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幽幽茶香中 走完中國名茶之旅》浙江名茶-天台山--華頂雲霧(1)
第六站天台山--華頂雲霧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以一把破扇走遍大江南北的活佛濟公人人皆知,可是你知道嗎,活佛的故鄉就在浙江天台山。天台山,風光旖旎,山清水秀。不僅濟公出生在此,著名的詩僧寒山子亦曾在此隱居,同時,天台山還是道教和佛教名山,佛教的500羅漢的根本道場也在天台山。

天台山,不僅有多達上百處的優美景點、豐富的人文資源,更以產茶歷史悠久而著稱。這裏山谷幽邃,樹木蔥蘢,四季雲霧繚繞,土層肥沃,富含有機質,適宜茶樹生長。這裏出產的茶葉品質優異,尤以華頂雲霧為最。

茶史追溯

據《天台山志》記載:"東漢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華頂。"他開闢的茶園被後人稱為"葛仙茶圃"。唐宋以來,天台山雲霧茶名聞全國,並東傳日本。唐陸羽《茶經》稱:"台州始豐縣生赤城者與歙州(今安徽歙縣)同";五代溫庭筠《採茶錄》雲:"天台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據北宋時期的《太平寰宇記》記載,北宋時雲霧茶已列入貢茶。"茶非華頂炒青不可飲"的清代茶人彭穎著有《記華頂茶說》一文,對華頂雲霧作了詳盡說明。新中國成立後,華頂雲霧茶在各級茶葉評比會中多次獲獎,已被公認為國家名茶。

茶詩為證

飲茶歌送鄭容

皎然

丹丘羽人輕玉食,採茶飲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雲宮人不識。

雲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虛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爛漫緗花啜又生。

賞君此茶怯我疾,使人胸中盪憂栗。

日上香爐情未畢,醉踏虎溪雲,高歌送君出。

讚美了華頂山人飲茶成仙之事,雖然稍嫌誇張,但也從側面說明了華頂雲霧茶的優異品質。

名茶鑒賞

華頂雲霧茶,歷史上為浙江四大名茶之一,素有"佛天雨露,帝苑仙獎"的美譽。華頂雲霧茶色澤綠潤,具有高山雲霧茶的鮮明特色。採摘約在穀雨至立夏前後,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成茶外形細緊略扁,芽葉壯實,顏色綠潤,沖泡後香高持久,滋味濃厚鮮爽,葉底嫩綠明亮。

茶導遊華頂雲霧主產在天台山的華頂山,據《天台山志》記載:"東漢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華頂。"在華頂山的歸雲洞口,有著名的葛玄茶圃遺址,那裏的幾株茶樹被人們稱為"茶祖",至今依然生機蓬勃。另外,零星點綴在茶園裏的精巧別緻的華頂"茅蓬"也是有名的看點。這些茅蓬是古時僧人為護理茶園所築,也有說是為紀念高僧坐禪而建的。據傳華頂茅蓬原有108座,至清代,還剩下65座。乾隆時,潘未有詩吟道:"天台六十五茅蓬,總在懸崖絕澗中,落盡山花人不見,白雲堆裡一聲鍾",讚美了華頂茅蓬的幽雅、僻靜。現仍存有藥師、必明、長春、駕雲等茅蓬。此外,還有著名的華頂避暑山莊、華頂寺,也是理想的避暑、療養好去處。

小貼士華頂山是天台山的主體,華頂主峰拜經台,海撥約1100米。身臨絕頂向遠處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層層圍裹,像八瓣蓮花,華頂之說由此而來。峰頂四周常有濃雲翻滾,有時雲霧籠罩之下,咫尺難見。從歸雲洞看過去,只見白茫茫的雲霧陣陣瀰漫過來,恰如滔天白浪,"華頂歸雲"因此得名。

順道一遊天台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分13個景區,100多個景點,著名的還有赤城棲霞、雙澗回瀾、石樑飛瀑、桃源春曉、瓊台夜月、寒岩夕照、螺溪釣艇。不僅如此,天台山還是華東著名的避暑勝地,其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達50多萬畝,夏季平均氣溫比杭州、上海低約5~10℃。

交通指南天台山位於浙江省東中部,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仙居、臨海,北界新昌,天台縣是台州市的北大門,上三高速公路、104國道線貫穿全境,與各大城市交通十分便捷,至上海只需小時、至杭州2小時、至溫州2小時、至寧波小時。而景區內交通十分便當,大巴直達各主要景點,縣城到各景點有公共汽車和旅遊車。

民間傳說

如來和老君鬥法的傳說

天台山不僅茶文化歷史悠久,也形成了特定的佛教、道教文化圈,這裏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

據說有一天,西天的如來佛祖和天上的太上老君同時睜開慧眼,尋找人間的仙山。二人搜尋良久,竟不約而同地盯上了山高谷深、雲霧繚繞、煙蘊盤結、仙氣瀰漫的天台山。二人一時興起,都想獨霸這座景色如畫的仙山。只見如來佛駕著蓮花雲來了,太上老君騎著牛踏著彩雲來了。這一佛一仙來到天台山誰也不肯相讓,於是鬥起法來。如來先拋出一顆寶珠,大鵬鳥護珠助戰;老君也拋出一隻金剛圈,白鶴童兒扶圈助威。一時間,鬥得天昏地暗,難分難解。這一場惡戰,驚動了南海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掐指一算,忙念大事不好,這場鬥法如不及時製止,勢必給天台百姓帶來災難。於是急急忙忙駕祥雲趕到天台山,軟言溫語化解了這場鬥法。後來,如來和老君達成協議,佛教的500羅漢道場建在這裏,道教在這裏建立了道教南宗。天台山成為一座佛道名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