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郭嘉,開局劉備重生來招攬》第四十九章,羽林之雄
深夜。

「孫文台今日勇冠三軍,大破敵軍,當記一大功。」

中軍大帳內,皇甫嵩率先點名表揚了孫堅,隨即又道:「孟德臨敵決斷,及時率軍馳援,亦是大功一件。」

「袁紹統籌有度,也記一功。」

……

論功行賞的現場,劉備和郭嘉顯得像個局外人。

所幸皇甫嵩最後又補了一句。

「當然,諸君各司其職,亦有功勞。」

這是場面話,劉備卻是坦然受之,畢竟他們全軍上下曬了一天的太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皇甫嵩忽然看向郭嘉,笑道:「明日奉孝可否隨我一道,正好看看德操門下高徒排兵布陣的本領。」

這是邀請,也是對能力的肯定。

今天是雙方前鋒部隊的廝殺,明日將會是決戰時刻。

郭嘉暗自吐槽自家老師的人脈關係,面上笑道:「固所願,不敢請耳。」

——

「我就不信那孫堅有那麼厲害,他的刀法能比得上我二哥嗎?」

張飛對於今天躺了一整天的事還有不難,精力過剩的他一直牢騷滿腹,言語間有些不服氣。

關羽卻一改往日驕傲,搖頭道:「三弟不可胡言,孫文台的確是難得一見的沙場悍將,其麾下江東軍更是不俗。」

一個武將的兇悍不僅僅是體現在武藝上,跟他的打法,麾下兵馬的戰力同樣有關。

孫堅之所以被稱為江東猛虎,是因為他不但勇冠三軍,麾下軍隊更是出了名的能打。

當初西涼一地的叛亂,他便是一戰成名,以兇悍著稱的西涼軍竟也被他擊敗了。

關羽雖傲,卻也敬重這種英雄豪傑,無關武藝,這是對這個人的肯定。

這時郭嘉說道:「主公,明日我便要隨皇甫將軍一同居於中軍,故而……在下有一言。」

「奉孝但說無妨。」

「不論張梁有沒有採取後路突破的策略,請主公務必慎重,如果此戰因我軍而敗,之前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

如果被對手以同樣的戰法擊敗,那可真是貽笑大方了。

「奉孝隻管放心。」劉備坦然接受了這句勸諫,他心裡想的是,奉孝不知他前世戎馬一生,特意提醒也是出自好意。

張飛也拍著胸脯保證道:「軍師隻管放心,有俺張飛在,張梁若是敢來,必叫他有來無回。」

一夜無話。

——

第二天,當朝陽冉冉升起,雙方各自進入既定戰場,戰火的硝煙再度籠罩大地。

郭嘉跟著皇甫嵩來到中軍,踏上了足有數丈高的點將台。

正所謂登高望遠,從這個高度可以最大限度看到戰場形勢。

當然,這樣的高度還不足以盡窺敵我陣型,最後還是要靠斥候不斷傳遞情報,再從中分析敵軍兵力布防,擺出的陣型。

這也是為將之道,通過自身洞察力與嗅覺,與敵方主將鬥陣。

故而又有「弈棋如弈陣,棋盤如戰場」的說法。

排兵布陣其實與下棋有異曲同工之妙,透過種種訊息分析,並推斷出對手的下一步。

如果兩軍戰力相差不大,就格外考驗主將統籌全局的能力了。

皇甫嵩笑道:「奉孝以為,我軍今日該以何種陣法對敵?」

郭嘉沉思片刻,隨即脫口而出。

「雁行陣。」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戰無不勝的陣法,每種陣法都存在著它的優劣勢,懂得因時製宜才能戰無不勝。

雁行陣的優勢在於能最大發揮弓箭之利,破綻也很明顯,一旦中路被破,則全軍危。

所以,這個陣法需要一支強大的步軍防守中路。

大漢羽林軍正是以重甲步軍稱雄,除此之外,漢軍的箭承自先秦,亦是無往不利。

最顯著的例子,數百年前李廣之孫李陵曾經率領大漢五千步軍深入大漠,與十倍之敵周旋,殺敵無數。

雖然最後兵敗,卻也側面展現了大漢步軍之雄。

皇甫嵩贊道:「不愧是德操教出來的,奉孝果然很清楚我軍的優勢所在。」

郭嘉拱手道:「將軍過譽了,漢軍之利在何處,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你倒是謙讓。」皇甫嵩笑了笑,隨即轉頭看向一旁的傳令兵。

「傳令三軍,擺雁行陣。」

「喏!」

令旗揮動,整齊有序的方陣開始緩緩移動,如同張開獠牙的戰爭巨獸。

煙塵滾滾,步伐整齊有力,伴隨著一致的口號,不多時,一個鮮明的陣法就此形成。

郭嘉放眼望去,不禁被這嚴謹的執行力卻震撼,感嘆道:「嘉雖自幼聽聞衛,霍之事,今日親眼所見,亦被我大漢雄軍之威所攝。」

可惜,百年亂戰耗盡了大漢底蘊。

司馬竊國,卻使華夏蒙羞。

羽林軍以軍紀嚴明著稱,那麼以彪悍聞名的邊關鐵騎又是何種風采?

郭嘉很期待。

皇甫嵩不知他後面所想,聞言亦是忍不住感嘆道:「如今的羽林軍,比起當年還是略遜一籌。」

郭嘉心知他指的是巔峰時期的漢武,光武時期,那時的羽林軍俱是從邊關精銳層層選拔,號稱大漢第一精銳。

他並未搭話,帝國的落寞容不得他一介儒生指手畫腳。

皇甫嵩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若是傳到有心人耳中,此事可大可小。

這時郭嘉覺察到腳下一震,卻是他所在的高台被下方漢軍士卒推動了。

他們開始進軍了,雁行陣原本就是一個攻守兼備的陣法,只是對麾下軍隊的士兵素養要求極高。

三軍齊動,整體方陣卻依舊嚴密,羽林軍的軍事素質盡顯無疑。

面對這樣強大的軍隊,黃巾軍的勝算實在渺茫。

與此同時,最前方的孫堅,袁紹已經率所部兵馬與黃巾前鋒軍交戰。

耳邊不斷傳來前方戰報,不出所料,袁紹一如既往的被孫堅的光芒所掩蓋。

如果是論兩人作為人主的才略,也許袁紹會更勝一籌,因為孫堅太剛,而過剛易折。

衝鋒陷陣那是將軍的事,孫堅會英年早逝,很大原因是沒有完成將軍到人主的轉變。

甚至其子孫策也被這種行事作風影響。

不過作為將軍,孫堅的確是將袁紹遠遠甩在身後。

那是一騎絕塵,直至望不到背影的差距。

「傳令孫堅,讓他放緩推進速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