才堅持不去鄴城,其中代表人物有原散騎常侍裴寬、原大司馬記室裴諏之、原鎮遠將軍柳虯等,獨孤如願把這些人都召到自己的府中任事。

如今獨孤如願的帳下已是人才濟濟,他也希望在各路力量的幫助下,做好洛陽的建設和防守工作,儘快恢復舊都往日的榮光,早日迎接皇帝還朝。

但遺憾的是,匡扶魏室只是獨孤如願的一廂情願,宇文泰可並沒有把洛陽以及整個河南地區當作戰略重點,他不僅配給獨孤如願的兵力非常有限,甚至後期在獨孤如願攻城略地之後也沒有及時幫助增兵協防。

東魏雖然在沙苑之戰中損失慘重,但畢竟家底厚實,很抗折騰,經過將近一年的休整之後,元氣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這回高歡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他沒有親自出馬,而是在晉陽坐鎮,把河南地區的指揮權委託給了大行台侯景。

東魏大軍在侯景的指揮下,在河南開啟了平推模式,一鼓作氣把前期投降西魏的河南諸州全都收了回來,獨孤如願兵力有限,抵擋不住侯景的進攻,只能一再收縮戰線,最後眼看著外圍州郡全部失守,洛陽又變成了一座孤城。

即使如此兇險的情況下,獨孤如願也沒有放棄洛陽的打算,他在全力組織防守的同時,一方面向宇文泰告急,請他立刻出兵增援,另一方面跟皇帝元寶炬聯繫,讓他抓緊時間過來祭祖,晚了可能就來不及了。

經過元寶炬的以死相逼,宇文泰終於決定親自領兵過來增援洛陽。

半個月前,侯景把東魏在河南的全部兵力集中起來,對洛陽發動了總攻。

獨孤如願的手下只有不到兩萬人,沒辦法防守整個洛陽城,所以他還是全軍退到洛陽西北角的金鏞城內,憑城固守,外面的洛陽主城只能先讓給侯景了。

侯景進入洛陽之後,把城裏城外獨孤如願剛剛修繕好的宮殿寺廟,以及百姓修建的房子一把火全部燒掉,膽敢投奔獨孤如願的士民官員也統統抓起來清算,之後揮軍包圍了金鏞城。

金鏞城雖小,但城牆寬厚,地勢險要,攻打起來非常困難,獨孤如願提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這裏率眾堅守,沒讓東魏部隊佔到任何便宜。

八月初三的時候,東魏已經圍攻金鏞城十幾天了,依舊沒有任何進展。看到獨孤如願這麼難搞定,侯景也很頭痛。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西邊又傳來了不好的消息,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帶領傾國之兵,正在趕過來支援洛陽的路上,聽說前鋒已經到了谷城縣附近。

谷城縣位於谷水以東,距離洛陽只有四五十裡的距離。

谷水是洛陽西邊的一條重要河流,也是洛水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河有兩條支流都叫做洛水,北面的洛水跟渭水合流之後,在潼關西側匯入黃河,渭洛之間就是高歡慘敗的沙苑;南面的洛水跟伊水合流之後,在鞏縣附近匯入黃河,伊洛交匯處以西就是北魏的首都洛陽。

洛陽號稱「四面環山,六水併流」,所謂六水,除了洛水和伊水之外,另外四條分別是澗水、瀍(chán)水、谷水和甘水。其中伊水和甘水在洛水以南,澗水、瀍水和谷水都在洛水以北,洛陽以西。而谷水和澗水後期合流,所以最終匯入洛河只有澗水和瀍水。當年元修逃出洛陽的時候,就是先在瀍水西岸臨時駐紮。

眼看著西魏大軍已經近在咫尺,侯景趕緊把將領們召集過來商討對策。

侯景本人的意見是以靜製動以逸待勞,就呆在洛陽附近等著宇文泰的部隊過來。反正咱們人多,只要陣地穩固士氣不出問題,正常打的話肯定不會吃虧。

侯景是高歡授權的河南地區總指揮,其他將領名義上都要受他節製,而且他的方案也很合理,所以大部分人,包括司徒高敖曹在內,都表示贊同。

但此時高歡過於縱容部下的後果又暴露出來了。大都督莫多婁貸文站出來表示不同意,他覺得侯景這個毛頭小夥子膽子太小,敵軍急於趕路,防守肯定不嚴密,現在最好的方案當然是搞偷襲乾他一下子,滅掉宇文泰的前鋒,這樣對方士氣受挫,後面的仗就好打了。

侯景堅決不同意,他心說大哥你也不想想對手是誰,宇文泰強就強在將領和士兵的戰鬥力上,咱們派的人少了根本打不過,派的人多了動靜又太大,與其搞這種沒把握的偷襲,不如呆在原地嚴陣以待,直接拚綜合實力。

但莫多婁貸文是跟隨高歡在信都起兵的老資格,廣阿之戰、韓陵之戰、平定爾朱兆的秀榮之戰等幾次重要戰役全部參與過,戰功卓著,心氣也很高。他完全不理侯景的命令,出帳之後點齊一千輕騎,離開大營就往西邊沖。

東魏陣營的組織紀律是很成問題的,高歡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人太寬厚,對於老戰友老同事過於縱容,導致莫多婁貸文這樣的人完全不把軍令放在眼裏。

我可是最初起兵的元老,高王都要顧及面子讓我三分,侯景是後來才投奔過來的,憑啥對我發號施令?再說了,侯景只是個小跛子而已,年紀沒我大,武力沒我強,有什麼資格指揮我?等我滅了宇文泰的前鋒,讓他見識一下什麼叫打仗。

莫多婁貸文不光自己出兵,還順便把好朋友可朱渾道元給叫上了。

可朱渾道元雖然覺得抗命不對,但他跟莫多婁貸文關係很好,擔心這個莽撞老哥一個人打仗會有閃失,所以隻好硬著頭皮跟著走。

莫多婁貸文和可朱渾道元率領輕騎一路向西,果然在孝水(谷水支流)邊上遇到了西魏的前鋒。

他倆的運氣實在太差,因為西魏的前鋒是李弼和達奚武。

達奚武是偵察兵出身,對情報工作從不含糊。莫多婁貸文和可朱渾道元的偷襲部隊還在路上的時候,就被達奚武派出去的斥候給發現了。

說好的偷襲變成了自投羅網。

收到情報之後,李弼和達奚武決定將計就計,吃掉這支敢來出擊的敵人。

李弼派一部分人去周邊的山上揚旗鼓噪,另一部分人的馬後拖著樹枝,在林中來回奔跑,折騰起漫天的塵土。

莫多婁貸文和可朱渾道元趕到附近的時候,天已經開始黑了,模糊之間他倆只看到前面的山上旌旗招展鼓號喧天,周邊又人喊馬嘶塵土飛揚,估摸著人數沒有十萬也有八萬。

莫多婁貸文尬了,我就是想撿個小便宜搞掉敵人的先鋒而已,怎麼撞上宇文泰的大部隊了?現在身邊統共才一千來人,這可怎打?

莫多婁貸文雖然武力很強,但並不傻,賠本的買賣肯定不會幹。算了不打了,撤吧。回去可能會很沒面子,跟保命比起來,面子問題就忽略了吧。

慌亂之中,莫多婁貸文勒住戰馬,抬手示意身後部隊別走了,全軍立刻向後轉撤退回營。

問題是他帶的可都是騎兵,剛剛又是全速前進的狀態,停下來都很困難,更別提向後轉了。後面的人沒想到前面的人突然不走了,來不及剎車,一時間後馬撞前馬,隊伍亂成一團。

就在莫多婁貸文和可朱渾道元拚命整頓隊伍秩序的時候,李弼和達奚武帶領西魏部隊突然殺了出來,東魏部隊倉促之間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很快就被全部擊潰,莫多婁貸文被當場斬殺,其餘的士兵全被俘虜,只有可朱渾道元跑得快,單人獨馬跑回大營向侯景認罪。

宇文泰得知李弼和達奚武幹掉了莫多婁貸文,也非常高興。莫多婁貸文在東魏官居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兼南道大都督,也是屬於級別非常高的將領,能搞定這樣一個重量級人物,看來運氣還是站在我這邊。他下令把莫多婁貸文的首級送回長安,抓獲的俘虜統統押送弘農。

首戰告捷,西魏部隊士氣高漲,宇文泰下令繼續東進。這次路上沒有遇到任何阻礙,西魏大軍順利度過瀍水,到達瀍西。

此處距離東魏的大營只有二三十裡,宇文泰見天色已晚,決定在這裏安營紮寨,休整隊伍,迎接即將到來的決戰時刻。

這時,皇帝元寶炬的祭祖隊伍也到了附近,他得知西魏大軍旗開得勝,不禁也欣喜異常,他連夜跑到宇文泰的軍中,重重表揚了各位將領,同時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一口氣滅掉東魏的部隊,再把洛陽奪回來。

有了皇帝的肯定,西魏將士們士氣更加爆棚,大家摩拳擦掌準備第二天跟東魏部隊好好打上一架。

宇文泰雖然對元寶炬這次一反常態主動顯示影響力的行為有些不滿,但畢竟這是激勵士氣的行為,也沒啥壞處,所以也沒多說什麼。

而侯景這邊則氣得要死,大戰在即,想辦法鼓舞部隊士氣還來不及呢,莫多婁貸文和可朱渾道元這倆哥們居然給我來了這一齣戲。莫多婁貸文本人違抗軍令死不足惜,但開門就打了個大敗仗,還折了這麼重要的一個高級將領,東魏將士的情緒肯定會受到嚴重影響,後面的仗恐怕不太好打了。

看來按原計劃在洛陽附近開戰的方案已經有風險了,因為背後的金鏞城裏還有個獨孤如願,如果他趁機跟城外的西魏部隊搞個內外夾擊,局勢可是大大的不妙。

侯景跟高敖曹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暫時放棄對金鏞城的包圍,重新選一個更有利的戰場,避免腹背受敵。

東魏大軍在侯景的指揮下,在夜幕的掩護下連夜離開洛陽,向北撤退到黃河岸邊。

結果就是八月四號凌晨,西魏部隊準備打仗的時候,發現洛陽城外已經沒人了。沒多久斥候回來彙報,說東魏部隊已經向北退到了黃河岸邊。

宇文泰沒搞懂侯景的意圖,他心想莫不是這個小子害怕了?看起來這是要從河橋繼續退到河北去的架勢。

如果真讓侯景的大軍退到黃河北岸,再據守河橋北口,或者一把火把河橋燒掉,那打起來就費勁了。我興師動眾跑這麼老遠,可不是光為了保住一個破敗的洛陽就晚了的,還是要趁機把東魏的有生力量再消滅一批才好。

前期連戰連勝,宇文泰此時心裏也有點兒飄了,他生怕侯景跑掉,於是親自帶著幾千輕騎開始追擊,同時命令大部隊儘快跟上。

但侯景撤軍只是表面上的示弱,他並沒有真的想撤退,而是鉚足了勁要跟宇文泰較一較高下。到達黃河南岸之後,侯景指揮大軍背靠河橋,面對邙山,擺出一座嚴整的陣型,靜候著宇文泰的到來。

而宇文泰並不知道這些,他率領輕騎繞過洛陽越過邙山,一路向北窮追不捨,距離侯景佈下的大陣也越來越近。

東西魏之間的第三場重要戰鬥,也稱為河橋之戰,即將正式拉開帷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