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隋嫡長孫》第二十三章 從百草園到崇德館
「阿娘,孩兒問您個事啊,我那河南王的食邑,是不是您管著?」

楊昭往嘴裡扒了一口米飯,悄悄看了眼躺在榻上的阿娘。阿娘這肚子越來越大,剛才他所問,已經懷胎八個半月了,看來肚子裡的弟弟妹妹,要不了多久就會生了。

蕭明月聽兒子說起食邑一事,側眸再見長子那賊兮兮的模樣,沒好氣道:「怎麼擔心阿娘把你錢花了?阿孩你年紀小,這些食邑上繳就先放在阿娘手裡幫你管著,等以後你成家了,阿娘就給你了!」

這話聽得好熟悉,原來自古至今,家中長輩的說辭似乎都沒變過。

楊昭滿是失望,他只能忍痛將碗裡的米飯扒完,又狠狠吃了兩口牛肉,瞥了眼同樣在扒飯的老楊,他抬頭道:「哦,食邑收繳放在阿娘這裡,孩兒很放心。阿娘你注意休息,孩兒去府裡轉轉!」

擔心老楊抓住他暴揍,楊昭這話一出口,就開溜了。

走到房舍門口,還能聽到身後傳來「慢點」的聲音。

晉王府是真的大,感覺比宮裡的安仁殿和甘露殿加起來都大,楊昭獨自一人轉了一會,竟是給迷路。在侍從的引導下,才找到折返的路。

「大王,這是您的住處!」

黃喜這次沒跟著出來,楊昭總有些不適應,便是面前的晉王府內侍們,面對他倒是恭敬又客氣。

楊昭看向這旁邊燈火通明的別院,還有兩邊躬立的侍從們,輕輕點頭道:「該忙什麼都去忙吧!不用跟著我,王府是我家,大家也都別拘束!」

楊昭見這些人緊張巴巴的,反而主動安慰起來。

在這別院轉了轉,發現旁邊有個涼亭不錯,他直接讓侍從準備一杯蜂蜜水,看著頭頂的月亮,實際在想著心事。

母親蕭明月的肚子越來越大,讓長孫無忌督建的躺椅可以拿出來,正好適合孕婦坐著,給宮中二老也好送去。距離皇祖父楊堅的壽辰,還有大半個月,水車必須讓匠工加緊製造。

此外,為振興大隋農業,除了水車,他腦海裡牢牢印記的曲轅犁、專用灌溉的曲柄轆轤圖紙,待尋到匠工,說出原理,隻畔眾人能集思廣益,改造出來。沒辦法,他至多能憑著記憶,提供一個想法思路。

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實際中原的很多農耕之器,已經成型,重點還在於推廣,這就要依靠宮中二聖。但無論是農具,亦或是武器的革新換代,最離不開的便是鋼鐵鍛造技術。唐宋也正是灌鋼技術的發展,才提高了鐵質農具質量,故在這方面,大隋朝廷也該提高「科研」支持。想到衣不遮體的黔首百姓,包括棉花的推廣,給隋人解決保暖,也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且從長遠大發展看,南方有廣袤的可開墾農田,糧食如水稻和小麥的擴大耕種,經濟農業的南移勢在必行。在這方面,就要靠他阿爺老楊了。而今江南正值叛亂,按照正常的發展,老楊要不了多久,就會被調往江南主事,此間如何建造一個江南水鄉,出身信息大爆炸時期的他,有太多想法可以建議,用作實踐。

唯一的問題,他年紀小,人微言輕。但也有優勢,比如說錯了話,不用承擔成年人的責任。另一方面,只要將宮裡的皇祖母,還有府上的阿娘給孝順好了,二人耳根子軟,完全可以成為他的「幫凶」。

沒理由老楊能哄出一個皇位,他楊昭哄不出一個大隋振興下的盛世。

對未來充滿期待,楊昭心裡對「振興三步走」也有了大體規劃,過段時間的皇祖父壽辰,正是他小小楊橫空出世的機會。

楊昭忍不住想要高歌一首,他將蜂蜜水一飲而盡,不禁對月道:「明月幾時有?把水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一牆之隔,楊廣以妻子所言,打算來看看長子做什麼,沒想到長子竟在唱歌,還別說,挺有節奏。

清晨一大早,天還是麻麻亮。

在妻子的囑託下,楊廣無奈隻得領著長子楊昭往崇德館去。

崇德館門口分別時,楊昭滿臉帶笑,不斷向馬車裡揮手。

「阿爺回去慢點!」

楊廣看見長子那笑臉,不知為何,總有些手癢癢,想再暴揍一頓。

「回府!」

望見馬車走了,楊昭這才回頭。

崇德館門處,內侍黃喜老早就等著了,手裡還提著食盒。

「二聖擔心大王沒吃早食,讓小人帶過來的,裡面有大王愛吃的夾饃,還有兩個雞子,都是熱的!」

楊昭背著書包,打開食盒一看,果然都是他最愛吃的。還是宮裡的皇祖父皇祖母考慮周到,關心甚多。但一大早,他在晉王府,可都吃撐了。

楊昭雙眼微眯,發現大門內,有個熟悉身影,他向黃喜點頭道:「辛苦你了!吃食我就先帶到學捨去了!」

這段時間的鍛煉,讓他手勁大了不少,提個食盒並不顯費力。

一入門內,楊昭臉上便帶著笑意,往拿著書卷的人影處而去。

「先生早!

先生還沒吃早食吧?這是學生帶的,請先生品食!」

牛弘聞聲看來,發現是嫡長孫楊昭,臉上也帶著慈和的笑意。

前日的時候,宮裡給他送來不少賞賜,言及教導皇孫有方。他心裡知道,這哪裡是他教得好,分明是皇孫學得好。記憶遠超常人,更能舉一反三,有時候說的話,看似平平淡淡,但就是他這個學富五車的儒生聽了,心中也不由得讚歎。

這麼多年來,牛弘見過不少聰慧的孩童,說起來,還都沒有見過皇孫這般的神童。

昨天他同老妻說起此事,都想好了,皇孫如此資質,又刻苦努力,斷然不能浪費,辜負宮中二聖。

從即日起,除了他來教授皇孫《論語》和《孝經》外,如馬光、張仲讓、孔籠、竇士榮、張黑奴、劉祖仁等太學博士,也當一道請來,共同教授這位大隋的天縱奇才。

牛弘笑道:「大王早啊!這是二聖給你準備的早食吧,微臣可不能食用。」

宮裡內侍方在門口等候,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但楊昭不依不饒道:「學生已經吃過了,先生可一定要嘗嘗,這裡面還有學生髮明的菜夾饃。」

在楊昭的堅持下,牛弘只能接受,心裡不免感慨,為皇孫考慮這麼多,不忍浪費其天賦,享受皇孫服侍,吃一頓早食,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

等次日路過百草園到崇德館上課,楊昭忽然發現自己杯具了,課業不僅比平日多了兩倍,連教授的老師,也從牛弘和一名侍講,變成了六人。還都是白髮蒼蒼,一看都是老學究!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