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幽幽茶香中 走完中國名茶之旅》福建名茶-武夷山--武夷岩茶(1)
第二站武夷山--武夷岩茶

站點特色

"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前人如此盛讚武夷。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這裏群峰相連,峽谷縱橫,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相傳長壽老翁彭祖茹芝飲瀑,隱居此山,生有二子,長子名"武",次子名"夷",二人開山挖河,疏乾洪水,後人為紀念他們,就把此山稱為"武夷山"。

武夷山,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這裏岩峰聳立,挺拔秀偉,群峰連綿,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人間仙境。

武夷山懸崖絕壁,深坑巨谷。武夷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著名的武夷岩茶就生自絕壁岩谷之中。當地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構築"盆栽式"茶園。"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名茶鑒賞

武夷岩茶屬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之一的青茶類,俗稱"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具有"三紅七綠"(三分紅邊,七分綠)特點。

武夷岩茶經歷代變遷,種類繁多,品質各異。采自正岩的稱"奇種",采自偏岩的稱"名種",在正岩中選擇部分優良茶樹單株採製的,品質在奇種之上的,稱"單叢"。名岩專選一二株品質特優的茶樹單株採製的,稱"名叢"。著名的四大名叢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

大紅袍武夷名叢中聲譽最高,四大名叢之魁首。傳說大紅袍原產地位於天心岩九龍窠的岩石峭壁之上。據行家評定,大紅袍的品質很有特色,與其他名叢對比,大紅袍沖至第九次尚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叢經七次沖泡味已極淡。

鐵羅漢武夷最早的名叢。清代郭柏蒼《閩產錄異》(1886年)記載:"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止一株,年產少許。"傳說原產地在慧苑岩內鬼洞和竹窠岩長窠。據傳,惠安施集泉茶店於19世紀中葉經營武夷岩茶,以"鐵羅漢"最為名貴,有療熱病的功效,極受歡迎。目前為小包裝名牌產品之一。

白雞冠白雞冠之名在明代已有傳聞,早於大紅袍。產地一說在武夷宮止止庵白蛇洞,一說在慧苑岩外鬼洞。白雞冠樹高米,分枝頗多,該樹葉色呈淡綠,嫩葉淺綠微黃,葉面開展,春稍頂芽微彎,茸毫顯露似雞冠。這也是白雞冠名稱之由來。

水金龜原產於牛欄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後被洪水沖至牛欄坑坑底的蘭谷岩。1919~1920年間,為此樹曾引起訴訟,費金數千,因天然造成,判歸蘭谷所有,足見此樹之名貴。

武夷岩茶的沖泡,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袁枚《隨園食單》)。更有上者"七泡有餘香"。武夷岩茶香氣馥鬱,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成茶茶條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稱為"寶色"。部分葉面呈現蛙皮狀白點,俗稱"蛤蟆背"。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中央淡綠帶黃,稱"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品岩茶重在"岩韻",滋味濃醇,鮮爽回甘,所謂"品具岩骨花香之勝"也。

詠武夷茶

元杜本

春從天上來,噓弗通賓海。

納納此中藏,萬斛珠蓓蕾。

謝尚書惠臘麵茶

唐徐夤

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臘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鬥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

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製,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

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

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籲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

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

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採薇。

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葯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隻鬥草,贏得珠璣滿鬥歸。

名茶傳說

大紅袍的來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