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開局重八請我當皇帝》第四十四 檢校
在這件事上,朱元璋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相反,他認為劉伯溫年老體衰,需要一個人照顧。

這種在古代把一個妙齡女子送給一個衰朽的老頭。

正如我們今天送給腿腳不靈活的老人一個輪椅一樣。

就是是一種關心罷了。

更是一種君主對臣子的體貼,充滿了人情味。

作為一台冷冰冰高效運行的的政治機器,突然一反常態。

開始會對一個人關心。

這其實說明朱元璋有求於人。

朱元璋有求於劉伯溫。

他所求的事和李善長有直接關係。

因為李善長的排除異己,讓朱元璋不能接受。

李善長也同樣不太滿意,他最近有件和劉伯溫無關的煩心事,這件事就是。

幾個人對他坐在宰相辦公室中很不滿意。

這幾個人的名字叫楊憲、凌說、高見賢、夏煜。

楊憲是太原人,不是淮西人。

因辦事幹練,成為朱元璋的親信之一。他後來一直充當使者出入張士誠和方國珍政府,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他是李善長的助手。

凌說和楊憲一樣,投奔朱元璋後也很快就成為朱元璋的親信,他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功績就是,在朱元璋派他去偵緝朱文正時,他帶回了「確鑿無疑」的證據:朱文正要造反。

這件事讓朱元璋很高興。

因為朱文正必須要收拾,他是朱元璋集團的接班人,那是因為朱元璋剛剛起兵,需要確立一個人接班,免得意外。

形成兩頭政治。

但是當朱元璋勢力範圍擴大,朱標等親兒子的成長。

朱文正必須要拿下。

高見賢和夏煜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他們投奔朱元璋後,由於腦袋靈光、辦事幹練,都成為朱元璋的親信,並在朱元璋的政府中擔任要職。

表面上看,這四人沒有什麼聯繫。但只要稍熟悉明代特務政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四人都是特務出身。

楊憲、凌說、高見賢和夏煜之前的官職都是「檢校」,檢校是明代頂級特務組織錦衣衛的前身。

朱元璋在自己的政府中設置了一個神秘的機構,這個機構的工作人員被稱為檢校,其實就是特務。

檢校的前期工作是對敵人進行滲透和偵緝。比如楊憲就曾多次以使者的身份到張士誠和方國珍政府裡進行竊取情報的工作。

隨著朱元璋的敵人越來越少,他的政府越來越穩固,檢校們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南京城中大小衙門官吏的不公不法上來。

楊憲、凌說、高見賢和夏煜是這些檢校中出類拔萃的人,特別是楊憲,有著強大的觀察力和聯想力,在抽絲剝繭上無人能及,而且從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

朱元璋就曾當眾表揚過這些檢校們:「有這些人在,正如我有惡犬一樣,能使人怕。」

對於他一手創建的這個特務組織,朱元璋沾沾自喜,認為是自己智慧的結晶。

楊憲有野心,更有能力。朱元璋看準的是他的能力。

至於他的野心,朱元璋不在乎。

所以把楊憲放在李善長身邊,目的是讓他注意李善長的動向。

但是楊憲從未認為自己就是朱元璋的一條狗。

他進入中書省後,開始聯絡在各個機構擔任檢校職責的凌說、高見賢和夏煜。

他激勵眾人,特務出身的人也能做宰相。

如果一個特務出身的人做了宰相,那特務們的前途不必說,自然是一片光明。三人被楊憲的理想所激勵,被楊憲的仗義所感動。他們抱成一團,在朱元璋面前指責李善長,並且下了調查結論。

李善長根本沒有擔任宰相的能力。

李善長沒有宰相的能力。

當然也是有根有據的。

首先就是李善長這人粗通文墨,沒有搞儒家知識,只是把韓非的思想拿來充數,所以他僅從學術上而言就是個半瓶子醋,所以,他不配做宰相。

宰相的職業素養中應該有豐厚的知識,也就是學歷高。

朱元璋對這四位特務語重心長地說:「李善長的確沒有相材,可你們難道不知道,他跟隨我多年,又是我的老鄉,自我革命以來,和我出生入死,辛苦工作,晝夜不分,功勞是有的。我既是皇帝,那他肯定是宰相,這種事希望你們也能理解,用同鄉用舊勛是傳統。」

楊憲發現自己走進了死胡同。

朱元璋用「自己和李善長是老鄉」這句話就把他徹底堵死了。

李善長很快就知道了楊憲的野心,當然是朱元璋告訴他的。朱元璋同時還訓斥他,以後在處理問題上多一分慈悲心,多一分仁心。

李善長有點不服氣說:「楊憲這小子是想頂我的位置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