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幽幽茶香中 走完中國名茶之旅》安徽名茶-六安--六安瓜片
第七站六安--六安瓜片

站點特色

六安市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號稱大別山的明珠,轄壽縣、舒城等縣。六安歷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國,"六安"之名沿襲至今。六安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相繼在這裏組建和戰鬥過。

六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眾多,這裏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天堂寨,有南嶽山、銅鑼寨、萬佛山、八公山等風景名勝區,有萬佛湖、安豐塘、水門塘等休閑度假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保存著全國唯一完整的宋代古城牆。六安物產豐富,六安瓜片、皖西白鵝、霍山石斛等特產名甲天下。

茶史追溯

六安茶是唐代以來就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清代曾列為貢品,慈禧太后膳食單上規定月供"齊山雲霧"瓜片14兩。關於六安瓜片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說,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茶梗,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好評。其他茶行也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製,並起名蜂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位茶農,在齊頭山的後沖,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製,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蜂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因製成茶葉外形順直完整,形似葵花子,故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還有一種說法是,齊頭山附近有一戶姓祝的財主,與袁世凱是親戚,常以土產孝敬袁世凱。袁酷愛飲茶,但其時當地所產的綠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1905年前後,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僱用當地有經驗的茶工,專揀春茶的第1一2片嫩葉,精心炒製,所製新茶形質俱佳,獲得袁的讚賞。當地茶行也高價收買,於是茶農紛紛仿製。新茶登市後,逐漸脫穎而出,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愛,發展為全國名茶。

1982年,在全國名茶評審會上,被評為全國名茶。

茶導遊

六安瓜片產於六安市、金寨縣和霍山縣,其中金寨縣齊頭山一帶所產的"齊山名片"為六安瓜片之極品。齊頭山是大別山的余脈,海拔804米,位於大別山區的西北邊緣,全山為花崗岩構成,林木蔥蘢,怪石嶙峋,溪流飛瀑,雲霧籠罩。這裏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茶園多在山坡沖谷之中,生態環境優越。

名茶鑒賞

六安瓜片的品質特點是,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不帶芽梗,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富有白霜,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六安瓜片分名片和瓜片1~4級,以名片為最優。六安瓜片茶不僅可消暑解渴,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小貼士

六安瓜片的採製方法十分獨特:一是鮮葉必須長到"開面"才採摘;二是鮮葉要經過"扳片",除去芽頭和茶梗,掰開嫩片、老片;三是嫩片、老片分別殺青;四是烘焙分三次進行,火溫先低後高,特別是最後拉老火,爐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籃走烘,一招一步節奏緊扣,實為茶葉烘焙技術中別具一格的"火功"。

茶餚美食

瓜片蓮子湯

用料:六安瓜片茶5克,蓮子40克,冰糖20克。

製法:1、蓮子加水400毫升,煮熟。

2、大碗中放入六安瓜片茶和冰糖,放入剛離火的蓮子湯,加蓋悶3分鐘即可食用。

特點:本品湯清,葉綠,蓮子白,茶香,蓮子香,清甜適口。

順道一遊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位於徽中部,準河南岸,下轄32個鄉鎮。曾為蔡國、楚國、西漢淮南國、東漢袁術稱帝和南朝宋國的建都地。這裏人文薈萃,古跡遍地。"神州第一大塘"安豐塘(古稱芍陂)在壽春城南30公裡,為春秋中葉楚相孫叔敖集民力所建,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八公山森林公園緊依古都壽縣城,地勢險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秦晉"淝水之戰"主戰場就在八公山下;"將相和"中良將廉頗就長眠在八公山。

壽縣於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交通指南

去六安市區或天堂寨,可先乘火車到合肥,再轉汽車前往。如要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則取道淮南最方便。淮南火車站位於田家庵區龍湖路南首,田家庵汽車站位於國慶西路陳洞路口,從這裏乘長途汽車到壽縣,僅需半個多小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