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1三國明》第七十五章 《今古文鈔》——蕭大亨
蕭大亨,字夏卿,號嶽峰,山東泰安州人,明朝後期重臣、政治家、軍事家。初授榆次知縣,累遷戶部郎中,因念母上書請求歸養,未到家,聞母病歿。守喪結束復官,歷任布政使、按察使,後巡撫寧夏、宣府,晉陞為兵部侍郎,轉右都禦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召入京,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歷任兵部、刑部尚書。致仕後卒於家,入祀鄉賢祠,著有《今古文鈔》、《文章正宗》、《嶽峰蕭公奏議》、《家訓》、《夷俗記》等。

蕭大亨,幼年家貧,隨其父遷至泰安城裏,以賣豆腐為生,六歲入塾就讀,十五歲時其父棄世,家遇不幸,少年遭受孤苦之痛。與陽丘劉氏成婚,蕭大亨成年後,「長身偉貌,燁之有威」,會試後參加殿試,以第三甲一百六十名賜同進士出身,初授山西榆次知縣。時值榆次連年災荒,民眾饑寒,流離失所,蕭大亨張榜招撫流民,呈請發倉賑濟,並力除時弊,改革賦稅,百姓擁戴,以政績優異而升戶部主事,離任榆次之時,「老幼攀轅泣下」。

之後,歷任河南按察司僉事、陝西按察司僉事、山西布政司右參議。於邊陲之地撫民備兵,參與督師出邊,打敗南侵的韃靼敵軍,並把握時機,達到「款貢」之禮,促成貢市。蕭大亨因其母年老,上疏回籍終養,返鄉途中,在離家五百裡處,接到其母訃聞,便散發跣足兼程徒步,日行百餘裡趕回家中,守喪三年,內外稱孝,服除,歷任山西按察副使,山西右參政等職。

先任寧夏巡撫,後改任宣府巡撫,成為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宣府,地近韃靼政治中心,夷漢雜居,關係複雜,韃靼哈不慎騷擾邊民,大亨單騎出塞予以平息,使韃靼服其威而無不從命,明廷為其加兵部右侍郎,擢升右都禦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韃靼發生「洮河之變」,蕭大享上疏指出:「今國家禦虜,當以撫順巢逆為長策」,力排眾議,反對妄開邊釁,召會韃靼酋長,責其背德之罪,順義謝罪望歸,還洮河所掠人口。寧夏將領勾結韃靼反叛,為明軍擊破,蕭大亨平叛有功,升任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朝廷贈其祖父蕭勝,其父蕭乾為兵部尚書,在泰安建坊旌表,蕭大亨憑藉戍邊多年,跋涉塞外的經驗,編纂成《夷俗記》一書刊行。

就任刑部尚書,掌天下刑獄。日本侵犯朝鮮,戰端事起,朝廷對日本和戰爭執不決,遂引發禦史曹學程、兵部尚書石星兩大獄案,交刑部定罪。蕭大亨為曹學程訟冤解救,為此而受處罰,蕭大亨雖與石星長期政見相左,亦能秉持公心而處之,為神宗所遷怒。蕭大亨在刑部任上兼理兵部事務,在日軍侵犯朝鮮的戰爭中,蕭大亨對日出擊,日軍潰敗渡海而逃,朝鮮之役的戰火終於熄滅。此後,蕭大亨整飭北方防務,重申知夷製夷的戰略思想。倭寇南侵福建沿海,蕭大亨嚴令閩省予以緝捕,擒斬甚眾,後又多次平息西南邊陲兵端,安定西南。蕭大亨任兵、刑兩部尚書13年,時值明末,他厭倦黨爭,多次上書請退,卸任回歸故裡,卒於泰安府第,享年81歲,朝廷為其追贈太傅。

蕭大亨雖在外居官多年,但關心梓裡,曾捐資創建泰安文廟尊經閣,供學人就讀,親自編訂《今古文鈔》、《文章正宗》等書,以授諸生,並損資修整泰山名勝古跡,三陽觀、碧峰寺記事碑至今猶存。歷任三朝,功過兼有,對維護邊疆和平,立下重大功勛,明廷在蕭氏墓坊上撰楹聯為「束髮登朝,勛業永垂於邊地,鞠躬盡節,忠勤益勵於宦成」,是對蕭公功績的高度評價。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