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第三十六章 李善長
每次李善長步入他的宰相主位,他都會感覺志得意滿。

這種感覺也不是無的放矢。

李善長自詡為知道君王好惡,擅長逢迎,每每都能戳中朱元璋的癢癢肉。

他不僅會吹捧朱元璋。

他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李善長擅長理財,後勤保障工作就是劉伯溫也十分佩服。

朱元璋曾經把李善長比做自己的蕭何。

從劉伯溫的眼中看去,李善長也是個宰輔之才。

李善長是個特別善於協調的人。

所有官吏都感覺李善長非常和藹,如沐春風。

但劉伯溫也注意到,李善長有一個毛病,十分讓劉伯溫不滿。

因為李善長有一個地域情節的毛病。

即他喜歡提拔偏袒淮西的官員。

淮西,指的是淮南西路,也是朱元璋李善長德家鄉。

由於跟著朱元璋東征西討,來自於淮南西路的官員特別多。

李善長、徐達、常遇春,包括禦史台的一把手禦史大夫湯都是此地出生的。

這也不奇怪,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開國皇帝身邊的功臣都是一個小地方的人。

這就是一人成仙,雞犬升天。

這並不是說,淮西和沛縣,或者是關隴人才輩出。

僅僅是因為他們跟對了人。

很多人缺少的就是這樣的機會。

而同一個地方的人容易抱團,不然怎麼老鄉會之類的東西就是越了千百年,還大行其道?

淮西的官員也一樣,都開始向李善長靠攏,儼然成為了淮西官員的頭頭。

淮西官員每次聚會,都會旁若無人當著其他地區的官員說著淮西方言,還越說越大聲。

從而顯示他們的身份。

李善長非常驕傲,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李善長最近恨死了劉伯溫。

因為劉伯溫自從和朱元璋談了話之後,就開始四處糾察官員。

而糾察的官員很多都是淮西的官員,都來找李善長求情。

儘管還沒有什麼厲害的人物被劉伯溫抓住把柄,但也讓李善長心裏不太舒服。

劉伯溫自至正十九年受朱元璋禮聘來到應天后,就讓李善長心裏很難受。

不過由於李善長主要負責的是後勤,劉伯溫負責的是戰略謀劃。

所以兩人沒有衝突。

戰略方針方面,李善長不太行,所以他對劉伯溫在戰略部署的天才,說不嫉妒那是假的。

不過,他始終沒有把劉伯溫看成是政敵,因為他覺得朱元璋是淮西人,淮西人不騙淮西人。

還把自己比作為蕭何。

自己又身居宰相,有什麼值得招惹劉伯溫這個局外人?

而劉伯溫也沒將李善長當作敵人。

或者說他瞧不起李善長這樣見風使舵的政客。

朱元璋稱吳王,是李善長率先勸進的。朱元璋稱帝前,他也是歌功頌德。

除了這點,劉伯溫對李善長的觀感是極好的。

因為統籌後勤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這幾年來,雙方也算是平安無事,還偶有來往,平時互相見面也是點頭示意。

所以李善長也沒怎麼管劉伯溫的出其不意,只是遇事就去找住朱元璋求情。

她提醒朱元璋,劉伯溫這人死咬著法律條文不放,應該要他靈活執法。

朱元璋不置可否。

也樂的自己靈活執法。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可以以自己好惡來處理案件。

皇帝發話了。

劉伯溫和李善長也無話可說。

這是一種平衡。

但是很快這種平衡被打破了。

年底,北伐軍勢如破竹便攻破了汴梁,朱元璋早就不滿意應天作為帝國的首都。

當即決定去汴梁考察遷都的問題。

他並不認為李善長和劉伯溫出現衝突,反而認為劉李二人合作有大大的好處。

所以才啟程前往汴梁前,叫到了身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把留守應天的任務交給了二人,囑咐到,「百室你管理百官,伯溫你監督百官,你們兩人一起留在應天,朕很放心。」

還破天荒地開了一個玩笑,「朕覺得你們只要在應天,可能比朕在的時候還要好。」

此時的朝臣並沒有洪武後期那樣的局面,上朝如上墳。

此時的大臣們還都呵呵笑了起來,連站在韓林身邊的方國珍都禮貌的笑了幾聲。

韓林卻沒有笑。

沒有了朱元璋,還不定這兩人鬧出啥樣呢。

果然朱元璋前腳剛出應天,後腳就兩人就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衝突也是老生長談的問題,在他看來,劉伯溫糾察的官員都是淮西的。

但其實這也算是冤枉了劉伯溫。

你想啊,這朝廷一大半都是淮西的官員,就是一磚頭往下砸,都能砸死幾個淮西的。

李善長不是不能理解這一事實,只是不想去理解。

他本來就和劉伯溫不太對付,就不是一路人。

再加上他現在淮西官員的領袖。

所以他必須要打擊劉伯溫。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