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靠命》第22章 學堂
石頭知道沙織天真,恐傷了她心,隻得拉她坐下,小聲道:「這生寶寶的事急不得,以後千萬不要再問別人了,讓別人笑話,等過幾年,你長大了,自然就能生了。」

沙織聽得似懂非懂,也不好再問。忙給石頭端來一碗溫水解渴,二人又絮叨了半宿,才相擁睡了。

荊州這邊,張飛在府上安坐,一邊啜著小酒,一邊督促手下做著出征準備。心中喜不自勝,不禁想起早上情景。

一大早,孔明一身官服擂鼓聚將,傳示劉備手諭與諸人,後令張飛引軍一萬,馬良為參軍,三日後起兵入川。其餘人等留守荊州,各司其職。

聽得此令,關羽、趙雲等人皆面現失落之色。自赤壁大戰後,荊州鮮有戰事,前次主公入川,隻帶了黃忠、魏延等人,之後捷報連連。

為將者,哪個不想衝鋒陷陣,建功立業,誰又願意做這留守的苦差。宣完將令,孔明起身散帳,眾將皆默不作聲,大廳出奇的安靜。

唯有張飛眉飛色舞,沖關羽、趙雲一抱拳,「二哥、四弟,有勞二位陪伴軍師,我老張可要去幹仗嘍!」說完嘿嘿笑個不停。

關羽聽罷心中不快,但有義子關平從征西川,大哥如此安排,也是意料之中,畢竟荊州重地,不容有失。

這樣想來,心中寬慰不少,想著三弟魯莽好酒,不由囑咐道:「三弟,此去西川遠隔千裡、關隘重重,路上定要戒酒,切勿鞭撻士卒。諸事多與馬良先生商議。切記,切記!」

「某家知道了,二哥,幾日不見,怎的婆婆媽媽起來,你看四弟多規矩!」

關羽聽罷,掉頭趕回襄陽去了。

一旁,趙雲被張飛說到,趕忙上前道:「三哥一路小心,早傳捷報,家裏弟自會照看!」

張飛拍了拍趙雲肩膀,「還是子龍貼心,放心等川中初定,大哥定會召你入川,仗還有的打!」趙雲一抱拳,恭送張飛離去,出府衙騎馬回府,入得家門,廳中獨坐,半晌不發一言。

趙雲自歸附劉備以來,一直近衛左右,從未遠離玄德身邊,此次遠征西川,大哥卻未曾徵召,子龍心中實覺不妥。

哎!只可惜趙統、趙廣年齡尚幼,不能為國效力!

只聽得環佩叮噹,後堂來了樊氏夫人。見趙雲一人廳上獨坐,趕忙親手奉上香茶。趙雲趕忙欠身謝了。夫妻二人成婚雖晚,但一直相敬如賓。子龍不好酒色,家中隻娶樊氏一人。

樊氏夫人生性平和,屢勸納妾,趙雲只是不允,好在不出數年,子龍連得二子,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夫妻兩個閑坐,趙雲囑咐道:「三哥出征之後,汝要勤去張府走動,夏侯嫂嫂處多去問安,家中有事也好幫襯。」

「夫君囑咐得是。」

子龍忙於軍務,每日早出晚歸,今日得空,下人忙將大公子趙統、次子趙廣帶上廳來。

二子久未與父親玩耍,立即跑上前,猴在子龍身上。趙雲笑道:「又長高了!」輕撫二子道:「日後還是讓他們識文斷字,做個文士好了!」

「晨鐘暮鼓,安居廟堂,當然好了,免得日後四處征戰,讓人擔驚受怕的!」樊氏看了趙雲一眼,微笑道:「只是這常勝將軍的名號怕要失傳!」

「夫人取笑了,哪有什麼常勝將軍,只是敗的少些罷了,前日江上若不是漕幫女俠援手,嘿嘿!」

「坊間傳聞,那甘女俠甚是了得,真有那般厲害嗎?」

」若論單打獨鬥,為夫在其面前撐不過二十回合!」

「真是女中豪傑。」樊氏不禁動容道。

「當然兩軍陣前萬馬軍中,另當別論!」

「最好還是不要打仗,明日吾便去軍師府,拜望黃夫人商量統兒、廣兒學業之事。」

原來軍師孔明見群臣諸將日夜操勞國事,家眷子女均在荊州城,恐耽誤學業,荒廢前程,又擔心宵小之輩不軌,便在荊州軍師府中設了學堂,由黃月英、馬謖、蔣琬主講,不時邀請荊州大儒講經,自己有空,也會指點一二。

當然能入此學堂者非富即貴,皆是高官貴胄之後,常來者有:關家的關興、關索、關銀屏,張家的張苞、張雲彩、張星彩,糜竺之子糜威,龐統之子龐宏,加上諸葛瞻(孔明從諸葛瑾處過繼之子),當然還有阿鬥。

每月從初一開始,三日一課,一天登堂受教,兩日在家溫習。其實黃月英夫人在軍師中清閑得很,以其才幹教授幾個孩童簡直是大材小用,即使天天上課也是無妨。

只是這些公子、小姐個個嬌生慣養,又慮及安全,每次出入護衛、侍女呼啦啦一大堆。

因有上次劫江之事,孔明下了嚴令,單是阿鬥出門,必帶驍勇將佐三人壓陣、鐵甲衛士三百才行。算上其餘幾府隨從,怕得有千人不止,若每日往返,實在是過於折騰,故此定下了三日之期。

正好明日初一,樊氏次日起了大早,趕著趙統、趙廣起床洗漱,乘了馬車直奔軍師府而來。

趙雲雖位高權重,但歷來行事低調,馭下極嚴,府內人等皆是循規蹈矩,不敢驚擾地方,每次樊氏等出門都隻準帶二十名槍衛,一名家將而已,倒也一直太平無事。

其實趙府也有這個資本,自打趙子龍出世以來,攻必取,戰畢克,銀槍快馬長阪坡一戰揚名天下,又曾護劉備、孔明數下江東,曹營、江東諸將聞得常勝將軍之名,避之唯恐不及,宵小之輩更不敢來觸霉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