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教皇奧古斯都》第二十二章 燧發槍
這段時間,奧古斯都也沒閑著。初見德古拉的時候,曾讓德古拉決定選一種遠程武器作為瑞士衛隊的常備武器。

德古拉對於這件事非常上心,既是教皇交給自己的第一件事,也是關乎瑞士衛隊本身的事。

德古拉分析多種活躍於戰場上的弓弩槍的數據,綜合在實戰應用中的表現,估計未來發展的前景,弄來實物加以比對,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法國人馬漢發明的燧發槍上。

狹義上的燧發槍,說是上個世紀末馬漢發明的並沒有錯。只是廣義上的燧發槍,包含了轉輪打火槍,早在1515年,轉輪打火槍就經紐倫堡鐘錶匠約翰基弗斯之手問世了。

轉輪打火槍的基本原理在於:鐵質的轉盤和彈簧鏈接,轉動轉盤的時候,彈簧壓縮儲存了能量,而轉盤由於槍機的鎖定而不能轉動;當扣下扳機的時候,槍機鬆開轉盤,轉盤在彈簧的推動下快速轉動,然後轉盤就和燧石摩擦出火星,點燃底火盤裏的引火藥,產生火星,火星通過引火孔進入槍膛點燃火藥發射子彈。

事實上,燧發槍的原理根本上也差不多。如果這麼算的話,馬漢對於燧發槍的貢獻就只能稱之為改進了。但這無疑是非常成功且影響最為深遠的改進。

在轉輪打火槍之前的火繩槍,標誌著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然而火槍初期缺點眾多且十分明顯,在不少情況下,甚至還遠不如冷兵器實用。

其一。由於引發火繩槍需要一段火繩,所以當時的每個火槍手都要在自己身上纏上幾米的火繩。在臨戰前點燃火繩,以防天氣潮濕火繩無法點燃,有經驗的戰士還會將火繩的兩端都點燃以便隨時開第2槍,這樣,一根火繩是燒不了多長時間的。而火繩也不是滿大街都是,沒了火繩的火繩槍,那就真成了燒火棍。

火繩點燃時也很危險,火星很容易點燃身上背著的彈帶,引起爆炸造成悲劇,為此還不得不拉開槍手之間的間距,相對鬆散的隊列,會給敵人大量的可乘之機。而且點燃的火繩在夜間很容易暴露自己,想要夜襲全成了活靶子。

其二。火繩槍的操作極為複雜,火繩槍的開火可分為25個步驟,最好的射手每分鐘也只能打二三發子彈。雖然有三段擊等補救方法,但還是避免不了敵人衝到火槍手面前的情況發生。這時火槍手將無法抵擋,所以火槍手必須和使用冷兵器的士兵混合編成連或營。

其三。雨天不能使用,因為雨天會進水而不能發火。就連風大的時候也不能使用,因為風會把火門上的傳火藥吹走。戰場上的天氣狀況誰都無法預料,點背碰到個壞天氣,那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而且由於當時使用的是有煙火藥,所以射擊時簡直像煙霧彈一樣會嚴重干擾己方軍隊的視線。

其四。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擊100米內的目標。這樣近的射程,讓其在戰場上能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從敵方步兵進入射程範圍內到衝到面前,需要的時間也就十秒左右,這個時間,火繩槍可能第二輪射擊還沒打出來。如果對方是騎兵,那就更不用提了。

鐘錶匠約翰·基弗斯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了靈感,把鬧鐘的發條和打火石結合起來,世界上第一支轉輪火槍誕生了。轉輪打火槍一下克服了火繩槍的致命缺點,無論什麼天氣,都不影響擊發。

本國軍方很快注意到約翰·基弗斯發明的輪轉火槍,並不惜重金,將其裝備部隊。輪轉火槍很快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因為裝備了先進的輪轉火槍,所以在暴雨天氣中一舉擊敗了裝備著火繩槍的法軍。轉輪打火槍自此聲威大震,廣泛應用於各國騎兵。

然而,轉輪打火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不僅結構複雜,造價十分昂貴,使用麻煩,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於是,人們又開始研製新的「點火」方式。

不久後,西班牙人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

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相對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馬漢又對燧發槍進行了重大改進,他研製成功可靠、完善的擊發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使得燧發槍的各方面性能更上一層樓。

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此後足足裝備了兩百多年。

不過有好的裝備不代表所有國家就立刻全部配備,裝備的更新換代向來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沒有誰能財大氣粗到一次性把所有部隊配備的裝備全部換了,尤其是尾大不掉的大國。

而且沒有足夠的戰例做佐證,很多國家還處於觀望態度。而且誰能保證這樣的情況不會出現:剛剛花大價錢把裝備給換了,更優良的裝備很快又出現了。以致於三十年戰爭期間,戰場上大部分國家的主力依舊是火繩槍兵。

拿定了主意,德古拉又準備了一套說辭,前去求見教皇,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出乎意料的是,教皇對自己所說的內容非常感興趣,還有一定的了解,並且對自己的選擇大為讚賞。

燧發槍未來發展的前景,德古拉只是一個估計,而奧古斯都則再清楚不過了。

奧古斯都還提出了很多問題,現在的燧發槍能否在軍隊中大規模應用,燧發槍和滑膛槍結合性價比如何,燧發槍有沒有什麼地方還可以再改進,燧發機應用於火炮對提高火炮的性能有沒有幫助……

於德古拉而言,這些問題都太犀利了,之前準備的應對全都派不上用場了。原以為的一問一答,被這麼一引導,就成了氣氛十分輕鬆的討論。

兩人相談甚歡,興緻勃勃的討論了好幾個小時。經過討論,奧古斯都對這個時期火器的發展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德古拉也被教皇的淵博學識和奇思妙想所折服。

最終決定從法國購買燧發槍以裝備瑞士衛隊,就由自己撥款,德古拉去辦。要是經層層政府部門之手,估計又得多花不少冤枉錢。奧古斯都還特意讓德古拉順便給自己帶一把研究研究。

生為「天主孝子」的法蘭西,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做人,這點小事為難瑞士衛隊還是犯不著的,況且賺錢的買賣誰不幹。並且法國人相信,只要教皇發現燧發槍的好,之後還會加大購買力度,那就財源滾滾來了。

事情辦的很順利,燧發槍很快發到了瑞士衛隊的手中。相較於需要長期訓練的弓箭,火槍的門檻本來就低,更何況燧發槍還是其中的佼佼者。

對於綜合素質很高的瑞士衛隊來說,熟練掌握燧發槍的使用自然是不在話下。隻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對燧發槍如臂指使了。

這期間,奧古斯都多次親自探視瑞士衛隊的訓練情況,有時甚至加入他們,一起探討燧發槍的使用,這讓奧古斯都在瑞士衛隊中獲得了極高的聲望。

這也給奧古斯都提了個醒,如果自己什麼時候在軍事領域有了新的想法,忠誠、可靠、訓練有素、規模不大的瑞士衛隊,那可是上好的小白鼠。雖然其綜合素質高於普通軍隊太多,不能一概而論,但也能體現出一些問題。

法國人得知教皇想要燧發槍,非常大氣的送了一把性能絕佳,裝飾豪華的燧發槍。奧古斯都對它愛不釋手,走到哪都隨身帶著,時不時拿出來把玩一下。

原本是理工科出身的奧古斯都,很想以自己的能力試圖再次改進一下燧發槍,可是拆了裝,裝了拆,來來回回不知道多少遍,一點頭緒都沒有,不禁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