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中國帝王的私密生涯: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一乘軟轎把花蕊夫人抬進了他的寢宮(6)
趙匡胤大笑道:「大嫂說得沒錯,朕喝著大嫂燙的酒,吃著大嫂煮的狗肉,就是天塌將下來,朕也不會著急的!」不著急打仗,就要想方設法地去發展大宋朝的經濟了。在趙普及范質、王溥、魏仁浦等一乾文臣的策劃和建議下,趙匡胤在登基後的第二年,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法令,的確促進了宋朝經濟的發展,並使得宋朝的國庫大大地殷實起來。這一年的二月份,趙匡胤重申周世宗柴榮曾經下達過的詔令,並作了具體的規定:按勞力把各縣百姓分為五等,第一等種雜樹一百棵,以下每等減去二十棵,如果不種雜樹隻種桑棗,數量可減少一半。還規定缺水的地方每五戶共鑿一口井,令有關官吏負責督查。三月,趙匡胤又下詔:百姓有餘力開墾荒田的,官府只收舊稅,不加新租。趙匡胤還下詔:異國降兵願意務農的,官府負責為他們修築房舍,並賜給耕牛和種子。二、三月間,趙匡胤詔令黃河和汴河兩岸的百姓,每年都要在河邊栽上一定數量的榆柳,以防河堤決口。又令有司徵調數萬民工修治大運河,以保障南北漕運的暢通。三、四月,趙匡胤開始著手改革鹽、酒、茶法。趙匡胤對鹽法的改革越來越寬鬆。到了天寶三年(公元970年),他乾脆取消了各州的鹽禁,隻規定官府對鹽類買賣者收稅。這樣,不僅促進了鹽業的發展,給老百姓用鹽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增加了官府的收入。趙匡胤對酒政的改革進一步放寬了禁酒令,規定民販酒麴十五斤以上、私酒入城達三鬥以上者處死刑。同時還下令,各州各縣官吏不得以巡察酒麴為名騷擾勒索民戶,違者嚴懲。從建隆二年以後,禁酒令越放越寬。趙匡胤放寬禁酒令,固然與他自己好酒不無關係,但客觀上,卻促進了釀酒業的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活躍了城鄉經濟。但與鹽政、酒政改革相反,趙匡胤對宋朝的茶葉買賣仍然禁得很嚴。這也是趙普等人的主意,目的是增加朝廷和國家的收入。總而言之,在趙普等人的輔助下,趙匡胤於建隆二年所頒布的一些詔令、進行的一些改革,從總體上看,還是既利國又利民的。從成效上看,短短兩年時間,大宋王朝便呈現出了一派興旺發達的景象,確乎可以稱得上是民富國強了。這年(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五月,大宋皇太后杜氏的病情加重了。太后只能躺在床上,幾乎動也不能動了。趙匡胤起初不相信,因為不久前母親還可以在別人的攙扶下在地上走動,怎麼現在說不能動就不能動了呢?趙匡胤聞聽母親病情加重,慌忙跑到太后宮。果然,杜氏僵僵地躺在床上,面色灰暗,雙目無光。趙匡胤噙淚言道:「娘,孩兒這陣子忙於朝政,未能天天來看您,是孩兒不孝啊!」趙匡胤這陣子確實很忙,忙於發詔令、忙於搞改革。然而,杜氏沒有像過去那樣來勸慰趙匡胤。因為她的嘴張了老半天,也未能吐出幾個清晰的字來。一開始,杜氏還能咽下去一些食物,但漸漸地,就是勉強喂進去她嘴裡一點東西,她也不知道往下吞咽了,甚至連開水也難以喂進她的肚裡了。一個人不吃又不喝,還能支撐多少時日?那一段時間裡,趙匡胤和皇后王氏幾乎整日整夜地都陪伴在杜氏的床側。趙光義、趙光美等人也是如此。趙普、石守信、王審琦和高懷德等文臣武將更是川流不息地前往太后宮探望。可是,死神的腳步已經踏入了杜氏的心田,誰也無力挽留住杜氏的性命。六月,皇太后杜氏在病床上延宕了二十多天后,終於溘然長逝。像許許多多普通人一樣,杜氏在死前的那一刻,也曾有過短暫的清醒。當時,只有趙匡胤和趙光義站在她的床側。趙匡胤並不知道母親正在迴光返照,只是看見母親的雙目突然清晰有神起來,於是就急忙輕問道:「娘,您是有話要對孩兒說嗎?」杜氏真的說話了。二十多天來,她這是第一次開口,也是最後一次開口。她隻說了一句話:「胤兒,你一定要聽那位趙先生的話……」趙匡胤含淚點頭道:「娘,孩兒正在聽那位趙先生的話在治理國家。」杜氏最後稱呼趙匡胤為「胤兒」。她顯然還想對自己的「義兒」說些什麼的,因為她對趙匡胤說過話之後,目光就挪到了趙光義的臉上,且定定地一眨不眨地看著趙光義。可是,她沒再說出任何話,只是那麼望著趙光義。也許,她已經沒有說話的力氣了,更也許,她不想說出本想說出的話。細想起來,杜氏對趙匡胤的一生影響頗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杜氏,也就沒有趙匡胤後來的發跡。杜氏雖然沒有親手將趙匡胤送上皇帝的寶座,但在趙匡胤成長的道路上,杜氏卻是功不可沒的。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杜氏的理解和縱容,趙匡胤就很難培養出自己敢做敢為的個性和頂天立地的氣概。所以,相比較而言,趙匡胤對母親的感情就比對父親的感情要深厚得多。父親趙弘殷病死時,趙匡胤雖然很悲痛,還很內疚,但畢竟能承受得住。可母親杜氏之死所帶給趙匡胤的打擊,就不是一句話幾句話所能形容的了。大約有一個來月的時間,趙匡胤一直把自己關在寢殿裡,任何人都不召見,任何人也都不接見。連趙光義、趙普、石守信等等這樣的人也都被趙匡胤拒之寢殿之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