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傳奇紀實性系列:十大經典傳奇》戰地記者
戰爭即意味著槍林彈雨、炮火和傷亡。在「戰地」,記者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危險的職業。一直以來,戰地記者們始終冒著生命危險對世界各地最新的戰況進行實地報道,我們因此可以得知千裡之外的時局變化。但這對於記者本人,需要犧牲的實在太多了。連生命安全都無法保障,你還指望什麼呢?現在全世界雖然沒有大範圍的戰爭,但小範圍的戰火卻綿延不斷。今天,在波斯尼亞、北愛爾蘭和以色列等地,戰地記者們仍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他們知道,在戰場上,他們既不是敵人,也不是盟友。因此,他們必須設法保護自己。《洛杉磯時報》記者鮑波·多根深有體會地說:「記者不再被認為是「非戰鬥人員」。某些情況下,他們甚至變成了射擊目標。因此,我認為,遊戲規則已經變了,記者的處境更危險了。」記者保護協會副主任朱爾·西蒙建議記者最好穿防彈衣,待在裝甲車上,在護衛人員保護下活動。因為「你不可能寫信告訴山上的狙擊手說:『我是記者,請停止射擊。』」他還建議記者們外出時「千萬別穿卡其布服裝,那樣你會被誤認為是軍事人員。」他說,「我遇到過這種尷尬的情況,我真希望自己穿的不要過於鮮艷。因為那樣你會成為一個再理想不過的靶子。」近年來,特別是《華爾街日報》記者丹尼爾·珀爾遭綁架並被殺害後,國際社會普遍加大了對記者安全的關注。世界上的主要新聞媒體為保證戰地記者的安全,做了更為充分的準備,採取了配發防彈衣、加大衝突地區生存訓練等多種措施。例如,由於配發了防彈衣,至少有兩名記者2001年春天在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採訪時逃過一劫;在內部動蕩不安的委內瑞拉,防彈衣救了另兩名記者的命。但仍有些攝影記者認為,穿防彈衣讓他們行動不便。因此,他們的危險性更大。實際上,這多半要看你的運氣,不要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如果你身處交戰區,那就非常危險。「在被圍困的城市裏,要儘可能地讓你的床遠離窗口。」CNN戰地記者西波漢·達柔笑著交流戰地生存經驗,並談了她自己對這個職業的理解,「有時候,為了能報道戰爭動態,報道真實的故事,為了承受痛苦,你必須忘掉自己的存在。我常常想到死亡,用生命去冒這樣的風險值得嗎?當子彈從耳邊飛過,炸彈從天而降時,我也會想自己到底來這裏幹什麼?但最後,某種激情總會佔上風,幫你挺過去。」西波漢·達柔真誠的表白令所有人感動,記者對於她來說,已經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信念:他們的報道能讓世人了解真相!離開了戰區,戰地記者也無法擺脫危險。對記者來說,比流彈更為危險的,是那些罪行遭到揭露,惱羞成怒,蓄意謀殺或獵殺記者的黑惡勢力。記者經常因為寫的文章或發表的評論,得罪世界各地的當權者,或者大頭目,從而成為他們的打擊對象。弗吉尼亞阿靈頓國家公墓內,有一座白色的紀念碑,上面刻著的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一位因公殉職的記者的英靈。從1985年開始,每年1月,「保護記者委員會」都會公佈一份全世界因公殉職記者的名單。記者遇害人數最多的一年是1994年,達到66名。此外,1993年有57名,1995年有51名,1992年有43名,2001年有37名。僅從1989年到1999年,世界各地就有472名新聞記者被殺。僅舉以下兩個慘案,記者工作的危險性已可見一斑。《華爾街日報》著名記者、38歲的丹尼爾·珀爾2002年1月23日在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遭恐怖分子綁架。4天后,一個自稱是「巴基斯坦恢復獨立全國運動」的組織向美國和巴基斯坦一些媒體發出電子郵件,聲稱對綁架珀爾事件負責,並要求釋放被美國關押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成員。1月30日,該組織又發出電子郵件,聲稱24小時內其要求得不到滿足就處決珀爾。隨後,珀爾被割頸殺害的錄像帶播出。其狀慘不忍睹!有關專家經過分析認為,珀爾早在第二封電子郵件發出之前已經被害了。50歲的蒂姆·洛佩斯是巴西「環球」電視台的著名記者,2002年5月底一個人來到裡約熱內盧郊外一個名叫維拉·克魯茨裡奧的貧民窟,第四次使用隱蔽式攝像機暗訪毒品交易內幕。6月2日子夜時分,洛佩斯被綁架。毒販子把他塞進一輛小轎車裏,押往大毒梟「瘋子伊裡亞斯」藏身的另一個貧民窟。在那裏,毒販子嚴刑拷打了洛佩斯,為防止他逃走還開槍打傷了他的腳。隨後,他們搞了個「模擬審判」,「宣判」洛佩斯死刑。「瘋子伊裡亞斯」親自行刑,用劍將洛佩斯刺死。6月12日,警方在達·格羅塔貧民窟發現一些被肢解的人體殘骸,旁邊還有洛佩斯使用的攝像機和手錶,經DNA檢測認定,正是洛佩斯的遺骸。即使平平安安地離開戰場多年,也有幸沒有被恐怖分子追殺,但危險仍然伴隨著記者。這主要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危險,而不是現實中的危險。因為工作的關係,記者需要承受許多精神創傷和痛苦。「我認識一些1994年在盧旺達工作過的記者。他們都經歷了種族滅絕和後來的集中營。」鮑波·多根透露,「這種影響是可怕的,他們被迫尋求心理治療。有的人最終退出了新聞界。」這的確是一份需要用信念戰勝死神的工作。如果不足夠堅強就無法做好。「別人都在向外跑,記者們卻蜂擁而入。我是說,這是標準的記者形象。他們總是趕往那些沒人想去的危險地區。」西波漢·達柔這樣描述道,「每次完成報道,我都對自己說,『我要馬上離開,再也不回來了』。但第二天起床後,我又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工作。」「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夠好,那說明你離炮火還不夠近。」這是著名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對於這一工作的經典描述。雖然這真實地反映了記者的危險性——離炮火越近,也就是離危險、離死神越近。卡帕本人生命的終結,也是因為他在戰地採訪時踏響了地雷。但這一句名言仍激勵著無數敬業的記者們去義無反顧地追尋新聞的終極規律:真實性與時效性。這也是戰地記者為人們做出的最大貢獻。花絮記者死亡人數最多的十次戰爭:1.越南戰爭68人2.南斯拉夫內戰57人3.第二次世界大戰47人4.朝鮮戰爭10人5.南北戰爭8人6.印第安人戰爭4人7.西班牙內戰3人8.美西戰爭3人9.第一次世界大戰2人10.美英1812年戰爭1人我們即將了解一項讓所有人不寒而慄的工作。對於從事這種危險工作的人來說,工作中的危險已經成為了傳說的素材。「鮑爾·布尼亞」就是這些勇敢者的化身。[返]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