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北京姑娘――石康惡捧北京女孩》"非典"時期的農民生活
"**"時期像是要過去了,起初是恐慌,漸漸地,恐慌被習慣了,最後,不管如何,"**"被當成一件別人的事情,"**"病人與醫生的事情,也就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過程就是這樣。"**"時期,盡量少出門,出門戴一個白口罩,每天上網看的第一條新聞是發生人數及死亡人數。為了略表心意,本來想找個地方捐點錢,也沒找到向哪裏捐,就算了。看看報紙,政府也沒宣佈"**"病人一切免費,看來沒我什麼事兒。總是這樣,沒我什麼事兒。接到幾個寫"**"的約稿,想想無甚可寫,就推了。總覺得要為"**"做點什麼,終於行動起來,買了瓶維生素,吃了幾粒,就懶得再吃。與朋友打過一些與"**"有關的電話,無非是把新聞裡說的事情再說一遍,打打也就打煩了,不打了。忽然發現,我仍像生活在封建社會的農民,沒有什麼社會生活,與社會的聯繫就是寫點字換點飯錢,自種自食,自產自銷,生死由天,後果自負。對了,有一點比農民強,那就是上網抱怨,網上就是我可去的教堂,所有讀者就是我的牧師。當然,我也順手當一當別人的牧師,把心裏想說的說一說,完事大吉,當然,也於事無補。不過,這也就是外國農民的水平。據說國家因為"**"損失了不少錢,本來覺得挺可惜的,再一想,像我這樣的人,沒什麼錢可損失,而像我這樣的人又佔絕大多數,損失錢的一定是少數人。那些人錢多,損失了一部分也沒什麼了不起,最多也不過淪落到多數人的地步,即使這樣,對於我,也談不到可惜,這樣一想,也就覺得沒什麼了。歷史上的所謂古代農業國家,也不過就是有那麼一群人湊巧住在一塊地上,他們懶得換地兒,還說著同一種相互能聽懂的話,彼此間的聯繫就是食色兩件事。仔細看一看,就知道,他們簡直就是不得不相互交往,不得不呆在一起,力求為自己打小算盤時別傷著別人,對於這樣的人來講,國不國的似乎意義也不大,就那麼回事兒。有點消沉。除了社會分工以外,我能為別人做什麼呢?別人能允許我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他們又能為我做些什麼呢?不知道。這是個政治問題。美國人是這麼做的,他們願意把國家搞成一個大家庭,每一個人儘可能地去幫助別人,並接受別人的幫助。在家庭裡,所有成員一律平等相處,相互尊重,他們如此地抱團兒,在家庭內部,什麼事兒都是大家商量著來。而對外部,他們統一行動,據說他們是現在最強大的國家。希望有一天,有一種東西能把我與大家聯繫起來,叫我感到我與誰誰誰是一夥兒的,那樣,就不會這麼冷冷清清的了。若是出了點什麼事,就是起鬨也能找到人和地方,那就好了。這是一個可維持小農經濟的農民的希望,這希望源於一種無法擺脫的小農孤獨。不過,我知道,這希望定會落空,因為時候還沒到,也不知要等到哪一天。我悄悄地相信,當很多自信的而自足的小農都感到了我感受的那一種孤獨之後,便會蠢蠢欲動,到那時,也許我的希望就會有機會實現。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