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十一位犧牲在建國前的中共無銜軍事家》文武全才――彭雪楓(7)
家如夜月圓時少,人似流雲散處多。這是戰爭年代他們夫妻生活的生動寫照。

陳毅的夫人張茜很關心彭雪楓的家事。她問:「雪楓,你經常給林穎寫信嗎?」

彭雪楓老實地回答:「經常寫。」

張茜又問:「她呢?」

「不算很多。」彭雪楓有些難為情,還為此生過林穎的悶氣,但林穎就是不改。

「為什麼?」

彭雪楓敷衍道:「大概她工作忙吧。」

「她的工作比你還忙?」張茜感到好笑。她特地將魯迅與許廣平的通信集《兩地書》托彭雪楓轉交給林穎。

林穎收到書,明白了張茜的用意,回信變得及時了。彭雪楓大喜,經常通過鴻雁傳書寄託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和關懷。從1941年9月到1944年7月,他寫給林穎的信件共達八十餘封,解放後曾被編為《彭雪楓家書》出版,受到讀者的喜愛。

軍部明令給師級幹部開小灶,彭雪楓抗命不遵。雙溝鎮酒廠的老闆把陳毅當作彭師長的隨從,殷勤敬酒,彭雪楓安之若泰。與軍長賽馬,彭雪楓把陳毅拉得無影無蹤。陳毅說他喜歡的就是彭雪楓霽月風懷,一身傲骨。

「雪釀寒石蒼皆白,楓競霜後葉先紅。」這是淮北名士李耀庭送給彭雪楓的對聯。這副對聯不僅把雪楓的名字嵌進了對聯中,還點化出彭雪楓的人格形象。

像白雪一樣純凈,像紅葉一樣火熱,這純凈和火熱既不是稍垢即汙的初雪,也不是隨風凋謝的秋葉,而是經過風寒霜凍的白玉紅楓,是沒有任何雕飾的天然本色。

彭雪楓給林穎的家書最愛用的署名是「白雪紅葉」。他給人的感受也是這樣,真誠,坦蕩,自信,親和,同時稜角嶙峋,剛硬至猛。鄧子恢說他身上找不到一絲媚態。彭雪楓聽後,高興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鄧兄。」他們後來成為一對親密無間的搭檔。

在根據地,人們經常能聽到彭雪楓的詼諧故事。彭雪楓能文善詩,又重視宣傳工作,親自把機關報抓在手裏,《拂曉報》成為他的「三寶」之一。但是,他常為報紙上的錯別字頭痛。一次,有個編輯編稿時將「欺騙」字誤寫為「欺驢」。

彭雪楓找到這位編輯,劈頭就問:「同志,有人報告說你將老鄉的驢揍了一頓,為啥?」

編輯嚇了一跳,忙說:「沒有這事,你聽誰說的?我們可以對質。」

「還要對質嗎?這事我自己也親眼看到了。」彭雪楓表情十分嚴肅。

「彭師長,我冤枉啊,真的沒有揍驢。」編輯感到渾身長嘴巴也說不清楚,汗都下來了。

彭雪楓拿出《拂曉報》,指著其中一處文字,一本正經地說:「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不是你自己寫的『欺驢』嗎?」

這個故事很快流傳開了,自此以後,報紙的編校質量大為提高。

彭雪楓對下級戰士隨和,對上級領導和同級幹部真誠。他經常把「做人誠懇是不會失敗的」這句話掛在嘴邊,這是抗戰初期**送他到山西做統戰工作時的一句贈語。遇到有同志對他產生誤會或不理解時,他堅守三個原則:「一不辯駁,二不迎擊,三不傷神」。這種「敞亮豁達」的處事之道得到陳毅的高度讚賞。

陳毅特別欣賞彭雪楓不卑不亢、傲岸自許的風骨。他常說:「君子如水,小人如油。與雪楓相處,如浴春風,如沐清水,令人神清氣爽。」

陳毅第一次視察四師時,就發現彭雪楓與眾不同。當時,新四軍為保護幹部,決定給旅以上的幹部開小灶,夥食從優。各師都認真地執行了。惟獨四師抗命不遵,原因是彭雪楓認為,官兵一致是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越是條件艱苦,幹部就越應該與群眾打成一片。陳毅到四師司令部的第一餐就是吃的大灶,照例是白菜、蘿蔔、土豆絲和燒豆腐。

「小鬼,你們師領導每天吃啥子飯喲?每餐都和今天一樣?」陳毅來到炊事班了解情況。

小戰士說:「我們吃什麼,師首長就吃什麼,有鹽同鹹,無鹽同淡。」

陳毅找彭雪楓談心:「雪楓同志,你和戰士們同生死、共甘苦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你要考慮軍部黨委決定旅以上幹部吃小灶為的是什麼?是為了照顧老幹部的身體健康,是為了克服平均主義。你們師領導在過去的戰鬥歲月裡都受過傷,目前鬥爭又這麼艱苦,你們身體的好壞,不是你們個人的事。」

彭雪楓如實地說:「接到軍部通知,我沒在意。鄧子恢政委也對我說了,我也沒有執行。我覺得官兵一起吃大灶還熱鬧些。」

陳毅很嚴肅地說:「這不是什麼熱鬧不熱鬧的問題。軍令如山,你要馬上執行。」

彭雪楓隻得遵令開小灶,但他還是想不通。他對妻子發牢騷:「我現在很矛盾。師部開小灶,這在別人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對我卻是一件壓在心頭的大事。陳軍長來,非要這樣做不可。司令部只有四人,每餐都是大米飯、白面饃,有時甚至還有餃子,兩菜一湯,可謂舒服,但是,除了把人養胖養驕之外,還有什麼好處呢?」

陳毅走後,一到吃飯時,彭雪楓便端著空碗來到戰士們中間。其他首長一見這種情況,也都下到大灶,小灶名存實亡。陳毅聽說後,隻好自我解嘲:「這彭雪楓是個強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