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篡儒》第13章 棋手幾何
李玉這才站起來,玉面郎君的額頭已經一片血紅,兀自不覺,落塵道長心中嘆息不止。

待李玉細細講完,落塵道長才明白,原來此前四個小隊,居然是為自己的行動做遮掩的。

細想之下,雖然有些下作,也完全置朝廷法令於不顧,甚至可能需要更多人紛紛赴死,但是確是有很大的機會救出這對兄妹,自然也就救出樂山。

他思量再三,也是沒什麼更好的辦法了,總不能就此作罷,看著這幾人去死。

唉,人命有貴賤,家國有大小,也是無奈。

怪隻怪胡士奇等人如此手辣,而自己這邊居然沒有及時醒覺,此刻就只有多付代價了。

只是落塵並不明白,謀者謀人心。謀者最大的坦誠,也必然是言之不盡。

所謂鬼謀,就如千層餅,他以為他明白了,但他哪會知道自己在第幾層呢?

他正待開口,突然想到一層:

「嗯?如此一來,你不讓青北王返回鎮蘭城,那你豈不是……?」

李玉用白布纏著額頭的傷口,平淡地回答:

「我,不能走,鎮蘭城的價值就是拖住敵軍,雖然事關朝內爭奪,也確實越界,卻不能輕易放開國門!」

李玉纏好布帶,背負雙手,望向牆上大地圖,東北一隅,忠義碑三個字灼灼生輝。

「道長,正所謂醫者不自醫,謀人不謀己!我大漢數百年天下,慷慨赴死者,豈可只有大師範一人?」

言罷,棄子李玉,纖廋修長的身軀,爆發出豪爽的大笑,狂放不羈。

落塵心志更加堅定,心中再無不忍。

——————

座落在西北和東北之間的夫子城。

當朝品鑒堂二品大學士,胡士奇端坐主帥大堂之上。

他雙手捧出禦賜金牌:

「本官奉陛下之命,巡視夫子城大營,傳陛下口諭!」

堂下眾將俯首於地。

胡士奇眼睛發出青光,掃過眾人的背脊,穿過大堂,遠遠望著堂外的天空,烏雲層層疊疊:

「青河水患不止,北方諸部,應加強防範,著大學士胡士奇,監察夫子城軍政,內鎮亂賊屑小,外察東西之勢,便宜行事。」

眾將接令,在看不分明的青光之中,隻覺得法度深嚴,豈可違令?不疑有他。

所謂奉旨監察軍政,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當一段時間監軍,並不能隨意調兵譴將。

一軍主帥想調兵出防區,尚且要兵部發文,或者直接虎符相合,監軍就更沒有調兵權了。

所以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如果事由緊急,譬如京師被困,邊關危急,主帥可以從權;而監軍卻沒這種特殊權利的。

不過,既然有監軍,主帥事急從權的權利,就需要監軍同意。

簡而言之:監軍真正的權利反而是,緊急時刻從權出兵的否決權!

不久之後。

胡士奇在空空的大堂中,孑然一身,雙眼沒有焦距:

牧達,你確實有鬼神莫測之謀!

號稱陰謀如雪,一眼即化,我並沒有不服氣的。

陰謀看破即敗,但是陽謀,縱然是逃不出你的慧眼,你卻如何能解呢?

須知自古以來,陽謀,是無解的啊!

即便是縱橫家,到如今又還有幾分餘韻?

——————

廟堂爭鬥絕不是市井吵架,說說罷罷的事情。

夫子城的十萬大軍早已脫離西北,幾年之間就給朝堂上的勾心鬥角,搞得五色斑斕。原來的將官散落在南方,連西北軍都回不去。

甚至基層士卒,也被來回替換,西北軍的血脈,早就被稀釋得再徹底不過了。

即便李玉,號稱有鬼神莫測之謀,恐怕也是無可奈何,只有望之興嘆的吧。

但是李玉又怎會毫無作為呢?

此刻,呼蘭山谷中,李玉派出的小隊,毫無意外地遇到了黑衣亂賊和草原兵的雙重絞殺,很快全員覆沒。

而在鎮蘭城的北甕城之內,三名被揪出的叛將,正被公開處刑。

李玉,站在城樓之上,眯著眼睛,望向遠處的呼蘭山脈。

他看不見,但他知道,那裡還有他秘派的第五隊死士,正在山頂的密林中艱難前進。

城外,密密麻麻的草原帳篷,遮天蔽日,並沒有攻城,只是圍城。

草原如何能派出這麼多的兵馬呢?

西衛城叛亂,東衛城也被圍困。

李玉知道,當開始攻城的時候,就意味著青北王兵敗了。

再強大的防線,也防不住內賊;再堅固的盾牌,也害怕背刺。

但這還不足以讓李玉束手無策。

如果還有騎兵,只需要重騎兵出擊,掩護輕騎兵出城在外遊弋,即便只是鎮蘭孤城,也是可以堅守!

然後朝廷援軍就會到來,這道西北大門,又可以牢牢關上。

甚至朝廷援軍不來,李玉也安排了一支奇兵,依然可以擊退來犯之敵。

一支青北王都不知道的奇兵,不,他知道這些兵,但他不知道,這真的是一支可用的奇兵!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不外如是。

可惜,可惜啊!

對手確實高明,居然於不可能中創造可能,抓住一次大考,挑動人心。

以黨爭為名,引青北王入局,以兄妹之情為引,引公主前來;然後以公主之身,引草原王入局,又以青北王寵妹之情,引青北王輕身犯險,算定李玉不能相勸。

然後讓李玉知道西衛城叛變,那麼李玉此時,即便完全明了,在清理完鎮蘭城的內賊之前,斷然不敢大動,為了給青北王爭取時間,就只有自毀重騎兵。

獻西衛城,困鎮蘭城,以水患為名,拖延補給,調走城中兵馬,迫使李玉空有神鬼之能,也只能困守藩籬。

接下來,應該是困殺青北王,即便被青北王逃脫,他也定會救了皇妹,就來救李玉,一再涉險,就算有萬夫不當之勇,有軍陣之能,千軍辟易,等趕到鎮蘭城,就是強弩之末,然後再面對大軍合圍,輕重騎兵盡廢的局面,可謂毫無生機。

青北王只有八級武道,單身逃不出去;但問題不在這裡,即便是九級,青北王也不會逃。

真是連環算計,毫無遮掩之意,甚至唯恐青北王沒看穿。

他會明知飛蛾撲火,而依然義無反顧,當年三王之亂,他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

蕭敬然就是這麼個人,一點皇家該有的冷酷都沒有,而這正是李玉願意跟著他的原因。

所以李玉即便看出端倪,卻一言不語,如果青北王明白的太早,他甚至會為了李玉和鎮蘭城,連騎兵都不帶了。

小軍鎮是誘餌,青北王的孤軍是誘餌,鎮蘭城還是誘餌,圍點打援一環套一環,怎麼選擇都是逃脫不了這個圈套。

如果李玉當時集合全軍跟青北王出城,固然青北王兄妹是保住了,但是西北大門敞開,荼毒江南,一場大禍無法收拾。

即便最終收拾了,如此大罪,只怕神武帝也無法相保,等著青北王的又將是什麼下場呢?

這就是無法破解的陽謀啊!

幾部人馬,糧草不濟,兵種各自不全,疲於奔命,被情誼所困,只能慷慨赴死!

連李玉也不能不為之嘆服,這真的是儒家之人能做得出的謀劃嗎?

即便李玉看穿了,也無濟於事,即便李玉還有一支奇兵,如果青北王,不是如果,青北王一定還是會來鎮蘭城。

唯一的辦法:就是希望落塵道長,領奇兵,救出青北王,挾青北王向南突圍。

只是那時候,只怕公主已經被虜獲,鎮蘭城也會因無糧,面臨頃刻城破,青北王那樣的性情中人,又怎麼會向南突圍呢?

所以,最後的辦法,就是擊昏青北王,而沒有青北王,這點軍力,旦夕而滅。

此後,逃出去的青北王沒有兵馬,也隻好單身回京求援。

而鎮蘭城盡沒,反而暴露青北王被內賊算計的事實,就是青北王脫罪的理由!

這一系列大迂迴連續棄子,才算告一段落。

如此一來,死的人再多,只要青北王活著,那就沒有輸。

李玉望向東方,想來胡士奇正在夫子城等待我的死訊吧!

也好,想他再怎麼越界,在我死之後,最終還是會守住西北防線的,否則他將來怎麼成就儒聖?

只是,胡士奇啊胡士奇,你就沒想過草原人可不見得聽你的擺布,等著你來趕他回去啊!

屆時,青河百姓在劫難逃,你胡士奇又如何自處?

青北王既然活著,你胡士奇又能有幾日逍遙?

你將坐實的是賣國的罪名!

況且。。。他望望南方中京城的方向。。。不屑地哼哼兩聲。

需要青北王的,並非只是這區區西北啊!

青北王是輸了西北大軍,卻不會失去神武帝的信任。

你們呢?輕則太子見疑於君上,重則廢棄太子,這輸的可是天下!

或許,天數無窮,我未必能盡算天下。但是,你們就能嗎?

「哈哈,哈哈,哈哈。」

李玉爽朗的笑聲激蕩在鎮蘭城頭,士兵們都為之一振。

陽謀,是無解的!因為陽謀直指人心。

但要是人沒了呢?陽謀就是無根之水,又哪裡需要去解?

李玉不愧鬼神之謀的大名,如此被動之下,竟然給他以血破局,反而要藉此拿下對方大本營了。

其智謀,其心胸,其魄力,其情懷,其品格,其剛烈,天下何人出其右呢?

廟堂對弈逐天下,豈問小民何意哉?

在李玉的心中,眼下的陳樂山還稚嫩弱小,夭折的天才還少了嗎?更何況,李玉自身又何嘗把儒家當回事?

百家固然敗落,但是也不是沒有傳承,李玉當然不是什麼百家餘孽,但是卻實實在在是縱橫家一派的遺華。

只是正如李玉所說,天數無窮,有些異數是算不出來的。

玄心真人是化外高人,但是落塵道長被他師兄評定:輕重不分,不靠譜!

這個評語,李玉估計不太清楚。

所以,落塵道長,在執行他這個殘酷的棄子計劃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點點變數。

陳樂山更是一個異數。

無論是李玉,還是胡士奇,此刻並不知道。

安平公主目前至少沒有被虜獲,而小軍鎮山谷之圍已解。

更何況,如此一盤大棋,只怕棋手未必只有大漢和草原吧。

但不管未來如何,小民終於已經走到棋盤邊,下了一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