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靠命》第27章 於禁
那張石頭隨著黃忠、張翼領兵一萬,由沙織、春桃、八將保著也像模像樣隨後追來,一路上降兵無數,刀槍甲仗得了不少。

正行進間,前面閃出幾千人馬,打著於字大旗,石頭心道:「難道是於禁?不會這麼巧吧!」

正細看時,黃忠老將已拍馬舞刀與於禁戰到一處,原來那徐晃、於禁奉令斷後,被漢軍衝散。於禁經過幾次惡戰,手下隻餘三千部曲,見了黃忠,只能上前拚命。

於禁,字文則,泰山郡人,曹操五子良將之一。

二將戰了三十回合,那於禁漸處下風,爭鬥間,石頭下令軍兵將於禁等圍在垓心,恐嶽父有失,遂令春桃攜八將上前替下黃忠。

春桃大棍一擺,八將擺開陣勢,將於禁困住,石頭一旁叫道:「速速拿下,抓活的!」

相氏四瓜夫妻呼哨上前,那於禁正愣神間,驟然見九條大棍襲來,不免手忙腳亂。一旁曹營將佐欲待營救,被張翼、李全忠攔下。

幾個回合下,於禁已然不支,一個不留神,戰馬挨上一記。那馬稀溜溜一聲倒地,將於禁掀翻於地,幾條大棍一插一別,便已拿住。

三千曹軍正欲上前,五百弓弩手已張弓搭箭,張石頭舉手道:「於文則,這幾千人生死只在汝一念之間!」

一旁五百鐵甲親兵也持長刀在手,吶喊一聲,緩緩壓上前去。於禁見這五百人盔明甲亮,步調一致,刀光森森,知道必為百戰精兵,一旦發動必是血肉橫飛。

看看與自己一起拚殺多年的三千部曲命懸一線,不禁長嘆一聲,流淚大喊道:「我們敗了,不要白送性命,降了吧!」

三千曹軍兵見主將發話,不禁猶豫,於禁大喝道:「諸人聽令,放下武器!」

這三千部曲跟隨於禁多年,均是心腹,見其發怒,隻得拋下刀槍,隨地一坐,聽天由命。

見於禁發聲,八將也鬆了束縛,那於禁起身,撣撣身上泥土,來到黃忠馬前,深施一禮道:「請黃老將軍開恩,饒了我這些手下性命,吾之生死悉聽尊便!」

老黃忠聽罷捋須道:「只要真心歸降,老夫保他們無事!」

於禁當面謝過,任由漢軍將其上了綁繩。石頭吩咐魏七、魏八好生看管。隨後留李全忠帶兩千兵丁看押降卒,剩餘人等押著於禁,繼續追殺曹軍。

那曹軍被多路漢軍截殺,已成潰敗之勢,二十萬人混亂不堪,逃進陽平關後,又穿關而過,繼續北逃,衝動守關軍兵,曹洪禁止不住,也只能為敗軍裹挾,棄關而逃。

漢軍隨後殺來,乘機據了陽平關,道玄見此,遂傳令各路停止追襲,謹守關隘。

曹軍直退至斜谷方扎住大寨,清點人手,損失人馬四萬餘人,糧草輜重全失,大將於禁不見蹤影。

正躊躇間,忽報曹彰統十萬邊軍鐵騎來援。曹操遂笑道:「黃須兒到,吾無憂矣!」

曹彰,字子文,沛國譙縣人,亦是卞皇后所生,為曹丕之弟。為人剛猛強悍,曾破烏桓、降鮮卑。

父子相見,曹孟德雖高興異常,亦恐邊關不寧,遂遣張郃統邊軍五萬回鎮代郡,非奉詔不得擅動。

曹軍兵屯斜谷,養精蓄銳,曹彰幾次請令欲攻打陽平關,曹孟德皆是不允。

玄德帥謀士、諸將兵進陽平關,安民已畢。眾將獻俘報功,道玄一一記錄。聞得擒獲曹軍大將於禁及手下部曲三千,玄德不禁喜出望外,令張懷義喚上春桃及黃府八將,相氏兄弟夫妻幾個進得帳來,不住磕頭。

玄德感其赤誠,心中甚喜,不禁嘆道:「懷義身邊猛將如雲,真是國之大幸!」遂封春桃為安漢夫人,相氏夫妻八個皆升為都伯。

張懷義統兵有方,擢升為五官中郎將。

賞賜完畢,遂傳於禁進帳,那於禁一見劉備,立即拜倒,只求饒得三千部眾之命,玄德嘆道:「於將軍仁義,吾今知之。」親去綁繩,好言相撫,於禁淚流滿面,不復他言。

漢營遂分兵把守各處關隘,堅守不出。曹操歇兵半月後,幾次出兵關前試探,道玄只是不理。

曹孟德大軍近三十萬,兵屯斜谷。每日糧草靡費甚重,隴右諸郡存糧皆被調光,尚嫌不足。

正苦悶間,忽聞細作報稱,大將於禁率部曲降了劉備,全營震動。曹操嘆道:「於文則初平年間便入吾軍,不想三十年君臣,如此收場!」

謀士陳群諫曰:「於禁臨陣降敵,若不嚴懲,恐難服眾!」於禁平素治軍嚴苛,不得人心。此次一叛,諸人盡皆落井下石,附議陳群。曹孟德雖有意寬宥,但難耐悠悠之口,隻得傳令許昌,誅殺於禁滿門,以儆效尤。

消息傳到漢中,於禁哭絕於地。玄德聞訊前來探望,於禁涕泣道:「罪臣禍及全家,無顏見關中之士,求皇叔慈悲,願攜部眾,為主公永守邊關,餘生不踏中原矣!」

玄德憐其孤苦,遂從其請,遣蜀將馬忠領兵兩千與其同往南中駐守。

於禁餘生在南中教化生民,獎勵耕織,頗得民心。南王孟獲聞得,心內患之,數次挑釁皆敗,遂收斂許多,恢復了成都歲供。

於禁後被封為平南都督,後病逝於任上。馬忠繼之,是以南中安定十餘年,此是後話。

曹孟德帶病入漢中,已近年余,損兵折將,心中已生退兵之意,奈何興兵三十萬,未得寸土,恐蜀人恥笑,故此雖諸謀士勸諫,終是不納。

這日,時至傍晚,正欲進膳,夏侯惇進帳討問今日夜間口令。孟德見湯中飄有雞骨,隨口答曰:「雞肋!」

夏侯惇領令外出,營中官兵皆言雞肋。

楊德祖在營中聞得此令,已猜得曹操心意,遂令手下收拾行裝,預備北返。

夏侯惇巡營一見,忙問其故,楊修道:「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魏王已欲退兵,又恐他人恥笑,故有此令。如此僵持,不如早歸。」

夏侯惇深服其論,回營也收拾行裝,一時間,全營皆動。不免驚動曹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