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1三國明》第一百四十四章 勸諫曹丕——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少好劍擊,尚武事。及長,誦論語、韓詩。結公孫方等,師叢鄭玄。袁紹辟之。紹出兵黎陽襲許都,琰諫阻,紹不聽。未幾,果敗於官渡。紹卒,二子交爭,爭欲得琰。琰稱疾固辭,獲罪,賴陰夔、陳琳救得免。太祖破袁氏,辟琰為別駕從事。曹操征並州,留琰傅曹丕於鄴。魏初,拜尚書。主曹丕為太子。操貴其公亮,遷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為意指不遜。罰琰為隸,後賜琰死。

崔琰是當時有名的正人君子。他早年酷愛武術,喜歡劍擊,後來又跟隨當時的經學大師鄭玄學習儒家經典。由於他是冀州人,所以很自然地來到袁紹的手下當官,袁紹死後,袁尚和袁譚都搶著要他,但是崔琰覺得這兩位都不能成大事,聲稱自己有病,辭職不幹,結果被關進監獄,差點兒被殺死。曹操平定冀州的時候,得到了崔琰,讓他當別駕從事,當崔琰來拜見曹操時,曹操對他說:「我昨天審查了一下冀州的戶籍,可以徵召三十萬大軍,真是個大州啊!」崔琰義正辭嚴地回答說:「現在天下大亂,袁氏兄弟又互相殘殺,百姓苦不堪言。您來到這裏,也不先問問百姓的生活風俗如何,救他們於水火之中,反而先問戶籍,這豈是冀州的百姓所希望的!」這話不禁讓曹操肅然起敬,後來,曹操一直以崔琰為眾人的表率、楷模,並讓他主抓人才選拔和地方官員的管理。

崔琰之死,是曹操稱魏王之後發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狀,在陳壽等史家筆下,曹操是一個愛猜忌、疑心重的人,在殺崔琰之前,曹操就曾經幹掉漢末大儒孔融,幫助滅袁紹的許攸,輔佐平定馬超的婁圭。陳壽的評價為此三人「皆以恃舊不虔見誅」,都因為和曹操有舊交情,於是就蹬鼻子上臉對曹操不夠恭敬,結果被殺,可是崔琰之死與三人不同,「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崔琰被殺最讓時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

曹操平定袁紹之後,曾經了解冀州的戶口資料,看了之後很高興,對臣子們說,在冀州可以召集到三十萬軍隊。別人都替曹操高興,唯獨崔琰兜頭給曹操一瓢冷水。崔琰說得義正詞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乾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現在天下分裂,百姓塗炭,你曹操取得冀州之後不但沒有推行仁政,關愛百姓,第一件事就關心能召集多少軍隊,實在是太讓冀州百姓失望啊!崔琰說完,群臣大驚失色,敢於如此觸曹操的霉頭,下場不知道多慘。可沒想到曹操竟然改換臉色,向崔琰道歉。曹操是有大胸襟的政治家。政治家講究實利,要生存首先要掌握槍杆子,可是曹操也顧及臉面,顧及所謂的仁義道德。崔琰的話很沖,可是符合自古以來的大義,曹操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屈服。但是,也就在這一刻,曹操厭惡崔琰的種子也就埋下。

有一位叫做楊訓的官員,為了表忠心上了一道表章稱讚曹操的功勞,言語之間免不了有幾分肉麻,曹操看了身心舒暢,別人聽了未免起一身雞皮疙瘩。當時不少人議論紛紛,嘲笑楊訓做人太丟分,順帶連曾經舉薦過楊訓的崔琰,也批評起來,不過這些人也就是私下裏說一說,沒誰敢端到枱面上說,可崔琰公然寫了一封書信給楊訓,書信的內容是「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你的表章我崔琰已經看到了,事情辦得不錯罷了,陳壽解釋說,「琰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也」,陳壽認為崔琰的本意是譏諷那些議論楊訓的人過於苛刻,不通情理。

不知道陳壽是如何得出這個論斷的,因為曹操聽說崔琰的原話可並不是這麼想,曹操很生氣,曹操說,世人如果生個孩子是女兒,當朋友詢問生了什麼,都會說「生女耳」,生了個女兒罷了,可見這個「耳」字絕不是表示什麼贊成的意思。站在曹操的角度品味「耳」字,確實有些彆扭,「會當有變時」,更是出言不遜,曹操覺得崔琰是在嘲諷自己竟然稱了魏王,於是,崔琰被判處髡刑——把頭髮剃光以示懲罰,如果說這一次事件多少還有些影子,後來賜死崔琰,就完全是曹操臆測了。

《三國志》中記載,崔琰被剃光頭髮之後並沒有進監獄,而是在家中反省,當崔琰見到一些賓客的時候,「對賓客虯須直視,若有所瞋」,崔琰竟然對著賓客撚著鬍鬚瞪著眼睛直視,有人就打小報告說,這就是崔琰心有怨恨啊,曹操大怒,就賜死崔琰。

真正讓曹操起了殺心,是因為曹操還在猶豫到底選誰為魏國的世子,於是下密令詢問一些重臣,曹操不想公開詢問,免得激化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間的矛盾。大家也都領悟了領導的精神,各自用密折回報曹操,唯獨崔琰用奏章的方式公開向曹操回復,表示依照《春秋》大義,應當立子以長,並且大讚曹丕仁德孝順很有謀略,完全能夠繼承大統,還慷慨激昂的表示,「琰以死守之」,自己會用生命去保護曹丕。

要知道曹丕最大的競爭對手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在古代那個看重宗法的年代,家族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崔琰竟然如此高調反對曹植做太子,到底耍什麼心眼呢?最讓曹操惱火的就是崔琰公然回答,置曹操於尷尬境地,於是,曹操厭惡崔琰,崔琰的侄女、曹植的妻子連帶遭殃,曹操多次表示要推行節儉,不可過於奢華,有一次看到曹植的妻子崔氏,竟然穿著華麗的服飾招搖過市,曹操在高台上遠遠看到了,立刻下令賜死崔氏,從此就可見,曹操對於不遵守自己命令的人是多麼無法容忍,多麼厭惡崔琰了。

陳登的《先賢行狀》中記載崔琰「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歸高,天下稱平」,在天下人心中,崔琰就是正氣的化身,是道德的標桿。就算是在崔琰受到髡刑,在家受罰的時候,那些士人們並沒有趨利避害,依然紛紛拜訪崔琰,崔琰家像集市一樣熱鬧,崔琰人氣很旺,可是這衝天的人氣反而加速了崔琰的死亡,崔琰是正統的儒家士大夫,心中滿是仁義道德,滿是君王禮法。在袁紹手下,崔琰會不顧厲害的斥責袁紹,在曹操手下,崔琰依然不懂得看人臉色下菜碟,只要是不合禮法仁義,一律要仗義執言,但是只要是符合禮法的,也定然要公開表示支持。

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經和陳群等人一起討論誰才是冀州第一名士,崔林認為崔琰是第一人,可是陳群卻認為,崔琰「智不足以存身」,在保全性命方面崔琰還有不足,可崔林不無鄙夷的說:「大丈夫有邂逅耳!即如卿諸人,良足貴乎!」君子所看重的只是有沒有遇到明君,是否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至於如何保全性命,何必在乎呢?後來,陳群依附曹操,身居高位,之後又追隨曹丕,主持廢掉獻帝,官拜三公,成為官場紅人。可是,在崔林等傳統士人心中,陳群卻不過是一個出賣禮法,沒有原則的小人,根本不能和耿介忠貞的崔琰相比。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