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中國帝王的私密生涯:趙匡胤私密生活全記錄》得美人易,得人心難矣(11)
趙匡胤一骨碌便翻身下了床,花蕊夫人也趕緊下床為趙匡胤穿衣。趙匡胤面色沉重地道:「趙普此時求見,不是北邊發生了戰事,就是成都方面發生了意外!」果然,趙普告訴趙匡胤:王全斌來信緊急求援,說是後蜀國降兵和百姓叛亂,叛亂者多達十數萬之眾!有關後蜀國降兵和百姓叛亂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到汴梁來。對趙匡胤而言,聽到的都是壞消息。參加叛亂的人數足有十七萬,號稱「興**」。叛首叫全師雄,自稱為「興蜀大王」。全師雄開設幕府,置立節度使二十多人,儼然以皇帝自居了。後蜀國四十六州中響應全師雄叛亂的多達十七州。叛軍分據要害之地,重兵把守劍門,中原與蜀地的聯繫幾乎完全隔斷。全師雄正在調兵遣將,準備攻打成都。趙匡胤令趙光義帶二萬禁軍和一萬廂軍火速南下,從歸州一帶馳授成都,平定叛軍。趙匡胤雖然沒有親自率軍入蜀平叛,但他在汴梁皇宮中,卻對平叛之事日夜牽掛。以至於冷落了不少朝政,冷落了不少朝臣,甚至冷落了那位花蕊夫人。想當初,他對花蕊夫人可謂是朝思暮想,得償所願之後,他對她幾乎是三千寵愛在一身了,有空沒空,他總愛往她的住處走上一遭,有事沒事,他又總喜歡將她納入懷中盡情地親熱一番。他如此地專寵於她,惹得原先受他寵愛的韓妃等人窩了一肚子的怨氣。然而,自趙光義領兵入蜀之後,一連數月,花蕊夫人只見過趙匡胤數次。平均起來,他一個月隻去她那裡一回,即使去了,他也帶有很明顯的敷衍色彩。而在此之前,只要他與她單獨呆在一起,那纏綿悱惻的動人情景就會立刻出現。趙匡胤冷落花蕊夫人,自然是因為太過牽掛宋軍平叛之事。但花蕊夫人並不知曉。她身處深宮,哪裡聞得那麼許多紛紜世事?她認為,大宋皇上已經對她不怎麼感興趣了。她本就是個多愁善感的女人。大凡才女(包括才子),似乎總脫離不了多愁善感的品性。她固然識義識理,但更識情識趣。在孟昶的懷抱時,她備受寵幸,轉投趙匡胤的懷抱後,她又使得大宋后宮佳麗黯然失色。可現在,大宋皇帝彷彿是在倏忽之間便對她不親不熱了,這怎能不讓她黯然神傷?因此,花蕊夫人瘦了,而且瘦得還很厲害,偶然見她一面的趙匡胤也看出來了。於是,趙匡胤就問她:「愛妃何以如此憔悴?」花蕊夫人答道:「臣妾就像一朵花,有綻放的時候,也有凋敗的那一天!」她的意思是說,她已經開始凋零了。趙匡胤笑道:「愛妃言之謬也!在朕的眼裡,你永遠都在絢麗的綻放!」與她耳鬢廝磨了一些日子,趙匡胤也變得有些詩意了。花蕊夫人忽然低吟出一首小詩來:「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花蕊夫人所吟,乃盛唐山水詩人王維的一首《辛夷塢》。王維作此詩,本是想借一種大自然的尋常景緻來闡明一種禪的境界。花蕊夫人將它拿來藉以表達自己因「澗戶寂無人」而「紛紛開且落」的寂寞難耐的心境,不僅十分恰當,也十分含蓄。趙匡胤雖然不知花蕊夫人所吟是何人詩篇——他還以為此詩是花蕊夫人所作——卻也能夠聽出詩中有一種憂怨意味,而且還立即就明白了她因何而憂怨。於是,趙匡胤就將她輕輕摟入懷裡道:「愛妃近來頗為冷清,朕是知道的,但愛妃休得埋怨朕……」花蕊夫人言道:「臣妾豈敢埋怨皇上?」跟著,她又吟出一首小詩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回趙匡胤聽出來了,她所吟乃王維詩作《相思》。據載,唐朝「安史之亂」之後,當時名動天下的歌手李龜年從宮中流落民間(主要是在江南),經常為人演唱這首《相思》,使得王維的這首小詩成為當時廣泛流傳的小曲。趙匡胤自然不會對它陌生。而且,趙匡胤不僅聽出了花蕊夫人所吟乃《相思》一詩,還聽出了花蕊夫人是以紅豆自喻來表達對他的無限情思。紅豆為何物?據說,紅豆乃一女人魂魄所化,那女人因思念丈夫而死,死後化為一粒紅豆。花蕊夫人對他趙匡胤思念如此,他趙匡胤還不為之動容?趙匡胤摟著她的雙臂就不禁增加了幾分力量,口中深情地言道:「愛妃啊,你知道嗎?朕雖熱愛美人,但更愛江山啊!」趙匡胤的深情中無疑蘊著幾許的無奈。他真想把蜀人叛亂之事告訴她,從而說明自己為何會冷落她的原因,但他最終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有一種不大不小的擔心。他擔心的是,如果把蜀人叛亂一事告訴她,會不會勾引起她對已經滅亡了的後蜀國的懷念?更主要的,她會不會想起那個已經死去的孟昶?趙匡胤覺著自己有些對不起花蕊夫人,所以他就又想:待蜀地的局勢好轉之後,一定要多抽點時間來陪陪花蕊夫人。這一年(乾德四年,公元966年)的七月,一天早朝的時候,趙普告訴趙匡胤:趙光義和曹彬擊潰了全師傑的叛軍、打通了中原入蜀的通道,已經和王全斌等人兵合一處,正在全力圍剿全師雄的叛軍。趙普還環視文武百官言道:「我以為,那賊首全師雄雖還有幾分力量,但叛匪大勢已去,我大宋軍隊徹底平定叛亂恐只是個時間上的問題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