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1三國明》第十一章 擊退倭寇——趙炳然
趙炳然,字子晦,號劍門,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寧府劍州人,祖籍河南省洛陽市大槐樹灣,因其八世祖趙致中來隆慶府任知府,故舉家遷至劍閣定居。平定了雲南邊境叛亂,率輕騎進入大漠,與蒙古軍隊激戰,立下了大功。巡按江浙,協助副總兵戚繼光剿滅了侵犯閩浙沿海的倭寇,後又調升兵部侍郎,並再次督撫江浙,多次消滅來犯的倭寇,皇帝再次獎賜他白金和彩帛。後來升至兵部尚書。

趙炳然,從小聰穎過人,加之勤奮好學,14歲就考中秀才,25歲考中舉人,29歲進士及第,考中進士後,即被朝廷委派到江西省新喻縣擔任知縣,雖任職僅有三年,但政績卓著,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年僅33歲的趙炳然,調任貴州省監察禦史,到任不久,母親鄭夫人不幸去世,因家守喪三年,後來又改任河南監察禦史。當他去河南道上任的時候,朝廷發現宣化、大同駐軍軍紀廢弛,一些軍官驕橫不法、貪汙國家糧錢,就令他前去嚴加查辦,他深入調查核實後,將情況奏明嘉靖皇帝,然後採取果斷措施彈劾處理了督撫樊繼祖、監司楊銳、指揮馮士彪等177人。嘉靖皇帝非常賞識他,又調他任順天府巡按。

因父喪再次回家守孝三年,後被調任江西道任監察禦史,奉朝廷之命巡按雲南。雲南元江士官那鑒勾結越南武文淵在中越邊境叛亂,趙煩然奉旨平叛,大獲全勝。浙江、福建沿海倭寇猖獗,朝廷派他去作巡按禦史,協助剿滅倭寇,他與在福建剿滅倭寇的戚繼光通力合作,使倭寇很快被剷除,保障了東南沿海的安全,受到了皇帝的嘉獎。

在江浙為官時,社會安定,政治清貧,百姓安居樂業,在升任右都察禦史、加兵部尚書被召回京城時,當地百姓焚香送行,並將他的畫像敬在神龕上供奉。趙炳然滿58歲時,皇帝派他去總督宣化、大同兩個重鎮。蒙古軍人犯宣化、大同之間的西陽河,趙炳然又率部抗擊,三戰三捷,打敗了蒙古軍,蒙古軍首領黃台吉領兵進犯內地,趙炳然帶領部隊連夜從山西趕到河北,大破蒙軍,穆宗皇帝為了嘉獎他,將他升為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資政大夫。

趙炳然因患胃病,告假回到劍州療養,穆宗再次啟用趙炳然,封他為兵部尚書掌南都察院事,當皇帝的詔書到達劍閣時,趙炳然已於三天前去世,終年62歲。朝廷得消息後,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封「恭襄」,並以二品封贈其祖父趙思齊、父親趙松為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其母也被追贈為夫人。

趙炳然,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更重要的是,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平定滇南叛亂,掃清倭寇侵擾,揮師漠北抵禦外侮,為中華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