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給漢武帝直播世界地圖》第42章 視頻:呂後執政
服毒史!

劉徹愕視著這三個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他整個人好像被劈成了兩半,一半極為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吃了什麼丹藥而死,另一半又瘋狂的想要拒絕,畢竟,天音拿帝王死亡之因取樂,更證明了後世家天下己亡,而家天下消失,此人必定會對帝王沒什麼尊敬,那這個盤點……

要真出現,自己肯定跑不了不說,底褲都能被扒出來!

而除了這點,更絕的是,他被扒的底褲,全大漢百姓都能看到!

想到這裡,劉徹忍不住在心底瘋狂搖頭,身為帝王,他真不想把臉丟到全大漢百姓面前!

但在內心瘋狂拒絕下,想知道死因的念頭,又反覆出來搏鬥著。

畢竟,要是知道自己吃了什麼丹藥才死,那朕不吃,或者換另一種更有效的丹藥,豈不是會活得更久?

長壽唉!這長壽和臉,實在是太難選了!

不過,劉徹很快悲傷的想起,他根本控制不了天幕播放什麼內容,無論是要臉還是要長壽,都由不得他選。

瞬間,所有的情緒都化作了:

艸,(各種髒話)

在劉徹各種問候天音的時候,天上的天幕,又切換了。

這是一處野地,將士們披甲執銳,矗立在外圍,數百個百姓打扮的人在喝酒吃肉,載歌載舞,而在這群人之上,還有一個身穿華服的老人,同樣加入了這熱鬧,他敲擊瓦缶,唱起了豪氣萬丈的歌曲: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一九五年,身受箭傷的劉邦,自覺命不多矣,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大擺宴席,與民同樂,與此宴會上,他創下了後世有名的《大風歌》】

劉邦,宮內

坐在地上,同樣是酒喝正酣的劉邦,靜靜的聽完了這首悲歌。

是的,這是一首悲歌。

作為作詞者,劉邦幾乎是瞬間就理解了自己當時的心境。

前兩句,一句說的是天下局勢,一句說的是他人生,而最後那句,則是對漢家天下的擔憂,太子年幼且文弱,如何有新的,如韓信、彭越這樣的猛將,為他鎮守四方呢?

聽著大風歌,劉邦眼中浮現了疑慮。

難道,在這個時候,我還沒有想到解決辦法嗎?那,最後那一刻,我又為何那般灑脫赴死呢?

【六十一歲的劉邦,走了。

他前半生庸碌,後半生風雲四起,建國之初打天下,建國之後安天下,幾乎一刻未曾停歇,甚至臨死之前,還要與天下人共約:「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的白馬之盟。

好了,他終於安排好了一切,是該在地下長眠,好好休息了。】

「白馬之盟?!」

剛剛還在憂愁的劉邦怔了一下,緊接著,他瞬間高興起來,眼神閃爍著,整個人都開始神采飛揚。

這主意好啊,現在就可以用上,可保劉家天下不絕啊!

跨越千年,劉邦第一次發現,自己抄自己未來的作業,真叫一個爽!

【他走後,呂後接過了平穩天下的重任,中有波折,卻仍讓漢家天下傳遞了下去。

在他走後的第六十六年,他的曾孫漢武帝,發動了針對匈奴的戰爭,徹底將匈奴打滅,一雪白登之恥,其勇武,讓整個民族自此之後,都以漢人自稱。

而他建立的王朝,從西漢開始,延續了東漢,蜀漢,一共是四百六十五年。甚至在往後,仍出現了以漢為國號的朝代。

兩千年的封建帝製中,再沒有比這更長的朝代了。】

從憂心自己的王朝,是否會如秦那般二世而亡,到知道自己的國祚能延續四百餘年,劉邦的心情無疑是極為高興的,他甚至拿著竹枝敲擊起面前的酒罈,邊敲邊大笑道:

「好啊!這可當真是太好了!」

后宮,呂雉卻不知道為何有些憂愁,她聽著『波折』一詞,總覺得有些不太妙。

武帝,未央宮

聽到這裡,劉徹放下了對自己壽命和臉面的所想,而是極為認真的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拱手深深拜了下去。

「高祖大才!」

若無高祖滅秦除楚,安天下,立白馬之盟,今日他劉徹,又有何資格站在這裡呢?

此拜,理所應當!

而他身後的大臣們,同樣是正襟而拜。

從祖至今,他們都是食漢祿,依漢為官為侯,而這一切的由來,都源於高祖穩定天下,若不然,現在又是戰國那般天下紛爭的亂世,甚至加上虎視眈眈的鄰居,說不定,真出個中原易主,蠻夷當道,那才真是蒙羞啊!

而一些陰暗的角落裡,一些人聽著天幕,竊竊私語。

「天命在劉。」

「臣劉室王朝,為順應天命。」

「四百年國運,不可逆啊,唉……」

【好啦,讓我們進入最後一個主題。】

劉邦,宮中

在天幕結束這最後的陳詞前,終於想通了的蕭何面容越發嚴肅。

以現在的局勢,英布不可能謀反,若英布謀反,代表著韓信,彭越,都有可能出了問題,不然,為何陛下會如此高齡,拖著老軀再次上陣?

蕭何心中擔憂,他開口問道:「陛下,若英布再反,您是否……」

是否還踏上這場死路?

被問的劉邦,聽懂了蕭何的未盡之意,他舉起來酒壺,仰頭又猛的灌了一口酒,臉上雖泛起了幾分醉態,眼中卻還帶著幾分清醒,他毫不猶豫的答道:

「去!」

這天下即將安定,朕的江山終將穩固,劉氏子孫,也不會像秦那樣,盡皆屠戮,為了達成這點,死又何懼!

劉邦半眯著眼,拿著竹枝敲擊著酒甕口,為那三句歌詞,又補上了一句:

「得白馬盟兮……佑安長……」

希望這白馬之盟,能保佑我大漢,國祚綿長啊。

天幕,緩緩地講起了呂雉。

【呂雉的政治人生,起步於她脫離西楚人質,重歸漢國。

在劉邦在的這段時間,她的所作所為,到底是出於自身,還是劉邦的指使,很難得知。

對於這一部分的事跡,就先略過,隻說她做為呂後的時期所做的功績吧。】

聽到這裡,劉邦有些沉默,他稍做思索,也覺著天幕不說更好。

畢竟,夫妻一體,誰能保證呂雉的所作所為,真的不是自己指使?若是說出來什麼事情被局中人提前得知,誰知道後續會生出什麼變故。

后宮,呂雉凝視著天幕,目光越發的幽深起來。

誰不會對自己的未來感興趣呢?

【劉邦建立漢國之後,戰爭並未停歇,大漢真正的休養生息,是從呂後開始。

她治理國家,廢除了三族罪、妖言令,底層無辜百姓,不再因一人犯罪,三族遭殃,也不會因為議論朝堂被處罰,而後,又廢除了挾書律,使得民間重新可以藏書。

經濟上,呂後放寬了對商賈的限制,兩度實行貨幣改革,用來促進經濟發展。

在保證百姓上,呂後不僅堅持十五稅一的政策,還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土地的私有制度,從軍功授田改為了國家分田,在當時幾乎做到了『耕者有其田』。

這些政績,無疑讓百姓得到了很好的休養

生息,古代的執政家中,她完全可以排外前列。】

劉邦,宮中

哪怕是心裡有準備,劉邦仍有著驚訝呂雉能做到這樣的地步,這些政令,受益者不僅是百姓,還能穩固漢家天下,想到這裡,劉邦不由得得意起來:

「乃公的眼光,還是很不錯嘛!」

就是劉邦感覺情況還是有些不對,為什麼天幕隻說呂雉,不說劉盈做了什麼?

劉邦想著劉盈文弱的性格,頓時頭大起來,腦海中升起個糟糕的念頭:

他不會大了還沒立起來,還被呂雉拿權,拿到死吧?!

后宮,呂後看著天幕,心裡有些忐忑,她有些不敢置信,在心底問著自己:

這是我做到的嗎?我和兒子真熬過了他廢立太子,也沒有死於戚夫人手下?

這一問,讓呂雉的眼神越發的堅定起來。

看,這就是掌握自己命運的好處,不僅不會死亡,還能夠做下這樣的功績!

武帝,未央宮

剛剛拜立過高祖的劉徹和大臣們互相大眼瞪小眼,實在是尷尬。

天幕能說呂後的功績,可他們怎麼說?難道要承認呂後功績優越,為大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那這樣說來,誅呂算什麼?在這件事上的殺呂的大臣們算什麼?得兄之位的文帝一脈又算什麼?

當年的事情,真不能說,更不能拿出來討論。

可天幕這一主題就是說的呂後,百分之百逃不掉會說諸呂之亂的事情,這種內容,都不想聽,又都走不掉,實在是尷尬。

好在,張湯出來解決了問題,他朗聲道:

「陛下,天幕說,我大漢歷經西漢,東漢,蜀漢,並無南北朝之說,這五胡之亂,定和我大漢無關!」

尷尬的大臣們瞬間找到了新的方向,他們立刻接道:

「對對對!」

「正是如此!」

「我也……」

武帝,鄉野

「原來這是呂後的仁政啊!」

伯夫看著天幕,回憶著過去,對著身邊人感嘆道:

我爺爺還在的時候,他說,以前的鄰裡父子之間,就像是仇敵,大家互相監視,生怕犯罪被別人牽連,還有田地,以前大家可沒有這麼多的田地,這都是呂後給我們分的啊!」

伯夫不明白呂後能夠分田成功,有著極大的巧合,秦滅六國貴族,異性諸侯被劉邦滅除,新興的官僚體系還不夠成熟,如果不是這些,呂後根本做不到均田,但不管怎麼說,在這些不懂政事的農人眼裡,呂後,真的給他們分田了!

田地,古代的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放在現代,相當於直接給所有人一個能幹一輩子的工作,這怎麼能不讓人感激呢?

農人們知道了自己的田地來源於誰,他們看著天幕,發自內心的讚美起來:

「呂後可真是大好人!」

【從執政性格上,呂後和劉邦相同,都極為寬仁厚道,能聽勸諫,善於忍耐。

她封曾經在監獄中搭救她的獄卒任敖為禦吏大夫,也容忍下王陵,周昌的冒犯。

在孝惠四年,閼氏亡故的冒頓單於送信,名為求親,實為羞辱,呂後本想動兵攻打匈奴,卻還是在季布的勸解下,以百姓為重,忍下這等奇恥大辱,免除一場兵燹之災。

這樣理智優秀的執政家,用戚夫人人彘事件指責她好妒,無疑是很偏頗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