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幽幽茶香中 走完中國名茶之旅》江蘇名茶-南京--雨花茶
第三站南京--雨花茶

站點特色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都",公元229年,孫權在南京建都。後千餘載,南京又數次成為京都,成為涵蘊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諸葛亮嘆曰:"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今天的這座"帝王之宅",山、水相映,景色秀美,更倍添現代大都市氣息,中外遊客到南京觀光,必購的有兩件紀念品:一是圓潤可愛的雨花石,一是清雅幽香的雨花茶。

雨花茶因產於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台而得名,如今的雨花台辟有一千多畝蔥鬱碧綠的茶園,雨花茶以其清雅的茶名、獨特的品質在我國綠茶中一枝獨秀,頗具魅力。

茶史追溯

"雨花茶"在我國茶名中實為罕見,但"雨花茶"的生產歷史卻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種茶,不僅在陸羽的《茶經》中有記載,更有陸羽棲霞寺(南京)採茶的傳說為證,今天的棲霞寺後山仍有試茶亭舊跡。至清代,南京種茶範圍已擴大到長江南北。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有關部門重新開始雨花茶的研製工作,並在1959年春創製成功。以後,雨花茶又在各屆名茶評比會中獲獎。

茶詩為證

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

唐皇甫冉

採茶非采綠,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名茶鑒賞

"雨花茶"的品質特徵是:其外形猶似松針,條索細緊圓直,鋒苗挺秀、白毫隱露、色澤墨綠。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甘醇、香氣清香幽雅、葉底嫩綠勻亮。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沖泡後,茶色碧綠而清澈,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祛痰、除煩去膩等功效。1966年起暢銷海外,在日本、東南亞一帶,人們將雨花茶當作珍貴禮品贈送親朋好友。

雨花茶的命名有其特殊的紀念意義。它翠綠挺拔,尤如松針,彷彿犧牲在雨花台的革命烈士的錚錚鐵骨,象著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為雨花茶。

茶導遊

紫金山,雲霧繚繞,樹木蔥蘢。古籍記載山上種有茶樹,出產雲霧茶,民間相傳靈谷寺的高僧曾自製上等香茶招待貴賓。南京雨花茶於1958年春在位於紫金山的中山陵園管理局研製,1959年春創製成功。中山陵園是雨花茶發源地,今天的中山陵園風景更加秀麗迷人,空氣更加清新。

中山陵園茶廠其前身為總理陵園種植廠,1931年宋美齡為了點綴中山陵園的周邊環境和發展茶葉生產,在靈古寺、梅花山、美齡宮一帶種植了300餘畝茶樹,仿製杭州龍井,茶園後來在抗戰期間被毀壞。解放後中山陵園茶園恢復到百餘畝,創造出"茶梅共生"的生態環境,使春茶具有特殊的芬芳。

小貼士

雨花石的傳說

雨花石是馳名中外的南京特產,它是一種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混合形成的珍貴寶石,也稱雨花瑪瑙。傳說在1400多年前的梁代,有位雲光法師在此講佛經,感動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為石,故稱雨花石。雲光法師講經處於是更名為雨花台。成語"天花亂墜"正由此傳說而來。

據地礦學家考證,雨花石是在幾千萬年前,地球岩漿活動頻繁,岩漿從地殼噴出,四處流淌,凝固後留下孔洞,涓涓細流沿孔洞滲進岩石內部,將其中的二氧化矽慢慢分離出來,逐漸沉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顏色和花紋,則是在逐漸分離、不斷沉積成無色透明體二氧化矽過程中的夾雜物而已。仔細欣賞雨花石,其中藏有山川雲彩、人物神仙、花鳥蟲魚,色彩艷麗,變化萬千。人們多愛將其置於水缽中,陳設於書齋、案頭,不失為高雅之物。

土特產推薦雨花茶鹽水鴨雨花石板鴨

美食評點

鹹鴨肫:是南京著名特產之一。其形美觀,肉緊密,具香、嫩、鮮、脆、不油膩之特點。食時清香爽口,咬勁大,越嚼越香,有開胃助消化的功能。既可在宴席上作冷盤,又是旅途中的消閑佳品。鹹鴨肫煮食簡單,用清水浸泡回軟,置冷水鍋中煮沸,文火再煮一小時即可。

南京板鴨:素有"六朝風味,白門佳品"之譽,是南京著名特產。相傳南北朝時,侯景叛亂,圍台城,梁朝官兵為守城顧不上吃飯。時值初秋,南京百姓便取白鴨洗凈,加鹽和佐料煮熟後,幾十隻鴨捆一捆,送到城上時,鴨子已又乾又扁。士兵開捆煮食,香氣撲鼻,都高興地說,這壓板了的鴨子真好吃,乾脆就叫板鴨吧。板鴨從選料、製作到煮食,都有一整套傳統方法和要求。煮好後,晾涼切食,皮白肉紅,餘味無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