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瞬間1》變與不變
在家養花,花是養花人的夥伴,是養花人的弟子。年年看它,年年有如故人,重溫時光。人都變了,走了,花從不離開「故裡」。

今日世界,房子經常搬遷拆遷,人少了故土的那份情感。

老家,是個有溫度的詞。

老宅在,意蘊不同。那裏,地有不平,坑窪都親切萬分,像情感的樂譜。如果人有認識的雞鴨鵝、貓、狗還在,一下就去除了千山萬水的距離,心都化了。雞在叫,鴨鵝抻脖,貼蹭腿,「還吃過你們的蛋呢!」臉熱呀。時間飛逝,搖尾巴的狗也換了,「這是它的崽兒。」呲牙呢,還好,還親;另養的,得慢慢再處,生疏難免。狗是家養動物中,最通人情的,如果與人共同生活,是家的真正成員;一起生活十多年,然後,有生死之別,那是捨棄、告別的傷感。

有部電視劇,寫到女主角的人生低谷——從大都市回到家鄉小鎮,理髮店是最有味道的一段。故鄉是變得不多的地方。不變,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但情感是依戀的,那理髮小屋,有熟悉的物、親近的人,不變,是珍藏內心的柔軟,是人的東西。理髮店的老人,感動人,不是戲份,而是哲學的溫情。如果沒有這樣的地方,哪還有根呢,愁呢。

現實世界的老人,孤獨的,願去哪呢?理髮,不長的時間去理一次。為了去說話,不去大店,去小店,那裏不貴,人多和氣,人熟親切。「年輕了。」理髮了,心也年輕一次。

親切啊,看對面窗口,那一家在吃飯,不拉窗簾啊,對,多年了,那家有這個習慣。鄰居呀,這是相鄰的意義。不看別的,看的溫暖,人間煙火。很久不見那裏燈光,是多麼……為他們擔心……悲傷。

生活的空間,老樹是最好的景。一年四季裡有榮有枯,人有記憶,人有比較,變化中期待美好的再現。年年讓人心思穩定,讓人覺得在的真實,體味生的含義。

掛的畫,比藏的畫有意義。它不是因為有價值,而是人有了對應的生活含義。每天都看到它。隔了多久,再看它,它可能褪色,但在人頭腦裡是不變的。那是家的一部分。像媽媽的照片一樣,人沒有離去。

我們常去看奇景,也不妨故地重遊。尋訪老友,一晤值千金。重拾起,又放下,不僅僅是回憶。

不要總是開發建設新的房子新的街區了。現有的,要珍視。不僅僅是物質的節約保護,更是情感的環保。老的居民區不僅僅是電梯的安裝,與生活質量相關的民生福祉都可以納入。居民個人與財政按不同情況不同比例出資規劃完善,實用,美觀,宜居,人愛生活,愛家鄉,愛人生!

希望老鄰居不散,熟人在一起,希望故人常見,希望兒女常常回家,有共同的凝聚,那是不變中的至情。

環境不應是金錢的變換。

朱自清筆下曲曲折折荷塘路,那「渴睡人的眼」的路燈,是人不平靜中不變的慰藉。白天是大夥的,夜晚是自己的。

過去家都有院兒,現在有陽台,留著,別封上,那是院兒。將來的建築,應該擴大院子,高建築要有大陽台,可連通的,隔而不斷……

屋中老物件可以收起,比如枱燈,地燈。隔一段,再用,那更耐看。

吃的呢,有各種口味,一定常吃「家常菜」,包括媽媽做過的東西。

人不在了那沒辦法,人在還是老伴好——沒有感情的就不談了——感情知根知底的好。歲月變了,人未變。人心是難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