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1三國明》第四十章 八分書法——梁鵠[hú]
梁鵠,字孟皇,生卒年不詳,安定烏氏人,東漢末年至曹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靈帝時,以善書法官至選部尚書。於時曹操欲為洛陽令,鵠以為北部尉。鵠後依劉表,及荊州平,曹操募求鵠。鵠懼,自縛詣門,操署軍假司馬,使在秘書,以勒書自效。魏宮殿題署,皆鵠所書。梁鵠經歷三國初年的兼並和戰亂,官場的得失早已付之東流,他留下的翰墨碑刻卻經久不衰,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留下了閃光的一筆。

提起梁鵠,主要是基於他的書法造詣,他從師宜官習學書法,擅長篆字,是漢靈帝的寵臣之一,曾經還擔任過選部尚書。當初作為選部尚書,梁鵠將前來拜謁的曹操、蔡瑁拒之門外,並沒有考慮曹操企望洛陽令的要求,時過境遷,中原動蕩他又隻好厚著臉皮來到荊州避難,所以曹操才會說「聞今在此,哪得面目見卿耶?」他怎麼還有臉面見你呢?當然說歸說,做歸做,曹操終究沒有像對待桓邵、邊讓那樣對梁鵠進行報復,而是給予了他不錯的待遇,其原因就是梁鵠的書法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雲:「梁鵠書如太祖忘寢,觀之喪目。」

當時曹操聚天下書法英才於許都,其中如師宜官、梁鵠、鍾繇、邯鄲淳、韋誕等,皆精八分書,但曹操獨愛梁鵠書,常將梁鵠書跡懸於帳中,或掛於壁間觀賞,認為梁鵠的書法在氣勢上要勝過師宜官,因此曹操宮中的題署多出自鵠之手。如果將梁鵠的字與邯鄲淳相比,「鵠宜為大字,邯鄲淳宜為小字。鵠謂淳盡得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歷代書評曾有:「孟皇功盡筆勢,字入帳中」;「太祖(曹操)忘寢,觀之喪目」的美譽,可見曹操對他書法癡迷的程度。

梁鵠的書跡流傳下來的極少,傳說王羲之學書時,曾赴許昌訪得梁鵠、鍾繇墨跡,據傳有的名碑為梁鵠所書,其中《隸釋》稱《魯孔子廟碑》是曹植文,梁鵠書。康有為也認為此碑是鵠所書。宋歐陽修在《六一題跋》中說:《魏受禪碑》世傳為梁鵠書,顏真卿又以為鍾繇書,莫知孰是?」至於《魏公卿上尊號表》,唐賢多傳為梁鵠書,今人或謂非鵠也,乃鍾繇書耳,未知孰是也?也有將《受禪碑》說成是王朗撰文,梁鵠書丹,鍾繇刻字,故又稱三絕碑。

梁鵠不是一個政治評價高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因為書法才被漢靈帝重用的,屬於幸進寵臣的範疇,而那個被人拒之門外的曹操,與我們在《三國志》中所見到的傳統意義上的曹操不同,並非是行刺張讓、嬉戲無度、與人搶親的那個人物形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