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北京姑娘――石康惡捧北京女孩》北京的書店
以前總抱怨,認為北京的書店不夠多,並且,裡面沒什麼好書可買,常常逛書店逛了半天也找不到一本叫自己想立刻買下一氣讀完的書。經常是出書店門才想,總得買幾本吧,要不然豈不是白轉了一圈兒,於是又翻回頭去買上一摞等自己老了以後也許會看的書,那結果我估計是等老了大約也不會去看的。不過,去了外地才知道,北京的書店還算是好的,外地書店裡那簡直不叫書店,裡面除了一些工具書、英語書、學生教材以外,就沒什麼可挑的了。這才想起北京是文化中心,書店再沒意思,也比什麼都沒有要好。北京的著名書店說來說去也就那麼幾個,現在的西單圖書城大概是最全的了,不過那個書店太大了,逛起來頗為吃力,樓上樓下地走起來極不方便。去之前往往得吃頓飽飯,深吸一口氣,最好是在背包裡帶一瓶水,然後再衝進去逛到頭昏腦漲為止。最時髦的書店大概得算王府井外文書店,裡面的英文讀物最多最新。對於中國人來講,用英文寫成的東西往往裡面會包含著一些新信息,而且,以前經常有一些了不起的影印書。二十世紀90年代西洋古典音樂開始流行的時候,就有一本《外國音樂詞典》被影印出來,發行量很少,很少人買到,但它所包含的信息最全,幾乎所有的有名的音樂家或唱片裡面都有介紹,無論淘到多偏的盜版CD,通過查這本字典,都能知道裡面的內容。不過像這樣的字典很快就成為發燒小圈子的讀物,我曾買過一本,被別人借走不還,從此再也買不到。順便提一句,我認為,引領北京時髦的還真不是什麼《時尚》之類的雜誌,而是一些發燒小團夥。這些小團夥因為想保持自己的優越地位,因此,專門精通於某一方面的信息,收集資料十分用心及專業。這類小團夥遍及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是所有北京流行觀念的始作俑者,當他們不時髦的時候,就是一些偏門發燒友,有一天,他們喜歡的東西突然時髦起來,他們就成為專家。叫我最有感情的書店是東單的三聯書店,我習慣每個星期去一趟,那個書店有個比較公平的排行榜,書業的流行趨勢往往就從排行榜中產生,很多做圖書生意的外地書商來京都會去逛一逛,把排行榜中的書帶到外地去。三聯書店有三層,地下一層偏重文化性圖書,類別也很專業,文史哲理工樣樣有,一層是最新出版的讀物,三層是美術攝影藝術設計之類的圖書,後來添加了音樂及電影。三聯書店以出售中外重要的學術書聞名,它的顧客名單大概就是北京知識分子的名單,一般來講,在三聯買不到的學術書,便可算做偏門學術書了,這樣的書或者沒有被翻譯過來,或者得去圖書館查找。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