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1三國明》第八十八章 佐定東南——朱治
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東吳名將朱然之嗣父。早年隨從孫堅、孫策征伐,又輔助孫權,穩定江東,功勛卓著。此後長期居住在吳郡,孫權為吳王,拜其為安國將軍,配金印紫綬,徙封毗陵侯,每次進見,孫權都親自迎接。

朱治早年曾擔任縣吏,後被察舉為孝廉,州裡辟其為從事,跟隨孫堅征討長沙,零,桂三郡的盜賊周朝,蘇馬等人,立下功勞被孫堅上表任命為行都尉。孫堅討董的時候,朱治追隨孫堅攻入洛陽,任命朱治做了督軍校尉,並且孫堅讓他帶著步兵和騎兵,去幫當時的徐州牧陶謙討伐黃巾。綜合上述可見,朱治的資格在東吳眾將之中也是很老的,也很有能力,孫堅也很重視他,如果孫堅一直活著,朱治肯定會追隨孫堅建立功業。

孫堅戰死,朱治便輔助孫策,依靠於袁術,後來知道袁術不立政務、品德,便勸孫策返回江東自立,可見朱治也是對孫家幫助很大。恰好當時的太傅馬日磾在壽春,他聽說朱治很有能力,就任命朱治做了吳郡都尉,去上任的時候卻被吳郡太守許貢阻攔,朱治就和許貢大戰,這次大戰的結果是啥呢?三國志中寫道「大破之」,可見朱治也是一員很勇猛的將領,許貢被打的逃到了嚴白虎那裏,於是朱治代領太守事,說白了其實就是打跑了原來的吳郡太守,朱治自己做太守了。

吳景在丹楊任官,而孫策受命為袁術攻打廬江,劉繇深怕為袁術、孫策所吞併,產生誤解、猜疑。但孫策的家人都在州中,於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及孫權等幼弟,提供養護,對孫家甚有恩惠。

當孫策平定東吳之後,天有不測風雲,孫家的第二代領導人被刺殺身亡,刺殺者就是被朱治趕走的許貢的部下,而這時候已經是老臣的朱治,和張昭等人共同成為,孫策任命輔佐孫權的託孤大臣,累功被拜為安國將軍,朱治鑄造了一把佩刀,就叫做『安國』。

朱治曾經把孫權救出來過,又是東吳三代老臣,所以孫權很信任他,朱治每次去覲見孫權時,孫權都親自迎接他,和他一起吃飯,待遇非常的好,非常的隆重,非常的寵幸,可見朱治的受重視程度。朱治不僅跟孫權熟悉,跟孫家別的同志也是很熟,孫權的弟弟孫翊性子急,喜歡發火,朱治多次教育他,給他講道理,雖然不知孫翊聽沒聽進去,但是肯定是有效果的。孫權的表哥豫章太守孫賁的女兒,是曹操的兒子的媳婦,當曹操佔領荊州時,孫賁一看曹操這麼強大害怕了,想派女兒去做人質,朱治聽說之後感覺這事不行啊,他就去求見孫賁,向他說出這件事的危害,內容大致就是雖然曹操打下了荊州,但是後方不穩,想打到江東不容易,所以不用怕他。但是這時候卻想拋棄自己的骨肉,這樣不好不好,值得一提的是,咱們有一個成語「失之毫釐,差之千裡」就是出自朱治,於是孫賁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由此可見,朱治很關心孫家的人,而且他也很有戰略眼光,但是雖然朱治很受寵幸,他並沒有驕傲,雖然有錢,但是很勤儉節約,總共擔任吳郡郡守三十一年。孫權曾對朱治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時對他很敬重,難於親自啟齒責備他,故而心內忿怨無法排解,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緣故,又不敢公開明白地說出口,於是自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自問,這樣他就在孫權面前寫信,廣泛地闡明事物的常理,借題用自己的思想,迂迴地推測分析孫權的內心活動,寫完後,他將信呈交孫權,孫權看後很高興,笑著說:「我的疙瘩讓你給解開了,顏淵之德,是要人更為親愛,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小說《三國演義》裏,朱治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為孫堅舊將,孫堅陣亡後,孫策附袁術,朱治、呂范為之定計,用玉璽向袁術借兵奪取江東。孫策平定東路後,任命朱治為吳郡太守,收軍返回江東。後來赤壁之戰,大都督周瑜令朱治、呂范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軍。

而朱治的孩子也比較有才,大兒子朱才很聰明,擅長騎射,孫權很喜愛他,經常讓他陪著一塊玩耍。朱才也是很有能力,他率領士兵出去打仗,多次建功立業,後來又學習兵法,在老家遠近聞名,可惜他英年早逝,朱才的兒子朱琬後來做官做到了鎮西將軍;朱才的弟弟朱紀娶了孫策的女兒,可見朱家跟孫家世代交好。

朱治,首先是一員很有能力的臣子,文能下馬管民,武能上馬治軍,不但帶兵打仗厲害,還很有戰略眼光。在東吳資格很老,也很忠心,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雖然受寵,雖然富貴,但是平常仍然勤儉節約,這就很難能可貴,是臣子典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