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獨家連載:《溫情馬俊仁》(連載完)》馬家軍兵變:都怪我(2)
如果馬家軍在1993年的輝煌後,還是一股勁兒奮鬥向上的團結隊伍,這樣暫時不分家,可以說是個相當自然的過渡。馬俊仁說:孩子大了都要分家,財產多了也要分家,特別是獎牌獎金本來都各有名目,該是誰的一清二楚,其餘像贊助費之類的,公平合理分配也都很好說。然而,事情並非都像馬俊仁想得那樣。榮譽和金錢既有正面的鼓舞力,又有負面的干擾力。這樣或那樣的細節,這個文本無須再重撿陳芝麻爛穀子,我們能夠概括的是,關於這筆錢或那筆錢該如何分配的小嘀咕已成為動搖這支隊伍團結的大大小小因素。歷史上很多共同奮鬥的聯盟,在取得勝利後難免要出現分歧。勝利到手了,原來的陣營中為分配勝利果實便出現了不平衡。現代的各種經濟活動中,我們也常看到成就成功往往帶來合作者的分裂。馬俊仁看了一眼被大風吹得嗚嗚作響的門窗對作者說,他當時確實沒有這種歷史眼光。二一個人或一個集團在達到光輝頂峰時,雖然可能潛伏了衰落的危機,但是如果有足夠的清醒,善於調整,就完全有可能在平穩狀態下做一個從容起伏還無傷大體地繼續發展。曲線定律是不可抗拒的,但不那麼大起大落、比較平緩起落地前進卻是可能的。只是絕大多數人都很難做到這一點。在頂峰狀態到來時,他們經常不但沒有意識到潛伏的危機,相反,經常被頂峰狀態迷惑,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結果,以錯誤決策促發了自身的危機。這種教訓比比皆是。遠的不談,僅看當代經濟生活,多少像模像樣的大企業及跨國公司都崩潰於飛黃騰達時的貪多求大。馬俊仁在1993年1994年間同樣很難避免地犯了這個錯誤。他決定立即將遼寧省隊從瀋陽轉移到大連,並在大連建造田徑訓練基地。這個動議最早來自於大連方面的熱情邀請。大連氣候宜人,經濟發達,市容環境方方面面都在遼寧省首居其一,在這裏建立田徑訓練基地,從長遠上應該說是一個英明舉措。但是如何搬遷如何建設,在時間早晚方式方法上應該多有斟酌。馬俊仁那時無疑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多少有些一手撐天地推動這項事業。正是他的推動下,1994年2月,遼寧省官方出台了關於建設大連馬家軍田徑訓練基地的文件。在馬俊仁忙得不可開交的張羅籌劃中,馬家軍率先於這年7月從瀋陽搬遷到大連。馬俊仁無疑太急了,就像他後來對作者所講的那樣,一到大連,他心中也嘀咕開了。這裏除了一個能住人的大樓以外,一切田徑設施都沒有。要訓練,還要跑到別人家學校去,佔用人家的場地。沒搬來時,想著只是一個短暫過渡,不要緊,一旦搬來,運動員在毫無田徑氣氛的大樓裡孤零零一住,要什麼沒什麼。雖然大連方面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各地的記者也包圍了幾次,但是,田徑訓練基地一定要有它的規模,有它的設施。沒幾天,運動員都顯出沒精神了。馬俊仁那時也覺得這裏人氣物氣方方面面氣兒不夠,但他硬撐著,天天把話往大了說,往興奮了說,往開展了說。然而,不管他怎樣鼓舞運動員,還是覺出大家沒精打采。本來在瀋陽,從住地到訓練場地一片正規田徑氣氛,這兒上下左右不搭界,他馬俊仁再說鼓勁兒的話,氣氛也顯得十分冷落。馬俊仁隻想著儘快把田徑訓練基地建設起來。他說自己生平三大宏願,奪世界冠軍,破世界紀錄,建田徑訓練基地。前兩件事他都做成了,第三件事他一直想做。但真做起來就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個教練能完成的事情。他馬俊仁知名度再高、能力再強,也覺得實在太難了。在1994年的一年裏,他腦殼裏佔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怎麼為建田徑基地搞錢,還有就是關於施工的一大堆亂七八糟。馬俊仁當然是從來相信自己窮則思變琢磨拚搏的。但是,又要搞基地建設,又要維持運動員的訓練,又要應付國內外的各種比賽,馬俊仁真正覺得自己捉襟見肘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