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1三國明》第十七章 雁山七賢——謝鐸
謝鐸,字鳴治,號方山,又號方石,浙江溫嶺桃溪人,明朝官員、文學家。參修《英宗實錄》,校勘《通鑒綱目》,後升侍講。時值邊警,上疏《論西北備邊事宜狀》,指陳邊防弊端,主張整飭邊務。參修《憲宗實錄》,辭官回鄉,家居十年,先後有數十人舉薦,孝宗命吏部遣人員至其家,起用為南京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祭酒,七十二歲告老還鄉。謝鐸博通經史,文學造詣極深,卒贈禮部尚書,謚文肅。

謝鐸,博通經史,尤精理學,文學造詣極深,時詩壇盛行台閣體,堆砌辭藻,粉飾太平。謝鐸與李東陽等主張詩歌革新,詩宗杜甫,成為茶陵派代表詩人之一,寫有不少揭露現實、關心民生疾苦詩作。應台州知府陳相之邀,纂修《赤城新志》,著有《伊洛淵源續錄》、《尊鄉錄》、《赤城論諫錄》、《桃溪凈稿》等。

謝鐸,其父建「貞則堂」,他又於「貞則堂」之東,建藏書閣為「朝陽閣」。父病故,他辭官悼喪,遂以中秘圖書以及四方所購置於閣中,有的書如《尚書》、《西漢書》、《韓柳李杜集》殘缺不全,又多方鳩集,與其他收按類收藏,藏書達數萬卷。

謝鐸中了進士,與李東陽一起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此後授編修,升侍講。以家艱離職回鄉丁憂,十八年閏八月服除,按例應當起複,但是謝鐸託病家居,屢召不起。在李東陽、黃孔昭的勸說下,謝鐸應召復任侍講,擢升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因次子卒,謝鐸以「先祀無托」和身體有病為由以退休回家。因國子監缺祭酒,朝廷眾多言官推薦謝鐸,提升為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監祭酒。

據明太學志,明代兼國子監祭酒共24人,謝鐸為第一人,然而謝並不領情,多次推託。孝宗派人就其家起之,謝鐸隻得啟程赴京,中途病臥紹興官舍——蓬萊館。謝以病為由,托紹興太守向朝廷申報辭呈,離開紹興,由金華、麗水、溫州繞道回鄉。皇帝不準辭呈,再下聖旨,謝鐸回家未有幾天,重新上路,這最後一次入仕之途,可謂艱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