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梁漱溟自述文錄:我生有涯願無盡(精彩章節)》我努力的是什麼――抗戰以來自述(17)
四段講:假如上面所分析認識的不錯,則恐從過去到現在的中國政黨,倒不免有些錯誤了。

因為照上面所說中國國情論斷,外國政黨的兩種方式都不適合的;而從過去到現在的中國政黨,卻總想要在這裏面走上一條路去。

所謂兩種方式:一種是兩黨以至多黨分立,彼此承認而互相競爭政權的方式。

這在一般謂憲政國家的政黨,大約都是這樣。過去中國曾為此模仿,乃至現在亦還有人想走這條路。

一種是一黨獨操國權,不容許他黨並立的方式。如蘇聯和德意等國家,均屬此例。

這亦是中國人看見了,很想走的一條路。以蘇聯而論,共產黨原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其在他們社會上的基礎,是很分明確實的。

為了渡達於階級消滅,而實行其階級專政,故不能不排斥其他。德意雖標榜民族立場,不從階級說話,然其以一種階級勢力為中心,而壓服其餘,亦初無二致。

社會形勢散漫的中國,只能合攏為一,卻無法排他而立。合攏為一,可以對外抗戰;合攏為一,可以建設新中國。

排他便不能抗戰,排他便不能建國。總起來說,在中國國情之下,尤其在當前抗戰建國大任務之下,多黨互競,一黨排他,都是不對的。

五段講:中國政黨應走的路。上面說多黨互競,一黨排他,都是不對,好像使人無所適從,其實不然。

這中間是有一條路走的,即要從聯合求統一。從聯合求統一,一面既免多黨意志不能集中之弊,一面又無主一而排他之弊。

這名曰

「二重組織」,即各別黨派為第一重組織;全國許多黨派之聯合體為第二重組織。

總起來說,這種方式既非多黨製,亦非一黨製,而是

「一多相融」。一中有多,多上有一。這種方式既非有分無合,亦非合而不分;乃是合中有分,分而後合。

為了切合中國社會形勢,適應中國問題需要,非此不可。此處說各黨聯合,是一簡便粗略的說法。

仔細講,我是主張一種

「綜合製」。其具體方案另詳。六段講:以二重組織扣合當前事實來講,我以為中國國民黨為第二重組織,即是黨上之黨,而以國民黨外之各黨派和國民黨內之各派係為第一重組織,即各小單位。

此其理有三點可說:第一、按道理而論,國民黨之三民主義原可以為解決中國問題之最高指導原則。

第二、事實上,國民黨之三民主義或得他黨之接受擁護,或得他黨表示意見相合,在國內大致已不生異議。

第三、國民黨素來包羅甚廣,內部早有許多不同(傾左傾右)之理論主張門戶派系,亦應當痛痛快快表露出來,不必勉強作一個單位。

葉楚傖先生看了我的文章,一面勸我不發表,一面說他很同意的,似指此一段。

這與中國共產黨提議以國民黨為民族聯盟,各黨派都加入,而仍各保持其獨立性者,亦甚近似。

但共產黨既不是抄襲我的,我亦不是抄襲他的。在枝節上彼此尚亦有出入,更且各有各的本源。

七段講:實行這一方式,所必具的兩大條件。要實行這二重組織的新方式,有其在前的一大條件,即是國是國策確定;有其在後的一大條件,即是政權治權劃開。

要確定國是國策的話,前已講過。假若沒有去確定國是國策,就來改組成功二重組織,那徒有表面而已,骨子裏未得意志集中,什麼都是假的,必不能久;所以開誠交換意見,收得意志集中之效,是全國黨派改組的前提。

在國家為國是國策,在各黨派為共同綱領。綱領為行動之指針。既有共同綱領,行動上即一致同趨,此為改組二重組織的理由。

所有夙昔排他性的、對立性的各黨,至此乃轉變為同在國策下服務,又且協力配合工作的團體。

所謂政權治權劃開,就是全國性的大國民黨,代表國民行使政權,而國民政府則代表國家行使治權。

兩面不能相混。譬如上面所說都是政黨的事,不是政府的事。政黨的事,就只是這些事,不要插手於政府。

政府必須不著黨派顏色,而應為無色透明體。凡政黨中人而服務於政府者,都要聲明脫離其原來黨派關係。

軍隊和警察,都是國家所有,而為政府行使治權的工具,與黨派無關。

——這是最必要的一點。八段講:這一特殊方式的正確性,可以從過去得些證明。

這一方式,實是一特殊方式,他處所未見。但於中國政黨問題則是正確的。

此正確性,自然有待將來的事實證明。但從過去看,亦可得些證明。過去的中國黨派在空間上沒有很大分別,而時間上的分別大。

或者再清楚地說,中國的黨派在空間上彼此名為兩黨的,其分別還不如在時間上前後名為一黨的分別之大。

——這是可注意的一特殊情形。請問:一個國民黨在北伐前和在北伐後的分開,是不是大過北伐始期國共兩個黨的分別?

又一個共產黨在抗戰前和在抗戰後的分別,是不是大過抗戰始期國共兩個黨的分別?

豈但國共兩黨而已,其他正多類此。辛亥革命,並非一黨之力,亦非幾多革命派之力,而是原來不同黨派,合起乾成的。

恢復共和亦是各黨派一齊來的。在平時,中國問題僅止於刺激中國人發生救國運動;至於如何救國,則從各自社會背景而異其見解主張,意志趨向不能統一。

抑此種不相背反(同欲救國),而又不一致之志趨,最表現散漫微差性。

此種在寬泛邈遠目的下,為其一種方法手段(如何救國)之志趨,最表現流動不定性。

全不似從階級問題發出的趨向簡單明切,一貫不移。歷來意志趨向不得統一,多誤於此。

只在問題逼緊時,可表現一致趨向;問題一鬆弛,馬上又分散了。我們現在就是要抓住此番一致抗戰的機會,組織起來,不讓它再分散去。

不過要因其不同,而綜合之;不要抹殺其不同,而混合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