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52章 微服私訪
「想請武二郎號脈。」

虯髯客拱手。

懷玉看了他幾眼,「君有氣疾!」

虯髯客大為驚訝,他旁邊二人也是被驚到。

「武二郎並未號脈怎知我有氣疾?」

「醫者望聞問切,望聞也是診斷之法,我斷你有氣疾,之前一直有用藥,如今雖有緩解,表面癥狀沒有了,但仍腎陰不足,不出三月當複發氣疾。」

此話一出,虯髯客不由的拱手,佩服的道:「先生所言正是,我這氣疾由來已久,發作起來十分難受,雖然也一直尋醫問葯,可每次用藥好轉後不出三月,總是又會複發,如此反反覆復,尤其是冬春季節。」

「皆因氣疾難治根,再加上你腎陰不足,才容易反反覆復。」懷玉說著,開始給他號脈,一邊詢問一下情況。

「你這個情況,我估計是家族遺傳,你祖上當也有這氣疾,」

虯髯客越發佩服,剛才這武二郎並沒詢問他家人氣疾問題,現在卻能準確說出他家族有氣疾。

「那我這氣疾該如何治?」

「沒的治。」

「啊?」

三人都愣住,沒的治?

「這家族遺傳氣疾,是難以根除的,只能盡量控制。」

「那該用何方?」

懷玉直言:「其實氣疾也分很多類型,不同情況不同治法,當然除了用藥,還需要注意飲食和環境,這些也是對氣疾影響極大的,比如陰暗、潮濕和通風不良的地方,最容易引起發作,而有的對花粉、草粉也是會引起發作的。

有些則吃魚蝦、蛋奶這些也會引起氣疾發作。甚至諸如鴿子、松香、麵粉等也會引發。

煙霧、冬春的冷空氣吸入,也有可能引發。

誘發氣疾的因素有很多,要一一排查,你現在還年輕,身體比較強壯,只要防範的好,若發作用藥及時,也是不用太過擔心的,但如果現在不好好控制,那到年老之時,就會更加嚴重。」

虯髯客對這個年輕的武二郎已經十分佩服了,本來還想著考量考量,不料一上來就被震住了。

「還請先生指點一二。」

「你現在是氣疾緩解期,先給你開一味丹藥補補腎氣。另外,最好換個敞亮通風的住處,乾淨衛生,少接觸雞、鴿子,以及花粉等,先不要吃魚蝦蛋奶,可以回頭慢慢試,比如先試試蝦,吃過後看反應,如果食用幾天后都沒事,那說明這東西可以吃,如果發現會有反應的食物,以後就盡量不要吃了······」

懷玉給他開了個六味地黃丸。

「這六味地黃丸,先補補腎陰虧損。」

龍睛鳳目的那老頭問:「敢問這藥方用哪幾味葯?」

「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此六葯,方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賢,填精益髓,為君葯。山萸肉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精,共為臣葯,三葯相配,滋養肝脾腎,是為三補·····」

懷玉簡單的說明。

「此葯,給你做成水蜜丸,一次三十粒,一天兩次,一瓶吃六天,一月一療程,用五瓶。」

「你這氣疾,最主要的還是多注意防護,不要飲酒,也不要晚睡,盡量在空氣清新通風良好的地方居住生活,更要保持愉悅心情,避免焦慮情緒,飲食上要盡量吃的清淡,柔軟易消化食物,少吃油膩的。

如果出現乾咳、喘息,甚至呼吸急促、困難等癥狀,也要及時的醫治用藥。」

虯髯客點頭,「那萬一發作,又需要用什麼葯呢?」

「你現在用的是什麼方?」

「小青龍湯用過,大青龍湯也用過,還用過麻黃湯,麻杏石甘湯等。」

「這些都是漢代名方,都是對氣疾癥狀的。

開方下藥,得針對氣疾發作後的不同癥狀,也要根據氣疾急緩不同用藥,我這有些治氣疾之方,但你現在沒發作,我也不能亂開,下次你若氣疾發作,到時可按具體情況再針對開方用藥。」

「可以請問是何方子嗎?」

「有人蔘蛤蚧散,以人蔘蛤蚧補腎納氣定喘急,佐以杏仁、貝母化痰止咳,又以知母、桑白皮清瀉肺熱,但此方不宜用於外感引起的咳喘。

還有主用於寒喘的冷哮丸,主要是溫肺散寒,此方不可久用,免傷正氣,體虛、熱哮者也不可用。

·······」

沒癥狀不開方,這種態度反而讓幾人都很滿意,有些民間大夫,有人問診哪還會不開方,開方賣葯便能得利。

辮髮胖子和龍睛老頭也都請懷玉幫忙號脈。

「你有消渴症,你這癥狀,尿如糖一般甜。」

此話一出,胖子震驚,他從沒想到過,有人會說尿是甜的,誰去嘗這玩意啊。

「真的?」

「你現在是不是有三多一少癥狀?多飲多食多尿,體重卻在減少。」

「確實,可是除此外也沒什麼不適。」

「你這情況已經挺嚴重了,若是再不加以控制,就難了,你現在是不是容易疲勞、乏力,甚至若有些小傷,還不易癒合?」

「那我要吃什麼葯?」

「你這病說到底就是因為進食過多運動過少導致,當然也有可能你家族本就有這種疾病,所以你就更容易引發。

這病現在看似沒什麼嚴重,但卻也是不治之症,需要多檢查、多運動、多自學、少貪食。

這病最嚴重的是會引發其它慢性併發症,嚴重者會導致爛足爛眼爛腎,你現在是不是已經開始感覺自己在榻上有些大不如從前呢?若是不加以控制,以後你就只能望著美人空流淚。」

一聽這話,胖子受不了了,他這麼年輕,那麼多姬妾。

龍眼老頭身體也很虛,主要是腰肌勞損,還有點頸椎病,腎也有點虛。

懷玉給老頭開了個五子守仙丹,胖子開了個龜鹿二仙丹,加上虯髯客的六味地黃丹,三人一起拿著補腎丹方,有些哭笑不得。

「這個葯我們千金堂可以給你們配製成水蜜丸,便於服於,每人先吃一個月。」

懷玉又另給胖子開了降糖葯,「這是引龍湯,以玄參肉桂為主,水煎服,每日一劑,適用於你這種陰陽兩虛型消渴症。」

三人高高興興來,誰也沒料到最後都給開了藥方。

「武先生,我這還有一事相求。」卷鬚男子這個時候恭敬了幾分,「其實我乃東宮太子葯藏郎長孫濟安,在東宮掌和劑醫藥,這兩位乃是葯藏局掌固,掌東宮葯倉。」

「最近突厥進犯,邊疆戰事激烈,將於傷亡,醫藥極缺,尤其是金瘡葯,聽聞先生的金瘡葯十分了得,但就是比較昂貴,不知道先生有沒有用普通便宜藥材製成的金瘡葯呢,若是能夠大量用於軍伍,就太好了,······」

懷玉現次打量了他們一眼。

東宮葯藏郎,這好像是正六品上的官職,就差一步能入五品穿緋袍。藥局藏是東宮門下坊的機構,仿殿中省尚藥局,是專門負責太子和東宮醫藥的機構。

若是尋常時,這也不是什麼重要機構重要官職,頂多是個侍從官,但是如今的太子那可是李世民,那這個東宮六品就不一般,還姓長孫,極大可能是太子妃娘家人,畢竟這三十不到的東宮從六品。

懷玉也客氣了幾分,「止血收痛、解毒除瘡的葯有很多,不過如果要用於軍中,既要成本低,還要尋常易見好獲取,能夠大量製造,卻也是不多的。這止血藥材,不論是王不留行還是蒲黃、三七、大薊、桑白皮等,也都並不便宜。」

說白了,古代任何時候藥材和成藥都不便宜,尤其是剛經歷改朝換代的唐初。唐軍規定,禁軍由殿中省尚藥局派醫,而衛府軍由太常寺太醫署派醫。

出征打仗,每五百人以上,派醫一人,五千人以上,給兩人,自此以上,五千人加一人。醫官數量極其有限,五千軍隊派醫官一人,一萬人兩個醫官,一萬五千人,也才三個。

每營雖還會派一個軍官兼任檢校病兒官,再派一些傔人照顧傷員,這打仗的時候死起人來成百上千,可以想像那些傷兵能有多少醫療資源。

傷兵難得救治,死亡殘疾率居高不下,這都是一直以來軍中的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可就算是長安城的太醫署,這個負責全國醫政和醫學教育的機構,還擔負京師長安官員醫療,其醫師也不過二十人,醫工一百,醫學生四十人而已。

沒有野戰醫院,也沒有醫護隊。

古羅馬一個軍團,也只有一個醫生。不過到此時,西方的拜佔庭帝國,已經規定每營都須有八到十位醫護兵組成專門的醫療隊,其中還有一名外科和一名內科醫生。

不過許多蠻族建立的國家,他們的軍隊就野蠻的多,軍中的醫生,多是由理髮師兼任的,反正都是拿著刀子剪刀一通亂剪。

理髮剃鬚放血,起箭頭止血截肢,都是他們的日常。

唐軍好歹五百人以上就給一個軍醫,每個營還會有一個檢校病兒官,又會有一定數量的傔從,病兒官每日巡營,醫官也會每天診療給葯,傔從護理,就是這個藥方面嚴重不足,甚至許多戰場通用的藥方,都並不太高明。

比如有個出箭頭方,蜣螂自死者一枚,土狗子三枚,婦人發灰少許,將蜣螂去殼,取其白肉,與二味同研如泥,用生油塗中箭處,俟肉做癢,以兩手蹙之,其箭自出。

又比如把亂髮燒成灰,吹進鼻子裏,認為能止血。

又如尿桶內的沉積物稱為人中白,刮下來吃了,說可以治諸竅出血、口舌生瘡。

把用過的廁籌拿去熏蒸,人坐其上,說能治霍亂甚至是難產。

穿過的褲襠,洗下的水可以治箭傷,而如果燒成灰吞服可以治勞累過度。綁豬繩可以治受驚,發歇不定。

銅粉摻酒,說喝了治斷腿。

還有把人的糞便裝進一個罐子裏,然後封口儲存。等若乾年後,糞便化成了顏色漆黑,味道奇苦奇臭的濃汁後,就成了能包治百病的「黃龍湯」了。據說北齊權臣和士開得了傷寒,就是吃這黃龍湯好的。

再比如對許多傷口,都是直接拿烙鐵燙,拿沸油燙,以此來消毒殺菌,可事實上這種辦法效果並不太好。還有說被打後有內傷,尿桶裡埋頭喝尿可治內傷。

當過於缺醫少葯時,各種各樣的偏方秘方就會層出不窮,甚至讓人匪夷所思。

軍中缺醫少葯,大量傷兵死於傷口感染,甚至許多本來傷不重的兵最後被迫截肢。

同時軍中還容易發生瘟疫,以及水土不服導致的痢疾,還有瘧疾等。軍中最需要的就是止血藥,還有就是防感染的葯,通常稱癰瘡,然後就是骨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