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第三十九章 攻擊
徐達兵團從通州向大都挺近,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有質量的抵抗,順利兵臨大都城。

此時,大都城已是沒有了士兵,妥懽帖睦爾不願死戰。

早就遁走。

徐達兵團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放了大都。

統治中國九十七年的元王朝至此結束。

逃到開平的妥懽帖睦爾!

在這裡,妥懽帖睦爾依舊仍然認為自己是元朝的皇帝。

但是朱元璋已不承認他和他的政府,而稱元為北元。

三月底,朱元璋回到應天。

第一件事就是定都的問題。

朱元璋最開始的想法是把都城定在應天。

應天城從硬體上來看,很有資格,六朝古都。

又是朱元璋的老巢。

再加上南方經濟在這時期已經好於北方。

在應天的經濟水平高。

可惜應天也有也有致命的缺陷,它偏居中國東南,不是全國的中心。

所以當佔領了汴梁後,他便迫不及待地跑去汴梁,他設想在汴梁建都,這畢竟是北宋故都。

朱元璋抱著極大的期待跑去了汴梁。

可當朱元璋仔細對汴梁附近體形考察後發現。

雖然汴梁道路通暢,但它「八面漏風」,無險可守。

在從汴梁回來的路上,朱元璋又有了新想法,那就是把應天當作南京,把汴梁當作北京,而把他的故鄉臨濠設為都城。

於是回到應天,下詔改應天為南京,汴梁為北京,第二天,他召集在南京的文武百官,商討建都臨濠的問題。所有人都同意,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淮西人,建都臨濠,正是他們衣錦還鄉、大顯神威的好機會。

只有劉伯溫不同意,他的理由很直接:「臨濠雖然是皇上您的故鄉,但不宜建都。」

朱元璋問為什麼,劉伯溫就把臨濠的地理位置和風水情況作了一番博學的彙報,朱元璋不以為然。

說「中都城外,遠有方丘湖,近有馬鞍山(鳳陽山),這兩處對皇上都是極大的不利。」

朱元璋知道劉伯溫在風水方面有些能耐,走上前扶起他說:「你快說說看,這兩處地勢都有哪些忌諱?」劉伯溫回答說:「北面遠處的方丘湖蘆葦連天,裡面能藏兵百萬;西北近處的馬鞍山(鳳陽山)俯瞰中都,在上面支起大炮,一炮就能打到紫禁城。再加上臨濠風水不好,格局不行。」

朱元璋點點頭,仔細思考劉伯溫的話語。

不想李善長跳了出來,說:「劉基認為臨濠的風水不好,那為何還會出皇上您這樣震動天地的人物?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種指責連朱元璋都大為驚駭,劉伯溫自然難以心安。

但他不露聲色,重新敘述了一遍臨濠的地理位置和風水情況,最後,再次說了他的意見:「臨濠雖是帝王鄉,不適建都。」

朱元璋不置可否。

散朝後,韓林看著劉伯溫勸道,「中丞,陛下分明是想建都臨濠州,您

何必如此執拗呢?」

劉伯溫搖搖頭,語氣暗淡地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韓林還想繼續勸他,劉伯溫卻擺手說」「別再說了,陛下不聽老臣言,老臣也無可奈何啊。」

韓林默不作聲。

過了一陣,劉伯溫似乎恢復了些精神。

因為攻佔大都的消息傳入了應天。

眾人紛紛手舞足蹈,擁抱握手,由於激動,他們的臉紅得透明,有人甚至噙著淚水,跪倒在朱元璋腳下,高喊吾皇萬歲,喊得嗓子都嘶啞了。

劉伯溫在這場如中了魔的狂歡中始終保持著冷靜,朱元璋也很快從激動的情緒中冷靜下來。

冷冷問劉伯溫道,「韃虜被驅逐,我中華復興,先生為何沒有半點興奮?」

劉伯溫不答反問:「陛下為何要繞開秦晉?」

朱元璋渾身一震,看向劉伯溫,劉伯溫一字一頓地說道:「王保保未可輕也!」

二人的對話,是李善長沒有聽到的,所以當他看到劉伯溫絲毫沒有和他們一起歡呼。

馬上就向朱元璋遞上了攻擊劉伯溫的奏摺。

他稱,劉伯溫聽說元朝滅亡,臉色極為難看,由於他曾做過元朝的官,所以這是懷念舊主。

他這樣的前朝餘孽,就應該嚴懲。

朱元璋沒有理會。

李善長發動淮西幫成員,接連不斷地向朱元璋投訴劉伯溫,說他在執法過程中不分青紅皂白,總拿朱元璋的老鄉開刀。李善長還特意指出,劉伯溫殺李彬,曾經準備在祭祀朱元璋祖先的場所壇壝殺的,這是大逆不道。

朱元璋有點不高興了,說:「你執法可以,為什麼要玷汙我祭祀祖先的地方?」

劉伯溫啞口無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